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住民族委员会
(国家语言会名列表)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英语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机构
原住民族委员会会徽
基本信息
机关类型中央二级行政机关
所属部门行政院
员额229人
年度预算额新台币80.23亿元(2018年)
授权法源行政院组织法原住民族委员会组织法
主要官员
主任委员曾智勇
政务副主任委员谷纵·喀勒芳安
杜张梅庄
常务副主任委员锺兴华
主任秘书王美𬞟
任命者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
组织编制
内部单位6处、4室、1组
附属机关2中心
任务编组1委员会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96年12月10日,​27年前​(1996-12-10
前身机关台湾省民政厅山地行政处
联络信息

行政院新庄联合办公大楼北栋
地址24220新北市新庄区中平路439号北栋14、15、16楼(行政院新庄联合办公大楼
电话02-89953456、89953457、89953458
网站www.cip.gov.tw

原住民族委员会(简称原民会)为中华民国有关台湾原住民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成立于1996年12月,2014年升格为部会级机关。[1]

沿革[编辑]

时代背景[编辑]

1991年5月14日召开“废除蒙藏委员会成立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联合行动”。1991年6月6日由台湾原住民权益促进会主办,联合原住民学生团体,发起“606联合行动”集会游行,诉求成立中央级原住民专责委员会。

1995年立法院选举结果,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和无党籍联盟无一取得过半的席次,在野政党和执政党国民党的席次相差一二席,因此,民进党和新党发表声明联合,在1996年2月1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联合推出候选人,与国民党竞争,未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大考量推动立法和政策。

蔡中涵和瓦历贝林两位原住民立委此时也宣布将跟支持原住民法案,支持成立原住民族委员会的政党合作,在1996年2月1日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时与在野党推出的施明德竞选院长,搭配蔡中涵竞选副院长。第一轮投票结果国民党和在野政党80票对80票平手。最后在第二轮的国民党仅一票险胜,因为原住民两位立委扮演关键少数的极重要角色。

当时的行政院长连战曾经召见蔡委员和瓦历贝林委员,希望能拉到这两票原民立委支持的行政院长同意权。蔡中涵与瓦历斯·贝林合作,以同意连战阁揆同意案为条件,成功争取执政党承诺,成立部会级原住民委员会:141-148

原住民立法委员扮演关键少数[编辑]

1995 年12月立法院立法委员选举结果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三党无一个政党取得过半的席次,民进党和新党立刻召开记者会表示两党将形成一联合政团在政策形成" 大和解 "、法案上通力合作,改变国民党一党独大老态龙钟的局面, 积极推动台湾的民主化,为百姓谋福利。蔡中涵和瓦历斯·贝林也看到国民党来台50年来,独钟蒙藏委员会, 他们的人口只有七百多人却享有部会级的专责单位,它的委员十几人都是政务官。反观原住民族有46万人以上,散布全省居住,尤其是山地原住民族保护台湾整个山林,使得台湾人有优质的水可以喝, 新鲜的空气可以呼吸,台湾十大建设时台湾还没有引进外劳,全靠原住民族的劳力才有成就。但是,主管原住民族事务的单位,只是台湾省民政厅下的一个科。因此,导政台湾原住民族的生命比一般汉人少十歳,生活水平远不如汉人的三分之一。国民党如果有诚意,这50 多年来丰就有一些改善,但是只见每况愈下。因此,蔡中涵和瓦历斯·贝林参与民进党和新党的大和解 , 再加上无党籍联盟 形成四大党派的大联合。

以成立原住民族委员会交换阁揆同权[编辑]

当时立法院内共有六位原住民族立委和一位民进党的不分区立委,国民党内就有六位,1996年2月1 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民进党的施明德选院, 搭配蔡中涵选副院。第一轮投票同票,下午第二轮投票国民党险胜一票。这是国民党自行宪以来第一次遭遇到的最大的考验,也感受到了人民要求改革的民意,蔡、瓦历斯两人的" 关键少数"不可小看。

因此,行政院很快就有了回应,接见蔡中涵和瓦历斯希望两位2底的行政院长行使立法委员的同意权时支持连战,蔡中涵和瓦历只要政府答应成立"原住民族委员会",那么阁揆同意权就支持连战。

