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理念
![]() | 在WP:MOSJA与WP:TNESE的基础上,这个页面记述我对翻译的理解与原则,并对上述页面稍作补充。请您注意,这些原则仅代表个人意见;且仅适用于将百科文本从日文翻译成中文的情况。 |
![]() | 本页简而言之:坚决与翻译腔斗争。提交修改前,再读一次翻译过的文本。不可将日文的表达习惯照搬到中文上。 |
限制定语
[编辑]尽量少地使用定语,尤其是在序言章节。同一分句内的定语原则上不超过三个。
这是为了让读者能快速寻找到定语所描述的对象(中心语)或其定义。个人认为汉语缺乏有效管理定语的手段。这导致,如果机械性地翻译含有大量定语的长句,句子会变得冗长难懂。可以举出以下例子:
“ | A站(日语:A駅/エーえき ē eki */?)是一个位于〇〇县〇〇市〇〇町〇丁目,属于〇〇线和××线的铁路车站。 | ” |
不妨将其修改如下:
“ | …是属于…线的铁路车站,位于…。 | ” |
定语是否可以交换位置?
“ | …是位于…的铁路车站,属于…线。 | ” |
还有更激进一些的修改方法:
“ | ……属于〇〇线和××线,位于〇〇县〇〇市〇〇町三丁目。 | ” |
如果条目的标题足以对其描述对象作出定义,那么第三种修改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显然第三种修改方法不适用于此处,因为我们还需要将其定义为一个铁路车站。 哪些定语需要保留在主句中?哪些则可以抛到分句里去?其实这与它们的重要程度有关。例如阅读井之头公园站这一条目的读者,对于“这个车站属于京王电铁井之头线”与“这个车站位于东京都三鹰市井之头三丁目”两个信息,自有在心中的排序。把更重要的信息置于前方(放在主句中)、次要信息放到分句中,这样的表达方法显得详略得当。
因此按照个人意见,会将原句按照第一种方法修改。
关于序言章节的翻译方法,您也可以阅读WP:LS。
及时分句
[编辑]该分句时要分句,不可拘于诘屈聱牙的长句子。是上一条的延伸。
调整语序
[编辑]注意调整词汇顺序,少用被动句式。
一般来说,日文中的动词位于句子最后,且常使用被动。但中文通常少用被动。
简化语言
[编辑]日文维基百科常有内容过度精细的问题,翻译时要有所取舍。有些内容在日文维基百科上存在,不代表它一定需要翻译。可以举出以下例子:
“ | …车站周边…南山城址 - 步行约30分钟(东南约2.5公里)。城址位于小田川和高梁川合流地点的丘陵上。随着进行小田川合流点变更工程,于2017年4月起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在2019年8月于全国城郭研究者研讨会中发表。在最后的实地说明会(于2019年9月进行)中,参加人数有300人,主要参加者来自关西地方和关东地方。 | ” |
——条目川边宿站 |
配合原文来看,这段内容包括了“南山城址的考古进展”、“说明会的时间与参加人数”、“参加人员来自的地区”的信息。这明显与条目描述的对象无关,没有记载的必要。如果上述信息确有必要记载于维基百科,则可以添加到相关的条目中。例如在这里就可以添加至南山城 (备中国)。
因此,不妨修改为:
“ | …车站周边…南山城址 - 步行约30分钟(东南约2.5公里)。 | ” |
理顺逻辑
[编辑]因果
[编辑]转折
[编辑]补回主语
[编辑]直接补回
[编辑]删去介词
[编辑]细节
[编辑]不要逐个翻译助词
[编辑]“在” “于”
[编辑]“で”・“に”・“にて”这类方位助词,有时不需译出。译出反而隐藏了主语,导致语句不够自然。
“另外”
[编辑]“また”这个接续词在日文原文中也常出现语焉不详的问题,常使读者迷惑。在严谨的学术写作中应当少用甚至不用。考虑到维基百科不完全为上述的写作风格,这个词可以适当使用。但翻译成中文时,有时也可以省略。
“伴随着”
[编辑]“〜に伴い”常用来强调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发生。个人认为在汉语中,这个词也经常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