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钢盔

M1钢盔 M1 helmet | |
---|---|
![]() 一顶越战时期美军M1钢盔的照片 | |
类型 | 战斗头盔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1—1985年(美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中日战争 二战 国共内战 朝鲜战争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越战 柬埔寨内战 老挝内战 葡萄牙殖民战争 中越战争 黎巴嫩内战 两伊战争 福克兰战争 入侵格瑞纳达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哈罗德·G·西德纳姆少校 |
生产商 | 麦科德散热器和制造公司等多间 |
制造数量 | 2,200万顶(1945年) |
M1钢盔(英语:M1 helmet)是一款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85年期间使用于美国军队中的战斗头盔,之后由PASGT头盔取代。美军将M1钢盔作为制式装备使用长达40年,并成为其著名的代表形象之一[1],其设计也在其他国的军队中研发出数个衍生版本,甚至使用至21世纪。
M1钢盔十分受到军品迷和收藏家的喜爱,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时期的版本,由于越来越难获得,因此较其他时期的版本更受欢迎。若是残留有部队标识等特殊印记的钢盔,例如伞兵用的M1C头盔或M2头盔等,更是被视为珍品[2]。
历史
[编辑]
M1钢盔于1941年开始引入使用,以取代一战时期至二战初期使用的旧式M1917头盔[3],该款以状似飞碟的外型而闻名的钢盔,虽然能有效地抵挡来自上方的破片或子弹攻击,但对于头部侧面和后脑杓的防护效果却很差[4],因此之后的新版设计移除了盘状外边、将钢盔外壳延伸至头部侧面与后部、并替原本的内衬支撑系统(suspension system)另外设计了搭配的分离式内盔,而形成了一款名为“TS3”的试验型战斗盔。之后在1941年4月30日起开始规格化,并于6月9日正式引入使用[5],到1945年9月,即二战结束不久时,已经生产了2,200万顶[3]。当中外盔主要由陆军军械部(Ordnance Department,今军械兵)研制、内盔由陆军军需部(Quartermaster Department,今军需兵)研制。
二战之后5年多的时间里,一度未替M1钢盔生产外盔,直到1951年3月才因为韩国战场的需要而追加制造[2]。
第二批次产出的钢盔(越南战争款)则为数约100万顶,制造期间是1966年至1967年间。这些越战款M1钢盔与二战/朝鲜战争款钢盔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改良版的浅橄榄绿色颚带(chinstrap;下巴带)。1980年代时,越战版M1钢盔也逐步以新式的PASGT头盔汰换掉[6]。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陆军补给系统供应的二战版外盔一直在军中使用到1980年代除役为止,因为其与战后款的外盔差距不大[7]。
尽管目前M1钢盔已不再为美军作为战斗盔使用,但在1980年代后仍是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部队现役装备[4]。以色列国防军最晚至2006年时都还将M1钢盔投入实战,而在美军内,M1钢盔亦有其他用途,例如海军海豹突击队水下爆破队(BUD/S)的候选学员在参与训练项目时,会佩戴涂有该员编号、姓氏及军衔的M1钢盔,而某些仪队或勤务部队也会采用彩绘盔或镀盔[8]。
设计
[编辑]
M1钢盔是一款“一体适用”的装备,由金属制成、昵称“钢锅”(steel pot)的外盔(shell)和紧贴在内部、安装了内衬支撑系统而能适应士兵头型的的内盔(liner)组成[9]。在外盔的外部有时还会附上布套或伪装网[4]。
一顶M1钢盔的外盔必须搭配内盔才能戴上,而内盔则可直接佩戴,提供一般安全帽等级的防护效果,仅戴内盔的人员包括新兵训练场教官、宪兵等[10]。
正常情况下,一顶包含内盔和颚带的M1钢盔重达1.36千克、高度(深度)17.6厘米、长28厘米、宽23厘米[9]。
外盔
[编辑]
M1钢盔的外盔在服役史中的改变,主要是在外廓上。最后一批、也就是越战时期版的100万顶钢盔和最早的二战版相比,略为降低了钢盔的前缘尖端,以使之外型更加流线化、重心更加降低,壳体则是由一整块压模制出的钢片构成,外缘还有一圈环状的金属滚边(rim),并有一个接缝处。第一代钢盔的滚边接缝处位在钢盔前端,称作前缝(front seam),为二战版钢盔独有的特色之一[11],但在1944年后这个接缝就移到后端,而滚边的材质也在那时起从不锈钢改为锰钢,因为不锈钢制成的滚边容易掉漆,当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反射明显的光芒[12]。
外盔的两侧各附有一个不锈钢制成的钩环,用来连接颚带,这个配件是二战钢盔与战后各版钢盔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二战时期的钩环呈长方形,因为是焊接到外盔上的,所以固定而且无法移动,而1960年代的颚带用钩环则改为可动式,使之得以向外或向内摆动[4]。将钩环改为可动式的设计起用于1943年,原因是钢盔不慎掉落时的碰撞容易使钩环断裂[11]。早期的空降兵用外盔则采用D型的钩环。颚带部分,在初期的用色是OD3色(Olive Drab shade 3),于1944年至1945年间开始陆续改成较深的OD7色棉织带。1960年至1971年时的颚带也是附于外盔上的橄榄色织带,但采用颜色较黑的金属带扣。1980年代时则引入了夹式的尼龙制新式颚带给士兵使用,颏托(chin cup)则是在颚带的下巴段增加第二条短带[4]。
