墨西哥地理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2年1月24日) |
墨西哥地理 | |
---|---|
![]() | |
洲 | 北美洲 |
坐标 | 23°00′N 102°00′W / 23.000°N 102.000°W |
面积 | |
• 总计 | 1,972,550平方千米(761,610平方英里) |
• 陆地 | 98.96% |
• 水域 | 1.04% |
海岸线 | 9,330千米(5,800英里) |
毗邻 | 边境线:4,263千米(2,649英里) |
最高点 | 奥里萨巴山 5,700米(18,700英尺) |
最低点 | Laguna Salada −10米(−33英尺) |
最长河流 | 格兰德河 3,108千米(1,931英里) |
最大湖泊 | 查帕拉湖 1,100平方千米(420平方英里) |
专属经济区 | 3,269,386平方千米(1,262,317平方英里) |
墨西哥是一座北美洲的一个国家,其地处位于北纬约23°、西经102°[1],处于北美洲南部。[2][3] 从最远的陆地端点计算,墨西哥的长度略超过3,200 km(2,000 mi)。墨西哥北邻美国(具体而言,由西至东分别与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接壤),西部和南部濒临太平洋,东部濒临墨西哥湾,东南部与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相邻。作为拉丁美洲最北端的组成部分,墨西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西班牙语国家。墨西哥是世界第13大国家,面积是德克萨斯州的三倍。[4]
墨西哥几乎全部位于北美洲板块上,西北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小部分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科科斯板块上。一些地理学家将特万特佩克地峡以东的部分(包括尤卡坦半岛)纳入北美洲范围。这部分包括坎佩切州、恰帕斯州、塔巴斯科州、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占该国总面积的12.1%。另一种说法是,跨墨西哥火山带在地形上划定了该地区的北部边界。[5]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墨西哥通常不被视为中美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墨西哥分为三十二个州。
除了众多邻近岛屿外,墨西哥领土还包括太平洋上较为偏远的瓜达卢佩岛和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墨西哥总面积为1,972,5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6,00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加利福尼亚湾的岛屿。墨西哥北部与美国共享5,000公里的边界。蜿蜒的布拉沃河(在美国称为格兰德河)界定了从华雷斯城向东至墨西哥湾的边界。一系列天然和人工标志划定了从华雷斯城向西至太平洋的美墨边界。美墨边界由国际边界和水资源委员会共同管理。[6] 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共享871公里边界,与伯利兹共享251公里边界。
墨西哥拥有9,33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7,338公里面向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其馀2,805公里面向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墨西哥的专属经济区(EEZ)覆盖3,269,386 km2(1,262,317 sq mi),是世界第13大专属经济区。该区域从每个海岸向外延伸200 mi(320 km)海里。墨西哥的陆地从美国边界向东南方向急剧收窄,然后突然向北弯曲,最终形成500公里长的尤卡坦半岛。事实上,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位于比墨西哥城或瓜达拉哈拉更北的位置。
地理特征
[编辑]山脉和海拔
[编辑]
从美国边界约50千米(31英里)处开始,西马德雷山脉向南延伸约1,250千米(780英里)至圣地亚哥河,[7]在那里与横贯墨西哥中部的东西向跨墨西哥火山带汇合。西马德雷山脉在其北端距墨西哥西海岸约300千米(190英里),但在接近新火山山脉附近时距海岸仅五十公里。西北海岸平原是指西马德雷山脉与加利福尼亚湾之间的低地区域。西马德雷山脉平均海拔2,250米(7,380英尺),峰顶可达3,000米(9,800英尺)。


东马德雷山脉始于与美国德克萨斯州边界的大弯曲地区,延续1,350千米(840英里)直至佩罗特峰,这是新火山山脉的主要峰顶之一。与西马德雷山脉一样,东马德雷山脉在接近其南端时逐渐靠近海岸线,距墨西哥湾仅75千米(47英里)。东北海岸平原从东马德雷山脉的东坡延伸至墨西哥湾。东马德雷山脉的中位海拔为2,200米(7,200英尺),部分峰顶达3,000米(9,800英尺)。
墨西哥高原从美国边界延伸至新火山山脉,占据了东西马德雷山脉之间的广阔土地。一个低矮的东西向山脉将高原分为北部和南部两段。这两个部分以前称为北部台地和中部台地,现在被地理学家视为一个高原的两个部分。北部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从布拉沃河向南延续,穿过萨卡特卡斯州和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各种狭窄、孤立的山脊横越北部高原的高原。该地区散布著众多洼地,其中最大的是马皮米盆地。南部高原比其北部对应区域更高,平均海拔2,000米(6,600英尺)。南部高原包含众多原本由古湖泊形成的山谷。墨西哥几个最重要的城市,包括墨西哥城和瓜达拉哈拉,都位于南部高原的山谷中。

