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共和号战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法国
舰名 共和号(République)
舰名出处 法兰西共和国
建造者 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Arsenal de Brest
动工日 1901年12月27日
下水日 1902年9月4日
服役日 1907年1月12日
除籍日 1921年5月
结局 1921年11月时拆解。
技术数据
舰级 共和级战舰
排水量 14,605公吨(14,374长吨;16,099短吨)
全长 135.25米(443英尺9英寸)
全宽 24.26米(79.6英尺)
吃水 8.2米(26英尺11英寸)
动力输出
动力来源 三轴推进、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
速度 19节(35千米每小时)
续航距离 8,400海里(15,600千米;9,700英里)/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
乘员 32名军官及710名船员
武器装备
装甲
  • 水线装甲带:280毫米(11英寸)
  • 主炮塔:360毫米(14英寸)
  • 副炮塔:138毫米(5.4英寸)
  • 司令塔:266毫米(10.5英寸)
  • 上层甲板:54 mm(2.1英寸)
  • 下层甲板:51 mm(2.0英寸)

共和号战舰(法语:République)是法国海军于1900年代建造的前无畏舰,同时为共和级首舰,其同型舰为祖国号。本舰于1901年12月在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Arsenal de Brest放置龙骨英语Keel laying,1902年9月4日时首次下水英语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并在1907年1月12日正式服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舰上的主要武器为4门305公釐口径1893/96年型主炮英语Canon de 305 mm Modèle 1893/96 gun,这些主炮配置于2座双联装炮塔内。其推进系统由3组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与24台尼克劳斯英语Field-tube boiler式锅炉组成,在航速可达19(35千米每小时;22英里每小时)左右。然而,以全装重型火炮(All-Big-Gun)设计概念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开始于1906年12月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这使得本舰及其同型舰在服役时即性能过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仍是法国海军的主力舰之一。

服役后的共和号大多数时间在法国地中海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Fleet (France)值勤,并且经常在地中海西部海域及大西洋进行演习和巡航等任务。在1910年演习期间,祖国号上的船员不小心发射一枚鱼雷击中共和号,造成本舰舰体损毁。1911年驻锚于土伦时,停靠在一旁的自由号战舰发生弹药舱爆炸,四散的装甲板击中本舰左后侧,造成该处严重受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共和号护卫从北非到法国本土的运输舰队,让原先驻防在法属北非的法军能够在安全地调回法国北方战线。随后在安提瓦里海战英语Battle of Antivari中协助联军舰队击沉奥匈帝国海军舰艇泽塔号防护巡洋舰英语SMS Zenta。接下来共和号随舰队多次尝试引诱奥匈帝国海军舰艇出战,但奥匈帝国海军在经历安提瓦里海战后便不愿派出海面舰艇,仅派出潜艇进行袭击战,迫使法国海军仅能有限度地派遣共和号等战舰在亚得里亚海海域进行巡航任务,避免遭受到严重损失。随著义大利王国加入协约国阵营,亚得里亚海海域控制权同时转交给义大利皇家海军,这让法国舰队得以调离此处的军舰至其他战线。

1916年初期,法国海军将共和号调去支援正要撤离加里波利半岛的联军部队。接下来为了向中立的希腊王国施压,而被调往至萨洛尼卡,逼迫希腊加入协约国阵营。尽管在十一月事件英语Noemvriana中,登入雅典支援亲协约国派的法军部队战况不利,但共和号仍在部队登陆时提出贡献。当希腊政变成功后,共和号在1917年至1918年间的任务值勤数就直线降低,舰上一半的主炮甚至在1918年1月时被拆卸下来,支援法国陆军用。失去一半主炮的共和号,仅能被重新归类为训练舰。1920年以后,共和号的职务被狄德罗号战列舰取代,因此本舰于1921年5月退役,并于同年11月在义大利拆解

设计[编辑]

共和级描绘图,出自1906年的布拉希海军年鉴(Brassey's Naval Annual)。

共和级战舰由白劳易设计,该级舰采用新式装甲布局,在轮机室与弹药舱之间的装甲防御更加强化,与先前的法国战舰相比之下更能降低进水问题。整体性能与先前战舰相比下有著明显地改进,除了舰体比前一型苏弗朗号大上许多外,在武器配备与装甲上也大幅改进,消除早期法国战舰在设计上的许多缺失。[1]

