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精华
伍精华 | |
---|---|
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 |
任期 1985年5月—1988年12月 | |
副职 | 多杰才旦 → 多吉才让(自治区主席) |
前任 | 阴法唐 |
继任 | 胡锦涛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 | 1931年2月17日
逝世 | 2007年10月19日![]() | (76岁)
国籍 | ![]() |
政党 | ![]() |
配偶 | 沙如芳 |
亲属 | 伍文才 伍晋刚(孙)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 |
服役时间 | 1950年–? |
伍精华(1931年2月17日—2007年10月19日)原名倮伍拉坡,彝族,四川冕宁人,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生平
[编辑]伍精华出身冕宁拖乌三大家支之一的倮伍家支[1],后先后就读西昌边民实验学校和西康省立第二边疆师范学校(肄业、现西昌学院)[2]。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至1950年任中共四川省冕宁县委宣传部干事。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后先后担任中共四川省普雄县工委委员,普格县副县长、县长、县劳协会主席,中共普格县委副书记,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委员、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兼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处书记兼副州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3年至1982年任四川省民委副主任、四川省革委会农业组副组长、中共四川省民工委副书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期间开始推动彝文规范化[3]。
1982年至1985年5月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5月至1988年1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治委员兼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其在藏内执行较为宽松的政策,被称为“喇嘛书记”,但因任内骚乱频发、被胡锦涛撤换[4]:94[5]。
1988年12月至1993年4月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6][7][8][9]。
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7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著作
[编辑]伍精华著有两本重要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政策之书籍:
- 《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 民族出版社 ISBN 9787105051854 出版时间:2002-9-1 页数:464 字数:240000
-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出版社ISBN:9787105041329 出版时间:2000-10-1 页数:443 字数:350000
参考文献
[编辑]- ^ 彝海结盟:血脉延续,情义传承.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网). 2016-08-26.
- ^ 马林英. 刘文辉“三化政策”出台缘由及对彝区教育的影响探析. 民族学刊. 2016.
- ^ 何文海; 袁晓文. 伍精华对制订和确立《彝文规范方案》的贡献述略. 贵州民族研究. 2018 –通过彝学研究网.
- ^ 李国强等. 《中国当代名人录 第9集》. 香港: 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9年2月. ISBN 962226266X (中文(繁体)).
- ^ 中國觀察:盤點中央駐藏大臣. 星岛头条. 2024-06-17.
- ^ 韩泰华主编. 新中国50年 中. 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9.11: 897. ISBN 7-5051-0423-3.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一局编.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大事记 1998.3-2003.2.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01: 405. ISBN 7-80078-793-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998 总第18期. 中国年鉴社. 1999.01: 41. ISBN 7-80056-903-9.
- ^ 龙德,蔡翔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2: 1832. ISBN 7-205-04473-1.
![]() | ||
---|---|---|
前任: 阴法唐 |
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1985年5月-1988年12月 |
继任: 胡锦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