另一个重要山脉,半岛山脉,横越墨西哥北半部的地貌。作为平行于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加利福尼亚海岸山脉的南延,半岛山脉的墨西哥部分从美国边界延伸至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距离1,430千米(890英里)。加利福尼亚系统的峰顶海拔从北部的2,200米(7,200英尺)到南部拉巴斯附近仅250米(820英尺)不等。狭窄的低地分布在山脉的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两侧。新火山山脉是一条长900千米(560英里)、宽130千米(81英里)的带状区域,从太平洋延伸至墨西哥湾。新火山山脉始于圣地亚哥大河,向南延续至科利马,在那里沿十九度纬线向东转至韦拉克鲁斯州中部。该地区以显著的地震活动为特征,包含墨西哥最高的火山峰。这个山脉包含三座超过5,000米(16,000英尺)的峰顶:奥里萨巴峰(西特拉尔特佩特尔)——北美洲第三高峰——以及墨西哥城附近的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和伊斯塔西瓦特尔山。新火山山脉被视为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地质分界线。
几个重要山脉主导著墨西哥南部和东南部的地貌。南马德雷山脉沿墨西哥南部海岸延伸1,200公里,从新火山山脉的西南部延伸至几乎平坦的特万特佩克地峡。该山脉的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山脉平均宽100公里,但在瓦哈卡州扩展至150公里。狭窄的西南海岸平原从南马德雷山脉延伸至太平洋。瓦哈卡马德雷山脉始于奥里萨巴峰,向东南方向延伸300公里直至特万特佩克地峡。瓦哈卡马德雷山脉的峰顶平均海拔2,500米,部分峰顶超过3,000米。在特万特佩克地峡以南,恰帕斯马德雷山脉沿太平洋海岸延伸280公里,从瓦哈卡州-恰帕斯州边界延伸至墨西哥与危地马拉的边界。虽然平均海拔仅1,500米,但有一座峰顶——塔库马火山——海拔超过4,000米。最后,恰帕斯中部高原穿过恰帕斯中部延伸250公里至危地马拉。恰帕斯中部高原峰顶的平均高度为2,000米。恰帕斯中央山谷分隔了恰帕斯中部高原和恰帕斯马德雷山脉。
河流和其他水体
[编辑]
墨西哥拥有近150条河流,其中三分之二流入太平洋,其馀流入墨西哥湾或加勒比海。尽管水资源看似丰富,但水量在全国分布不均。事实上,五条河流——乌苏马辛塔河、格里哈尔瓦河、帕帕洛阿潘河、夸察夸尔科斯河和帕努科河——占墨西哥年均地表水量的52%。这五条河流都流入墨西哥湾;只有帕努科河位于墨西哥东南部以外,而东南部约占国土面积的15%和全国人口的12%。相比之下,墨西哥北部和中部占国土面积的47%和近60%的人口,但水资源不到全国的10%。
2024年,一组海洋学家在墨西哥切图马尔湾发现了世界最深的蓝洞——塔姆哈蓝洞,在马雅语中意为“深水”。由于技术限制,该洞穴的实际深度仍然未知。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复杂的地下洞穴和隧道迷宫,这可能为该地点和其中的生命多样性提供新的见解。[8]
地震活动
[编辑]
墨西哥位于构成地球表面的三个大型构造板块之上,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9]这些板块的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
墨西哥大部分陆地位于向西移动的北美洲板块上。然而,墨西哥南部外海的太平洋海底正被下方科科斯板块的运动带向东北方向。海底物质相对密度较高;当它撞击墨西哥陆地较轻的花岗岩时,海底被迫潜入陆地下方,形成位于墨西哥南部海岸外的深海中美洲海沟。北美洲板块上向西移动的陆地在与科科斯板块相遇处被减缓和挤压,形成了墨西哥南部的山脉。科科斯板块的隐没作用解释了墨西哥南部海岸附近地震频繁的原因。当构成海底的岩石被迫下沉时,它们融化,熔融物质被迫通过地表岩石的薄弱处向上推,形成横贯墨西哥中部新火山山脉中的火山。

墨西哥在加利福尼亚湾沿岸的地区,包括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正在太平洋板块上向西北方向移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并非一个板块隐没于另一个之下,而是相互摩擦滑动,形成一个滑动断层,这是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南延。过去沿著这个断层的运动将下加利福尼亚从海岸拉开,形成了加利福尼亚湾。沿著这个断层的持续运动是墨西哥西部地震的源头。
墨西哥有著破坏性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悠久历史。1985年9月,一场矩震级8.0的地震,震央位于阿卡普尔科外海的隐没带,在300多公里外的墨西哥城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位于瓜达拉哈拉南部的科利马火山在1994年爆发,墨西哥南部的埃尔奇琼火山在1983年发生剧烈爆发。墨西哥西北部的帕里库廷火山始于1943年玉米田中的几缕烟雾;十年后这座火山高达424米。尽管休眠了数十年,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和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在纳瓦特尔语中分别意为“冒烟的战士”和“白色女士”)偶尔会冒出在墨西哥城清晰可见的烟雾,提醒首都居民火山活动就在附近。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在1995年和1996年显示出新的活动,迫使几个附近村庄疏散,并使地震学家和政府官员担心大规模爆发可能对附近人口稠密地区造成的影响。
气候
[编辑]
北回归线有效地将该国分为温带和热带区域。北纬二十四度以北的土地在冬季月份经历较凉爽的温度。北纬二十四度以南,温度全年相当恒定,仅随海拔高度变化。
北纬二十四度以南海拔高达1,000米(3,281英尺)的地区(两个沿海平原的南部以及尤卡坦半岛),年平均温度在24和28 °C(75.2和82.4 °F)之间。这里的温度全年保持高温,冬夏平均温度之间仅有5 °C(9 °F)的差异。尽管北纬二十四度以北的低海拔地区在夏季炎热潮湿,但由于冬季条件较为温和,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20至24 °C或68.0至75.2 °F)。