首舰共和号于1901年12月在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Arsenal de Brest放置龙骨,1902年9月4日时首次下水,最后在1907年1月12日正式服役。[2]然而英国的无畏号无畏舰同时在1906年12月开始服役,该舰采全巨炮设计(all-big-gun),主炮使用10门12英寸(300毫米)口径火炮,并使用能提供更快航速的蒸汽涡轮发动机当作推进系统,使得本舰与其同型舰在服役时即性能过时。[3]

本舰全长135.25米(443英尺9英寸);舰宽24.26米(79英尺7英寸);平均吃水深度落在8.2米(26英尺11英寸)之间。在满载状况下,共和号排水量在14,870公吨(14,640长吨)[2]其推进系统上采用三轴推进,由3组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及24台尼克劳斯式锅炉英语Field-tube boiler组成。整体输出可达17,500匹公制马力(17,260匹指示马力),使舰体航速可达18(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另舰上可储存1,800公吨(1,800长吨;2,000短吨)的燃煤,确保在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巡航速度下,巡航半径最大可达到8,400海里(15,600千米;9,700英里)。出航执勤时,舰上可容纳32名军官及710名船员。 [4]

在主要武器上,共和号战舰由4门305公釐口径1893/96年型主炮英语Canon de 305 mm Modèle 1893/96 gun组成,这4门主炮安装在2座双联装炮塔内;2座主炮塔则平均分配至前甲板与后甲板侧。次要武器则由18门164公釐口径1893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164 mm Modèle 1893组成,其中12门安装在双联装炮塔内,另外6门则设置在炮廓英语casemate中。舰上另配备24门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来抵御鱼雷艇的攻击;另在船体水线下区域装设2组450毫米(17.7英寸)口径鱼雷管[5][6]

本舰主装甲带在船舯最大厚度为280毫米(11英寸),并连接54毫米(2.1英寸)厚的上装甲甲板及51毫米(2.0英寸)厚的下装甲甲板,在主装甲带与两装甲甲板连接的倾斜装甲厚度为70毫米(2.8英寸)。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60毫米(14.2英寸),副炮塔正面则由138毫米(5.4英寸)的装甲保护之;另司令塔侧面的装甲厚度为266毫米(10.5英寸)。[4]

改装[编辑]

法国海军在共和号服役后,对主炮塔火炮提升仰角或是相关增加射程的改装方案曾多次尝试,但后来证实这是无法执行的。不过海军人员后来将炮塔后方两侧的空舱间灌水注满,让炮塔向后倾斜2度,被动地让火炮仰角有所提升,同时使最大射程半径从12,500至13,500米(41,000至44,300英尺)。1912年至1913年期间,本舰安装2组长2米(6英尺7英寸)的巴尔与史特劳德英语Barr and Stroud测距仪。1915年至1916年期间,副炮塔配置一台新的电动机,用以提升运转及升降效率;另外位在舰桥两侧的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被移除,后上层建筑的2门3磅舰炮则被移至后主炮塔顶部。1915年12月8日,海军司令部发布命令,要求将舰上的轻装火炮数量修改为4门3磅舰炮及8门65 mm(2.6英寸)口径1902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65 mm Modèle 1891。1916年时,一部分的轻装火炮再次进行改装,其中4门3磅舰炮改以高角度防空座安置,并配置在后主炮塔及第5与第5座副炮塔顶部。[7]

服役历程[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编辑]

1901年至1909年期间[编辑]

1902年9月4日时,首次下水英语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的共和号战舰。

共和号战舰为共和级首舰,本舰于1901年12月27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Arsenal de Brest放置龙骨英语Keel laying,1902年9月4日时首次下水英语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最后在1907年1月12日正式服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8][9][10]然而在同一时期,英国战舰无畏号同时服役于皇家海军,使得本舰及其前无畏舰显得性能过时。[11]当共和号开始服役后,在海试时最高航速曾达到19.15节(35.47千米每小时;22.04英里每小时),比原先预计的18节(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还要快。[12]本舰于1907年1月16日至26日期间从布雷斯特航行到土伦,并于1907年2月14日至17日间与克莱贝尔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Kléber艾菲尔铁塔一同进行无线电报测试。接著共和号被分派至地中海分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Fleet (France)第1总队,与祖国号苏弗朗号在同一舰队内。[13]自1907年7月1日开始,共和号随法国舰队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夏季演习,该行动一直持续到7月31日为止;紧接著法国地中海分舰队与北方分舰队(Escadre du Nord)会合,并于地中海西部海域进行联合演习。[14][15][16]值得一提的是,当共和号在1907年加入舰队后,曾在年度射击比赛中名列第一过。[17]