许多士兵在戴M1钢盔时并不会把颚带扣在下巴上,而是将之反折到钢盔后方扣好,或是任其垂挂在两侧。这样的惯例有两项理由:因为在近身交战、甚至肉搏战时,若发生敌人从后突袭的情形,对方可能会抓拿钢盔后缘。如果此时系上了颚带,便会将头部往后拉扯,导致全身失去平衡,或是令敌人能趁机用刀刺入身上要害。此外,也有许多士兵误信在战场上时,若有炸弹落于近距离爆炸,生成的气流或冲击力可能吹动钢盔,使系上颚带时的颈部扯伤。实际上,有种T-1带扣的设计,让这种情形发生下的颚带会自动松开。最后,将钢盔固定在脑袋上的配备并不只有颚带,内盔里的头箍也能使钢盔与士兵的头部形成足够的密合、而不至于轻易掉落[13]。
钢制外盔的其他用途
[编辑]钢制外盔的坚硬性质使之衍生了许多其他用途。在与内盔分离时,外盔可作为土工器具或用来坐、装水,在紧急时刻时甚至可以当尿壶。有时候外盔也会拿来当煮菜锅,但由于钢盔受热时材质可能变得容易受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这种用途[14]。
内盔
[编辑]
内盔的组成包含了多个配件,外部的形状大致与钢制外盔契合,内部的支撑悬架带利用铆钉固定,由多条织带材质的内衬吊带(含一条圈状的内衬环)网罗而成,并有一条头箍(sweatband,或称汗圈)紧贴佩戴士兵的头部。除此之外,二战与朝鲜战争时期的M1钢盔还有一条附在内盔前端的棕色皮革,从内反折到外盔前缘,以作为内外两盔的固定带,但越战时期的M1钢盔不见这种设计[4]。
最早一代的内盔是由注入酚醛树脂的压缩纸纤维制成,但很快就因为在湿度高的环境下容易分解腐烂而不再使用[9],并于之后以塑料制内盔取代。与此同时,原本的人造丝制内衬悬架系统也逐渐改为卡其色棉质带代替。战争时期的美军内盔委托给许多公司制造,当中以西屋公司制品为大宗,其他厂商尚包括泛世通轮胎和橡胶公司、CAPAC制造厂、通用汽车内陆分公司(Inland Division),安全保护产品制造商梅思安、希曼纸业(Seaman Paper)和国际模制塑料公司(International Molded Plastics)等[15]。
1951年至1953年间,西屋的米卡塔分部(Micarta Division)和CAPAC负责生产与二战时期几乎相同的军用内盔,差别在于朝鲜战争款的HBT内衬悬吊带用色,从原本的卡其色和OD3色改为0D7色,更后期的版本还使用了比较强韧的悬吊带、并改善了颈部支撑效果[16]。
到了1960年代时,M1钢盔内盔又重新更改设计,废除了前端固定皮革与颈后带(nape strap),并改采新式的粗绒棉制内衬悬带,而非较早的人字斜纹布。1970年代早期,又把使用材质更换为一种更厚、更有弹性的尼龙[5]。
相关配件
[编辑]盔套
[编辑]
1942年至1943年左右,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使用绘有迷彩图案的头盔布套来套在M1钢盔外给战场人员使用,此款布套是由人形斜纹布织成,一面是“森林绿”图案,另一面是“棕珊瑚岛”(brown coral island)图案。
二战之后,M1钢盔在不同时期内共搭配过多种迷彩布套。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时,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是一种可双面使用的布套,称作米歇尔迷彩(Mitchell Pattern),在越南的战场尤为广泛,而这也是美国陆军第一次全面地采用有布套的钢盔,有别于二战与朝鲜战争时期,只套伪装网或裸露外盔的情形。与之对比,美国海军陆战队无论是在太平洋战场、朝鲜半岛战场还是越南战场都一贯使用钢盔布套,当中由于朝鲜战争紧邻二战、武器与单兵装备也都大量沿用二战货的缘故,因此在韩国打仗的陆战队钢盔与太平洋战争时期并无二致。在越南战争时,尽管使用新式双面布套,但通常将绿色迷彩那面套在外部。继米歇尔迷彩后,替北约欧洲战区作战环境而设计的单面用丛林迷彩成了越战后时期,美军各军种M1盔套的使用迷彩[17]。
上述各款盔套均由两半布料缝在一起、形成罩状而完整覆盖盔体,末端则塞入外盔与内盔的中间以使之固定。盔套上有许多细小的扣孔,可以插入杂草和树枝,增强军事伪装的效果[4]。外部还套上一条弹性橡皮带,除了固定盔布外,也可插入更多伪装物,甚至水壶或弹匣等个人物品[18]:66。
其他国家的军队则使用与美军类似、但图案不同的布套罩在钢盔上,或者是使用其他截然不同的措施。例如荷兰皇家陆军中有使用粗麻布作为M1钢盔盔套、外部以网子和粗橡皮带固定的惯例[19]。
在突出部之役或朝鲜战争时期,亦曾出现白色的盔套,以配合雪地环境的作战,但这类盔套并非由军方发放的制式装备,因此许多士兵是就地取材,以任何白色布料充当布套[20]。
伪装网
[编辑]美国陆军经常利用钢盔伪装网来减少盔面反光,或是便于安插破布或枝叶等杂物隐蔽、破坏钢盔轮廓的辨识性和完整性,以使敌军难以察觉。二战时大部分的盔网是来自英国陆军或加拿大陆军的存货,或者是从更大型的设施伪装网上剪裁下来。但陆军军部规定的制式伪装网直到M-1944型钢盔于1944年底至1945年初之间在欧洲投入实战时才出现[2]。
美军其他部队的使用情形
[编辑]美国空军的前身——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曾于二战期间从英国的空军基地飞至欧洲地区密集进行日间对地轰炸任务,但许多美军机组人员常成为纳粹德军防空炮火的受害者,在执勤中受弹片所伤。当时致力替飞行员研发头部防护装备的第八航空队曾将M1钢盔的两侧挖空、附上两片耳盖,增加头部的覆盖面积[21]。