1996 年2月连战顺利当上行政院长之后,5月行政院新闻局局长胡志强召开记者会宣布行政院即将成立原住民委员会,统筹原住民族业务.但是,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暂行组织规程 ",也就是说这个委员会只是临时的任务编组,引起朝野立委的不满,认为行政院毫无诚意,立法院院会就绝大多数票退回行政院的" 暂行组织规程 ",单独的审查了蔡中涵提出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组织条例" 正式以法律案审查而非临时性的行政命令,立法院院会并通过决议要在本会期结束前立法通过。1996 年11月立法院审查通过蔡中涵版本的"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做为原住民委员会成立的法律依据。

原民会成立之初的会址:中央保险大楼

1996年11月1日第三届立法院三读通过《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年12月10日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正式成立。1999年7月1日,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后由中央部会接收台湾省政府业务,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承接台湾省政府原住民事务委员会与其所属机关“文化园区管理局”,台湾省政府原住民事务委员会改为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中部办公室。

1996年12 月10日世界人权日在中正纪念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当时的总统李登辉、行政院长连战和首任主委华加志等官员和16族族人载歌载舞。

成立原住民高等教育机构[编辑]

为发展原住民族为主体之教育、解构殖民史下主体流失,1997年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与国立东华大学签约成立原住民民族学苑筹备处,以发展原住民族主体之高等教育体制为创立使命。[2]2001年,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正式成立,被视为台湾原住民族教育运动下重要里程碑,扮演台湾原住民族高等教育、原住民族文化保存与复兴,以及原住民族研究智库等身分,发展至今已成为原住民人才培育与文化研究重镇。[3][4]

2002年3月25日,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更名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社会福利处更名为“卫生福利处”,经济及土地发展处分拆为“经济及公共建设处”与“土地管理处”。2014年1月14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原住民族委员会组织法》,同年3月26日再更名为原住民族委员会,成为部会级机关[1]

2016年1月15日,文化园区管理局改组为“原住民族文化发展中心”。2016年10月25日,“族群委员花莲办公室”于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开幕。

原民会搬迁史

组织[编辑]

原住民族语言研究发展中心
  • 主任委员(需具原住民身份)
    • 副主任委员(政务2名和常务1名,政务与常务副主任委员各需一名具原住民身分)
    • 委员会议(19-29人;原住民族各族代表至少一人,任期随主委异动而更替;其馀为无给职,由主委提请行政院院长聘任之,任期二年得连任,机关代表者随其职务更替,亦须有二分之一以上人数具原住民族身份)
      • 主任秘书
行政业务单位
  • 综合规划处
  • 教育文化处
  • 社会福利处
  • 经济发展处
  • 公共建设处
  • 土地管理处
  • 秘书室
  • 人事室
  • 政风室
  • 主计室
任务编组
  • 法规委员会
  • 国会联络组
附属机关
任务编组机关

历任主任委员[编辑]

任别 图片 姓名 政党 就职时间 卸任时间 族别
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主任委员
1
华加志
(Tjaravak Kadrangian)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96年6月1日 2000年5月20日 排湾族
2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Yohani Isqaqavut)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000年5月20日 2002年2月1日 布农族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主任委员
1
陈建年
(Adulumau Daliyalrep)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02年2月1日 2005年3月10日 卑南族
2
瓦历斯·贝林
(Walis Perin)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005年3月10日 2007年5月21日 赛德克族
3
夷将·拔路儿
(Icyang Parod)
2007年5月21日 2008年5月19日 阿美族
4
章仁香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08年5月20日 2009年9月10日
5
孙大川
(Paelabang Danapan)
无党籍 2009年9月10日 2013年7月31日 卑南族
6
林江义
(Mayaw Dongi)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13年8月1日 2014年3月25日 阿美族
原住民族委员会 主任委员
7
林江义
(Mayaw Dongi)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14年3月26日 2016年5月19日 阿美族
8
夷将·拔路儿
(Icyang Parod)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016年5月20日 2024年5月19日
9
曾智勇
(Ljaucu‧Zingrur)
2024年5月20日 现任 排湾族

相关条目[编辑]

交通[编辑]

台北捷运[编辑]

新庄线先啬宫站头前庄站下车转乘公车

机场捷运[编辑]

桃园国际机场捷运新庄副都心站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行政院核定 原民会26日挂牌运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广播电台,2014/3/16
  2. ^ 第七章 原住民族高等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以 WINHEC 為例. 台湾原住民族教育发展. [202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4). 
  3. ^ 東華大學原民院20週年 培育3279名學子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www.ipcf.org.tw. [202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4). 
  4. ^ 原住民族高等教育 (PDF).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教育年鉴 1945-2018. [2023-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10).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