1908年1月13日,共和号与祖国号、查理曼号圣路易号高卢人号马塞纳号若雷吉贝里号等舰航往胡安湾英语Gulf of Jouan,接著前往滨海自由城驻留一个多月。在1908年6月至7月间,地中海分舰队与北方分舰队于比塞大进行年度演习。1909年2月,地中海分舰队前往滨海自由城驻琉一段时间,随后前往科西嘉岛进行海上训练,接著于1909年4月26日在滨海自由城参与由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举行的海军阅兵英语Naval Review典礼。在这段训练期间,共和号与祖国号、自由号正义号等舰,曾于1909年3月17日以旧型铁甲舰风暴号法语Tempête (1876)目标进行射击演习。[18][19]

1909年6月,共和号与正义号及伽利略号防护巡洋舰芬兰语FS Galilée (1896)一同前往大西洋进行演习;三舰于1909年6月12日在西班牙加的斯与祖国号、自由号、民主号欧内斯特·勒南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Ernest Renan会合。演习项目包括在昂蒂奥什海峡潜艇舰队为假想敌等;接著舰队向北航行到拉帕利斯港湾英语La Pallice进行无线装置测试,后又前往基伯龙湾进行射击训练。自1909年7月8日至15日期间,舰队停靠在布雷斯特进行整补,接著于次日航行到勒阿弗尔。1909年7月17日,北方分舰队前来此处与舰队会合,并一同参与由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举行的海军阅兵典礼。10天过后,两舰队一同航行至瑟堡参与另一场海军阅兵典礼,这场典礼举办的时间刚好与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法国行程同时相遇,尼古拉二世随后前来出席这场海军阅兵典礼。1909年10月,由共和号与祖国号等舰组成的第1总队航行至西班牙巴塞隆那,参与由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举行的海军阅兵典礼;在典礼期间,阿方索十三世还登上祖国号视察舰上的船员。[18][19]

1910年至1914年期间[编辑]

一块原在自由号战舰上的装甲板在爆炸时,击中共和号左后侧,造成舰体严重受损。

自1910年2月18日起,共和号与祖国号苏弗朗号正义号真理号民主号一同前往胡安湾英语Gulf of Jouan进行演习,演习目标为对尼斯为假想敌对港口进行模拟攻击。[20]然而在1910年2月16日时,祖国号不小心发射一枚鱼雷,并且直接击中本舰,造成本舰舰体损毁,必须立刻前往土伦进行维修。[21]共和号接下来于1910年5月21日至6月4日间,随第1总队前往萨丁尼亚岛阿尔及利亚进行海上演习行动,接著于1910年6月7日至18日间与第2总队进行联合演习。1910年12月初,由于舰上大规模伤寒,许多船员都遭到感染,迫使海军高层要求本舰仅能驻扎在胡安湾,试图以隔离来控制疫情。所幸到12月15日时,舰上的疫情已经平息。[22]

1911年4月16日,共和号与真理号等舰艇护送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海军部长英语List of Naval Ministers of France泰奥菲勒·德尔卡塞公共工程和邮电部长英语Minister of Posts, Telegraphs, and Telephones查尔斯·杜蒙英语Charles Dumont前往比塞大。舰队在2天后抵达该地,并于1911年4月19日在当地进行一场阅兵典礼,参与者还包括2艘英国战舰、2艘义大利战舰,以及1艘西班牙巡洋舰等。护航舰队后来于4月29日返回土伦,总统阿尔芒·法利埃在舰队抵达港口后,宣布奖赏船员们2倍粮食配给,并免除任何惩戒,来感谢他们的杰出表现。1911年5月至6月期间,共和号随第1总队及欧内斯特·勒南号英语French cruiser Ernest Renan莱昂·甘必大号英语French cruiser Léon Gambetta装甲巡洋舰在西地中海海域进行巡航任务,并同时造访包括卡利亚里、比塞大、邦纳菲利普维尔阿尔及尔布日伊等多个港口。1911年8月1日后,新型号丹东级战列舰开始陆续服役,法国海军将丹东级各舰分派至第1分舰队,并将共和号、祖国号以及4艘自由级战舰转调至第2分舰队。[23]