各国使用情形
[编辑]M1钢盔在二次大战前后在许多国家的部队作为战斗盔,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革命军即因为租借法案而获得M1钢盔,首先是派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后来在中国国内的美军装备部队(美械师)也有使用。荷兰跟澳大利亚在二战时也生产了大量翻版钢盔,甚至也有电影拍摄现场、二战重演活动或生存游戏中使用的仿造版。然而这些翻版钢盔的外型仍与二战与朝鲜战争时期实际用于战场的真版有些微差异,例如二战、朝鲜战争真版钢盔边缘的S型曲线比仿造版更明显,前缘也比较大[22]。
1951年法越战争期间,美国陆军提供法兰西联盟和越南国军(后来的南越军)一批M1钢盔,后来甚至比法国的1951年型头盔更普遍。与M1钢盔相比,后者的后方帽沿较长、滚边也较粗[4]。
1960年至1997年间的加拿大军队亦使用M1钢盔作为战斗盔,尽管在1943年以前就有少数加拿大部队佩戴M1钢盔。例如参加茅舍行动中的加拿大部队,为了避免友军误击而佩带与参战美军部队相同的M1钢盔[23]。
日本在二战后的日本盟军占领时期解散了正规军,一度只设准军事性质的警察预备队(之后改组为保安队),此两个武装单位均使用美军供应的M1钢盔给队员佩戴[4]。1954年创立的日本自卫队于1966年起开始正式使用66式头盔,而该款钢盔仍是以M1钢盔作为原型设计,不过原先针对盎格鲁-萨克逊人头型而设计的内盔改为较适合日本人头型的版本。尽管后来在1988年加入了更新的88式头盔供部队作为现役装备,但晚至2011年311地震中,都可见到参与救灾的自卫队官兵佩带66式钢盔。
联合国维和部队依然发放使用天蓝色盔套的M1钢盔,但陆续由凯夫勒制成的新式钢盔取代。
使用国
[编辑]现役使用国
[编辑]前使用国家(地区)
[编辑]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巴西
英属香港
玻利维亚
加拿大
智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哥斯达黎加
古巴
丹麦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西德
希腊
海地
洪都拉斯
以色列
日本
黎巴嫩
利比里亚
墨西哥
新西兰
荷兰
尼加拉瓜
挪威
巴拉圭
秘鲁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
西班牙
南越
土耳其
美国
委内瑞拉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Iraqi M1 Helmet liner with chin-strap |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 2.0 2.1 2.2 M-1 Steel Helm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live-drab.com
- ^ 3.0 3.1 Stanton, Shelby L., U.S. Army Uniforms of World War II, Stackpole Books, 1995, ISBN 0-8117-2595-2, url:[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p. 57-58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许嘉祥译,2006,《大图解 世界的武器》,台北:星光出版社。译自上田信,《大図解 世界の武器》
- ^ 5.0 5.1 M1 Steel Combat Helmet and Lin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balsecurity.org
- ^ Hartzog, William W., American Military Heritage, url:[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224
- ^ WORLD WAR II/VIET NAM M1 STEEL HELMET WITH HELMET LI (07/13/2009)....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 ^ (圖)Mannie Gentile: Combat Helmets of the 20th Century: U.S. Navy M1 Drill Team helmet.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 9.0 9.1 9.2 认识钢盔 新兵训练课程 补给部教育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间网站)
