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陈绍宽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Untitled[编辑]

陈绍宽

陳紹寬(1889-1969)

福建闽县胪雷村(今属福州市仓山区)人。字厚甫。

1889年10月7日生。 17岁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驾驶专业,

1908年毕业于南京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历任见习生、二副、大副、艇长。辛亥革命后任镜清练习舰大副。

1914年调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参与夺回被革命党人强夺的“肇和”舰。不久,擢升“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

1916年被派往美国考察海军,当年底又被派往西欧各国参观战事

1917年5月在英国战列舰队和潜艇部队参加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特别劳绩勋章’。

1918年赴法国、意大利调查海军。同年秋任驻英武官等职。

1919年任北京政府驻英海军武官兼海军留欧学生监督,并任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海军专门委员、国际海道会议中国海军代表。翌年回国,任“通济”舰舰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助直有功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23年调任“应瑞”舰舰长,升海军少将。

1926年任第二舰队司令,响应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率舰倒戈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 8月率领舰队歼灭已抢渡长江南岸的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龙潭一役击败孙传芳。 9月国民政府传令嘉奖,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晋升中将。

1929年海军部成立,任政务次长兼代部务,兼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6月任海军部次长(副部长)

1932年1月,任海军部长。决定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先后派出数批海校留学生,为海军培育一批骨干力量。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晋升海军上将,叙第一级,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至1946年,兼任私立勤工学校董事长,将部分海军资产转拨勤工学校作教学经费,支持长期办学,培养出数以千计人才。

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欧洲考察海军,闻警迅即回国,指挥海军抗战。 1937年7月,他从国外回国指挥海军投入备战。 8月亲临江阴指挥。一夜间建立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挥海军官兵坚持抗战,持久胜敌,先后参加上海、武汉等地会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1938年改任海军总司令。

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海军顾问身份赴美参加联合国筹组工作。 1945年5月,任中国出席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 9月9日,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 抗战结束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拒不受命率舰堵截从山东半岛渡海挺进辽东的人民解放军,率长治舰南下台湾视察,返南京后即告辞职。

1945年底遭蒋介石裁免,回福州隐居。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电召,参与策动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预备退守台湾,派人请他赴台,他严词拒绝,影响并带动一批海军官兵留下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建设。福州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央国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3月患病住院。在生命最后一息,留下遗书,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表示铭感终生,并劝告在台国民党军政人员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7月30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