1911年9月4日,第2分舰队在土伦参与一场舰队阅兵仪式;贺瑞斯·若雷吉贝里法语Horace Jauréguiberry海军上将接著于1911年于9月11日带领舰队进行海上演习,并驶往胡安湾及马赛等地,5天之后返回土伦。[24]然而在1911年9月25日时,停靠在共和号一旁的自由号战舰B火药英语Poudre B自燃而发生弹药舱殉爆意外,许多装甲板碎片随著爆炸波向四周飞溅,其中一块重达37公吨(36长吨;41短吨)装甲板直接击中本舰主炮塔左后侧处,造成23名船员殉职。后续在进行损害调查时,还发现一发从自由号上的麦宁炸药弹击中相同位置并引爆,造成共和号上的装甲甲板上破一个大洞。尽管这起事故造成共和号多处受损,但受损的军舰很快地就修复完工,并让舰队能再1911年尾这段期间能继续正常执行常规训练与巡航任务。[25][26]

1912年4月24日,共和号与正义号一同出海前往位在耶尔沿岸的天然锚泊处进行炮术训练;祖国号与真理号随后在第二天加入舰队进行训练。1912年7月2日至12日间,奥古斯汀·布埃·德·拉佩雷尔英语Augustin Boué de Lapeyrère海军上将首先在胡安湾检阅两战舰分舰队,之后带领舰队巡航至科西嘉岛,然后再到阿尔及利亚。在1912年末至1913年4月期间,共和号在土伦干坞内进行改装,结束工程后立即返回第2分舰队。1913年5月19日时,法国海军集结当时16艘战舰,在土伦及萨丁尼亚岛之间海域进行大规模演习,接著以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主持的海军阅兵典礼完结。紧接著在1913年7月1日至4日期间,第2分舰队执行短期炮术训练。1913年8月23日起,第2分舰队离开土伦,并与朱尔·费里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Jules Ferry埃德加·吉涅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Edgar Quinet、以及两驱逐区舰队于大西洋海域进行海上训练演习。在前往布雷斯特途中,舰队还中途停靠在丹吉尔鲁瓦扬勒韦尔东拉帕利斯英语La Pallice基伯龙湾瑟堡等地,最终于1913年9月20日抵达目的地,同时在当地遇到一支由4艘战舰、5艘巡洋舰组成的俄罗斯分舰队。一段时间后,第2分舰队开始返回土伦,并在中途停靠在加的斯、丹吉尔、凯比尔港、阿尔及尔、比塞大,最终于1913年11月1日返回土伦。1913年12月3日,共和号、正义号、真理号一同进行鱼雷演习及测距训练。[27]

第2分舰队于1914年1月19日再次进行鱼雷演习,当1月底时,舰队航行至比塞大,后于1914年2月6日返回土伦。共和号、民主号、真理号、正义号于1914年3月4日被法国海军调遣至第1战舰分舰队,并与第2轻装分舰队前往萨丁尼亚岛及韦基奥港。1914年3月30日,第2轻装分舰队前往马耳他访问英国地中海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Fleet,直到1914年4月3日才返回土伦。共和号紧接著于1914年6月份随舰队访问各个港口,但由于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6月遇刺后,欧洲大陆于7月开始爆发战争危机,所有舰队被迫于仅能在港口待命,并且仅能在沿岸进行短期训练。[2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编辑]

1914年至1915年期间[编辑]