在1,000和2,000米(3,281和6,562英尺)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6和20 °C(60.8和68.0 °F)之间。北纬二十四度以南这个海拔高度的城镇全年温度相对恒定且宜人,而更北的地区则经历显著的季节变化。在2,000米(6,562英尺)以上,温度下降至新火山山脉年平均8和12 °C(46.4和53.6 °F)的范围。海拔2,300米(7,546英尺)的墨西哥城年平均温度为15 °C(59 °F),夏季宜人,冬季温和。最暖月份五月的平均日最高和最低温度为26和12 °C(78.8和53.6 °F),最冷月份一月的平均日最高和最低温度为19和6 °C(66.2和42.8 °F)。
降雨量因地点和季节而差异很大。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北部的索诺拉州、北部高原以及南部高原的重要部分都遇到干旱或半干旱条件。这些地区的年降雨量平均在300和600毫米(11.8和23.6英寸)之间,尽管在某些地区甚至更少,特别是在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高原大部分主要人口聚集区的平均降雨总量在600和1,000毫米(23.6和39.4英寸)之间,包括墨西哥城和瓜达拉哈拉。沿墨西哥湾的低海拔地区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39.4英寸),最湿润的地区是东南部的塔巴斯科州,年降雨量通常约为2,000毫米(78.7英寸)。北部高原、高地和马德雷山脉高峰的部分地区每年都有降雪。西特拉尔特佩特尔、波波卡特佩特尔和伊斯塔西瓦特尔继续支撑著冰川,其中最大的是大北冰川。
墨西哥有明显的湿季和干季。该国大部分地区从六月到十月中旬经历雨季,一年中其馀时间降雨显著较少。二月和七月通常分别是最干燥和最湿润的月份。例如,墨西哥城二月平均仅降雨5毫米(0.2英寸),但七月超过160毫米(6.3英寸)。沿海地区,特别是墨西哥湾沿岸,在九月经历最大降雨量。塔巴斯科州该月通常记录超过300毫米(11.8英寸)的降雨。墨西哥西北沿海蒂华纳周围的小片沿海地区具有地中海气候,有相当多的沿海雾气和发生在冬季的雨季。
墨西哥完全位于飓风带内,两个海岸的所有地区从六月到十一月都容易受到这些风暴影响。太平洋沿岸的飓风通常比影响墨西哥东海岸的飓风威力较小。然而,每年有几个飓风袭击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海岸线,这些风暴带来强风、暴雨、广泛破坏,偶尔造成生命损失。飓风吉尔伯特于1988年9月直接经过坎昆,风速超过200千米每小时(124英里每小时),对度假区的酒店造成重大损害。然后它袭击墨西哥东北部,暴雨引起的洪水在蒙特雷地区造成数十人死亡,并对牲畜和蔬菜作物造成广泛损害。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Francaviglia, Richard V. "Geography and climate", U.S. Mexican War, 1846–1848. 2006年3月14日: PBS / KERA
- ^ Mexico The American Heritage Reference Collec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2-24., et al.
- ^ Mexico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6-20.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February 2, 2007,.
- ^ "Mexico Country Specific Inform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年12月16日,.."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Retrieved on March 22, 2012.
- ^ Nord-Amèrica, in Gran Enciclopèdia Catalana
- ^ Robert J. McCarthy, Executive Authority, Adaptive Treaty Interpret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Boundary and Water Commission, U.S.-Mexico, 14-2 U. Denv. Water L. Rev. 197(Spring 2011) (also available for free download at https://ssrn.com/abstract=1839903).
- ^ Mexico - Topography and Drainage. countrystudies.us. [22 March 2018].
- ^ Cohen, Li. Researchers found the planet's deepest under-ocean sinkhole — and it's so big, they can't get to the bottom - CBS News. www.cbsnews.com. 2024-05-01 [2024-05-12] (美国英语).
- ^ Rhea, Harley M. Benz, Matthew Herman, Arthur C. Tarr, Gavin P. Hayes, Kevin P. Furlong, Antonio Villaseñor, Richard L. Dart, Susan. USGS Open-File Report 2010-1083-F: Seismicity of the Earth 1900–2010 Mexico and Vicinity. pubs.usgs.gov. [22 March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