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别速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别速惕(蒙古语:Besüd),是中世纪尼伦蒙古部落,《元朝秘史》中记载为别速惕,《史集》中记作“بسوت”(Besūt),部分书籍也写作贝苏特。这部落现在主要分布在喀尔喀和托辉特部、内蒙的鄂尔多斯人、卡尔梅克人和阿富汗哈扎拉人中。在蒙古国,以贝苏特(别速惕)为姓氏者人数超过30,000人。

历史

[编辑]

别速惕的起源于成吉思汗的祖先海都汗的后裔。据专家介绍,海都生活在11-12世纪之交。因此,可以假设别速惕部落出现在11世纪末。根据《元朝秘史》的传说,蒙古部核心氏族孛儿只斤氏的海都汗之子察剌孩领忽通过收继婚(娶寡嫂)生下儿子别速台,其子孙以“别速惕”为氏[1]。《史集》称察剌孩领忽的后裔形成了“赤那思”氏族,其中一支后来称泰赤乌氏。而别速惕氏为察剌孩领忽的外甥屯必乃・薛禅第九子忽塔台的子孙[2],两者记载存在矛盾。但别速惕氏还是被认为是孛端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氏分支。孛儿只斤氏在蒙古部中最为强盛,衍生出众多下属氏族,但随时间推移,氏族间差距逐渐拉大。弱小的别速惕氏分散依附于以泰赤乌氏为代表的强势氏族,仅以属民身份勉强存续。

12世纪末,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铁木真(成吉思汗)被推举为汗,泰赤乌部拒不承认,与成吉思汗势力形成敌对。依附泰赤乌氏的别速惕部民也随之与成吉思汗对立。在札木合被推举为“古儿汗”后,泰赤乌等诸部与铁木真爆发阔亦田之战。别速惕氏武将、泰赤乌属民只儿豁阿歹以毒箭射伤铁木真,立下战功。后铁木真在者勒蔑的照料下脱险,战争以铁木真胜利告终。战后,只儿豁阿歹在锁儿罕失剌陪同下投降,成吉思汗赏识其技艺与人品,赐名“哲别”并收为部下[3]。除哲别外,别速惕氏中还有迭该古出古儿兄弟脱离泰赤乌氏效力铁木真。据传,兄弟俩因父亲被泰赤乌氏杀害,由担心儿子前途的母亲拜都儿·哈敦带领投奔铁木真[4]。迭该率领的千户被赐予窝阔台,迭该家族世代侍奉窝阔台家族。

该部有名人物是哲别和阔阔出拜住。哲别加入成吉思汗麾下后,在多次征服战争中屡立奇功,成为成吉思汗的得力武将,被称为“四犬”(蒙古四大猛将)之一。其家族在蒙古帝国中显赫一时,涌现出许多“那可儿”(伴当),尤以侍奉窝阔台至蒙哥时期的拜住最为著名。

成吉思汗从别速惕中形成了两个mingan(千户),并将其授予了他的弟弟帖木哥斡赤斤。从那时起,别速惕部一直处于黄金家族代表的控制之下。元朝覆灭后,别速惕氏的具体演变已不可考,但组成鄂尔多斯部的“鄂托克”中仍包含“别速惕”(Besüd)之名。十六世纪中叶,他们被格哷森札台吉的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所拥有,成为北部喀尔喀七个分支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他们生活在杭爱山脉,从十七世纪初开始,他们迁移到阿尔泰山脉的东南坡,并在那里定居。

起初,别速惕是一个庞大而众多的部落,随著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他们中的一些人与其他蒙古人融合后,在许多地方定居,

定居在阿富汗的别速惕部也是哈扎拉人的主要部落之一,前阿富汗副总统卡里姆·哈利利和苏丹阿里·凯什曼德也是别速惕人。

注释

[编辑]
  1. ^ 《元朝秘史·第47节》
  2. ^ 《史集·屯必乃纪》
  3. ^ 《元朝秘史·第147节》
  4. ^ 《史集·成吉思汗纪·别速惕部族志》

参考文献

[编辑]
  • 志茂硕敏‘モンゴル帝国史研究 正篇’东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