安提瓦里海战英语Battle of Antivari中,遭到法舰猛烈攻击的奥匈帝国海军舰艇泽塔号防护巡洋舰英语SMS Zenta乌兰号鱼雷舰匈牙利语SMS Ulan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后,法国政府便在1914年8月1日宣布全面动员。海军上将奥古斯汀·布埃·德·拉佩雷尔英语Augustin Boué de Lapeyrère于次日下令所有法国舰队在22:15时开始运转锅炉,让所有军舰在次日能早些启程出发至法属北非。面对以格本号大巡洋舰为首的德国地中海支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Division袭击可能性,法国海军决定派遣所有可战斗船舰护卫往来于法属北非至本土间的部队运输舰英语Troopship群。共和号与祖国号、真理号一同分派至法国地中海舰队第2分舰队[29],协助护航7000名法国陆军第19军团英语19th Army Corps (France)部队,该部队分别由7艘客轮搭载,准备从阿尔及利亚回到法国本土。中途时刻,护航任务交接给让·巴尔号孤拔号孔多塞号韦尼奥号等舰,让后者护航运输舰队返回法国本土;而德舰格本号在炮击邦纳菲利普维尔的法军设施后,就直接朝君士坦丁堡方向离去,而非针对地中海航运进行袭击,所以本舰最终没有与德舰相遇。[30][31][32]

随著英国与法国在1914年8月12日向奥匈帝国宣战,战事持续地扩大当中,法国海军紧接著派遣第1分舰队与第2分舰队到南亚得里亚海阻止奥匈帝国海军突破地中海海域。法国舰队于1914年8月15日抵达奥特朗托海峡,并与在奥索尼岛北方海域巡逻的英舰防卫号英语HMS Defence (1907)韦茅斯号英语HMS Weymouth (1910)会合。布埃·德·拉佩雷尔接著带领英法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试图与奥匈帝国舰队展开激战。第二天清晨,英法两军的巡洋舰皆发现有不明船舰接近中,后来确认是正在执行封锁蒙特内哥罗沿岸任务的奥匈帝国舰艇泽塔号英语SMS Zenta乌兰号匈牙利语SMS Ulan,随后爆发安提瓦里海战英语Battle of Antivari。在海战初期,布埃·德·拉佩雷尔仅下令所有战舰鸣炮示警,但此举不仅造成联军舰队的炮手混乱,同时让乌兰号顺利逃脱。航速较慢的泽塔号同样试图逃离战线,但联军的炮火多次命中该舰,造成该舰的发动机失效,同时舰体也因炮火而引发火灾,随后不久就沉入海底。英法联军在海战胜利后,也撤回至原本控制的海域范围。[33]

接下来3天,共和号随法国舰队在亚得里亚海南方海域巡逻,期望奥匈帝国派舰前来交战,但却没有遇到任何一艘敌舰。1914年8月17日9:20时,正义号因大雾而不小心与民主号发生相撞意外,导致民主号的船舵及中螺旋桨受损,共和号随后于当日12:40前来救援;拖著民主号的本舰先是经过科孚岛,接著前往马尔他。两舰随后在1914年8月20日抵达目的地,紧接著共和号就立刻往北返回舰队。[34]由于奥匈帝国海军持续不派军舰前来交战,法国海军遂于1914年9月1日派遣共和号等战舰前往卡塔罗炮击当地的奥军防御工事,企图引诱奥匈帝国舰队前来对战,但由于奥军严禁任何舰只出海交战而未能成功。[35]另一方面,联军许多舰只受到安提瓦里海战影响,除了在交战过程中的短暂时间内,火炮内一直处在上膛阶段,准备在发现敌舰时立刻开火。联军接著在1914年9月18日至19日期间再次派遣舰队入侵亚得里亚海,并一度推进到维斯岛一带海域。[36]