- ^ 台灣時期憲兵服制-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文史導覽資料.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 11.0 11.1 WWII German Edge Weapons Price Guide - MilitaryItems.com.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 ^ Top Pots - U.S. World War II Restored Airborne and Infantry Helmets.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Tagliavini, Michele. STAGE AND SCREEN In all those Hollywood war films, and in quite a few newsreels, the GIs wear helmets but never fasten the straps. Is this bravado, bad discipline or artistic licence?. Guardian.co.uk.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8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9).
- ^ Pike, John. M1 Steel Combat Helmet and Liner. GlobalSecurity.org. GlobalSecurity.org. [8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 ^ Interesting Articles - OCAD Militaria Collectors Resources.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Military History: Military Helmet Identification, helmet liner, military helmet[永久失效链接]
- ^ 跨越半世纪的终极钢盔!美国M1钢盔全览! | 军品志.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 ^ 高紫文译,2013,《马特洪峰》,台北: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译自卡尔·马蓝提斯. Matterhorn: A Novel of the Vietnam War.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10
- ^ (圖)Mannie Gentile: Combat Helmets of the 20th Century: Royal Dutch Army M.53 steel helmet.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圖)WWII White Helmet cover - Page 2 - HELMETS & PROTECTIVE GEAR - U.S. Militaria Forum. [2017-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 ^ USAAF flak helm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liedflightgear.com
-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the m1 helmet from ww2, korea, and Vietnam ? - Yahoo Answers. [201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 ^ (图)Operation COTT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iansoldiers.com
来源
[编辑]- Arnold, Chris. Steel Pot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Steel Helmets. 1997. ISBN 0-912138-70-X.
- Reynosa, Mark A. The M-1 Helmet: A History of the US M-1 Helmet in WWII. 1996. ISBN 0-7643-0074-1
- Reynosa, Mark A. The Post World War II M-1 Helmet. 1999. ISBN 0-7643-1033-X
- Giard, Regis and Blais, Frederic, HELMETS of the ETO, Histoire & Collections, 2007. ISBN 978-2-35250-062-9
外部链接
[编辑]- Top Pots - WWII, Korean War & Vietnam Era M1 Helm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op Pots
- Dating the M1 Steel Helm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storing a WW2 USA M1 Helm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1 Helmet Restoration
- Stencils used on WW2 USA M1, M2 & M1C Helmet WarHats
- 二战美军头盔 – 铁血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