联军舰队于1914年10月至11月间仍持续地在该海军执行作战任务,其中包括在蒙特内哥罗沿岸一带执行扫荡任务,掩护在该海域进行补充煤炭的商船等。然而承担防守地中海防线重责的法国舰队在初期时缺乏在亚得里亚海附近适合地前线基地,进而在该海域所有行动皆受到限制,虽然英国同意法国海军可自由使用马尔他军港,法国海军也不定期会将舰队轮调回土伦进行整补,但不管是马尔他还是土伦仍距亚得里亚海数百英里远,并不适合担当前线基地。除此之外,奥匈帝国海军不时派遣数艘潜艇袭击该海域,这些水下威胁同时极大地威胁协约国军舰在亚得里亚海的行动。例如在1914年12月,奥匈帝国U-12号潜艇英语SM U-12 (Austria-Hungary)击伤让·巴尔号战列舰,迫使英法联军舰队暂时将主力舰队撤至马尔他或比塞大两地。[37]随著协约国部队于巴尔干半岛有所进展后,法国人才获得科孚岛这座主要的前线基地,缓解了前线补给的困扰。[38]1914年12月底时,共和号与法军舰队停留在纳瓦林湾,随后前往基西拉岛克里特岛之间海域执行巡逻任务至次年5月7日为止。当义大利王国于1915年5月倒戈至协约国阵营后,法国海军就将亚得里亚海的行动控制权交给了义大利皇家海军,同时将法舰撤回至马尔他与比塞大两地,法国海军后续还将比塞大列为法国主要的舰队基地之一。[39]

1916年至1918年期间[编辑]

1916年1月,法国海军将共和号调遣至位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联军舰队,以便能支援加里波利之战中,即将撤离半岛的联军部队。此后不久,本舰及高卢人号持续地协助联军撤离战场。[40]由于希腊王国康斯坦丁一世较亲近德国,加上他的王后索菲威廉二世的妹妹,所以希腊在一战爆发后一直处在中立状态。为了逼迫希腊政府倒向协约国一方,法国海军将撤离加里波利半岛后的共和号及多艘前无畏舰,转移到希腊萨洛尼卡。这支舰队由共和号、祖国号及其它三艘自由级战舰组成,并改编为第3分舰队,其目的为向希腊施加压力。在1916年6月和7月期间,共和号在萨洛尼卡及穆兹罗斯之间交替值勤,并在7月底时转移到凯法利尼亚岛[41]

自1916年下半年起,希腊亲协约国的政府人士发起十一月事件英语Noemvriana,准备推翻君主制,英法两国眼看机不可失,立刻军事介入这起事件中。法国军方接著在1916年12月1日派遣部队在雅典登陆,以便支援亲协约国一派,而共和号等军舰则在沿岸准备进行支援。不过在雅典的战事并不如意,英法部队被希腊军队及武装平民击败,只得再度搭舰撤离,之后司令部下令利用海军舰艇封锁保皇派控制的希腊地区。这场僵局延烧到1917年6月后,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逊位,并默认盟军在马其顿的军事行动[42]由于在希腊的任务达成,第3分舰队正式解编,共和号与祖国号同时被转调至东地中海总队。1917年11月17日至18日夜间,共和号在利姆诺斯岛突然发生脱锚意外,导致舰体搁浅在港口内,最终靠著多数拖船及数艘英国舰艇的支援才得以脱浅。1917年12月,共和号与祖国号位于船舯炮廓英语casemate与船艉处的164公釐口径1896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164 mm Modèle 1893被部分移除。另外,由于对潜作战的需求提增,法国海军从所有船舰上调走一部份的船员进行反潜作战,这导致包括共和号在内多数军舰在1917年时遭到闲置。[43][44][45]

1918年1月20日,法国海军拦截到一情报,指称先前转移至鄂图曼海军格本号准备再次出击,因此司令部立刻调派共和号与祖国号采取备战行动;不过已改名为严君苏丹塞利姆的格本号,在出击不久便被水雷击伤,只能搁浅维修至战争结束为止,而法军舰队也仅能继续在港口内待命。此后不久,共和号在1918年1月29日至2月19日期间于土伦进行大修。这当中包括更换2门305公釐口径1893/96年型主炮英语Canon de 305 mm Modèle 1893/96 gun,并将4门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改装成高角度设计的防空炮;[2]另外2门305公釐口径主炮则遭到法国陆军征收,因此只能拆卸下来并运往前线。由于主炮数量减少一半,法国海军遂于1918年3月28日将共和号改为训练舰[4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编辑]

战争结束后,共和号仍继续执行训练任务,法国海军接著于1919年7月1日将本舰正式分派至军械与炮术学校。[42]1919年10月2日,共和号进入干坞,准备拆除舰上的主炮塔及位在炮廓英语casemate164公釐口径1896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164 mm Modèle 1893,但安装在副炮塔的164公釐口径火炮仍被保留下来。随著越来越多次型号战舰在战后转入后备役,逐渐取代共和号原本执行的任务。1920年12月9日,狄德罗号战列舰取代共和号在炮术学校的地位,法国海军接著将共和号于1921年5月21日退役,并于1921年6月29日从海军名录英语Navy List除籍。共和号后来于1921年11月被拖往义大利萨沃纳,并在当地拆解[2][47]

注释[编辑]

  1.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6页.
  2. ^ 2.0 2.1 2.2 2.3 Gardiner 1979,第297页.
  3. ^ Gardiner & Gray 1984,第21页.
  4. ^ 4.0 4.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9页.
  5. ^ Gardiner,第297页.
  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7页.
  7.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1–282页.
  8. ^ 刘怡(2011年),第131页
  9.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8页.
  10.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9页.
  11. ^ Gardiner & Gray,第21页.
  12. ^ Brassey 1907,第21页.
  13. ^ Garbett 1907,第729页.
  1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3页.
  1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5页.
  1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0页.
  17. ^ The Navy 1908,第31页.
  18. ^ 18.0 18.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5–226页.
  19. ^ 19.0 19.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1–232页.
  20.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2页.
  21. ^ New York Times 1910.
  22.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2–233页.
  23.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3页.
  2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3–234页.
  25. ^ Wells 1911,第1458页.
  26. ^ Alger 1911,第1458页.
  27.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4–238页.
  28.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7–238页.
  29. ^ Guernsey 1920,第179页.
  30. ^ Halpern 1995,第55-56页.
  31.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2页.
  32.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4页.
  33.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4–256页.
  3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页.
  35. ^ Halpern 2004,第4页.
  36. ^ Sondhaus 1994,第258–259页.
  37. ^ Halpern 2004,第3-4页.
  38. ^ Halpern 2004,第16页.
  39.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260页.
  40. ^ Caresse 2012,第132页.
  41.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69页.
  42. ^ 42.0 42.1 Gille 1999,第112-113页.
  43. ^ Hamilton & Herwig 2004,第181页.
  4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4页.
  4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6–277页.
  4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7页.
  47.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5–286页.

参考来源[编辑]

书目

  • Alger, Philip R. (编).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37. Annapolis, MD: US Naval Institute. March 1911 (英语). 
  • Brassey, Thomas A. (编). Brassey's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UK: J. Griffin & Co. 1907 (英语). 
  • Caresse, Phillippe. The Battleship Gaulois. Jordan, John (编). Warship 2012. London: Conway. 2012. ISBN 978-1-84486-156-9 (英语). 
  • Garbett, H. (编).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I. London, UK: J. J. Keliher & Co. March 1907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317-0302-8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2.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978-0-87021-907-8 (英语). 
  • Gille, Eric. Cent ans de cuirassés français. Nantes: Marines. 1999. ISBN 2-909675-50-5 (法语). 
  • Guernsey, Irwin Scofield. A Reference History of the War. New York, NY: Dodd, Mead & Co. 1920 (英语).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352-4 (英语). 
  • Halpern, Paul G. The Battle of the Otranto Strait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253-34379-6 (英语). 
  • Hamilton, Robert & Herwig, Holger (编). Decisions for War, 1914–19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83679-1 (英语). 
  • Jordan, John. The Battleships of the Patrie Class. Jordan, John (编). Warship 2015. London: Conway. 2014: 8–28. ISBN 978-1-84486-276-4 (英语). 
  • Jordan, John & Caresse, Philippe. Fren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7. ISBN 978-1-59114-639-1 (英语). 
  •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Hungary, 1867–1918.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英语). 
  • The Navy II. Washington, DC: The Navy Publishing Co. May 1908 (英语). 
  • Wells, W. B. Alger, Philip R. , 编. The Catastrophe of the Liberté.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Annapolis: US Naval Institute). 1911, 37: 1457–1459 (英语). 
  • 刘怡. 戰艦崛起: 一戰世界各國主力艦全覽. 台北市: 知兵堂出版社. 2011. ISBN 4712070144046. 

在线来源

  • Torpedoing report. The New York Times. 1910-02-17 [201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