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45年英国大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5年英国大选

← 1935 1945年7月5日 1950 →

下议院全部640席席位英语Number of Westminster MPs
获得过半多数需321席
民意调查
投票率72.8%, 1.7%
  第一大党 第二大党
 
领袖 克莱门特·艾德礼 温斯顿·丘吉尔
政党 工党 保守党
上任时间 1935年10月25日英语1935 Labour Party leadership election 1940年10月9日
代表选区 石灰屋英语Limehous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伍德福德英语Woodford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上届结果 154席,38.0% 386席,47.8%
赢得席位 393 197[注 1]
席位差额 239 189
民选得票 11,967,746 8,716,211
得票率 49.7% 36.2%
得票变动 9.7% 11.6%

  第三大党 第四大党
 
领袖 阿奇博尔德·辛克莱 欧内斯特·布朗英语Ernest Brown (British politician)
政党 自由党 自由国民党英语National Liberal Party (UK, 1931)
上任时间 1935年11月26日 1940年
代表选区 凯斯内斯及萨瑟兰英语Caithness and Sutherland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落选) 利斯英语Leith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落选)
上届结果 21席,6.7% 35席,3.7%
赢得席位 12 11
席位差额 9 24
民选得票 2,177,938 686,652
得票率 9.0% 2.9%
得票变动 2.3% 0.8%

1945年英国大选结果地图(胜出政党)

是次选举后下议院席位组成

选前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
保守党

选后首相

克莱门特·艾德礼
工党

1945年英国大选(英语:1945 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是英国于1945年7月5日举行的全国性选举,本次大选改选下议院全部640个席位。由于部分选区的投票延迟了数天,计票也因而推迟至7月26日,以便有足够时间让海外服役选民之选票带回英国。[1][2]时任首相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不到一个月后即宣布内阁总辞,并在国会过半数通过下向英王乔治六世提出解散国会[3][4]

在今次大选,执政保守党试图利用领袖丘吉尔之战时声望,以延续1940年起战时联合政府英语Churchill war ministry以来的执政地位。[5]然而,民众质疑其处理与战争无关之内政事务的能力,丘吉尔在竞选期间过度诉诸党派政治亦导致民众反感保守党统治。[6][7]工党领袖克莱门特·克莱门特·艾德礼在战时间于联合政府中担任副首相,获选民普遍视为更具执政能力的领袖,特别是对于忧虑国家重回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的高失业率,并期盼由一位有力人物带领战后重建的选民而言,其形象更具吸引力。[8]虽然宣布解散国会时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丘吉尔仍享有高支持度,但工党已在战争结束前的数月内逐步扩大其民意基础。[9]

最终,工党在克莱门特·艾德礼带领下于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10],取得145席优势,共夺393席,比选前增加239席,得票率接近五成(49.7%)。[11][12][13][14]本次大选标志着工党首次在下议院中取得绝对多数席位,[15]得以推动其战后改革政策。[14]对保守党而言,此次败选堪称一大震撼[16]。尽管其获得36.2%的选票,却失去189席而仅得197席,其竞选策略亦被证明误判民意,过度倚赖于丘吉尔作为战时首相的声望。至于其余两个主要政党,自由党在选举中遭受严重挫败,只赢得12席及取得9.0%的选票,更失去领袖阿奇博尔德·辛克莱之席位。[17]自由国民党英语National Liberal Party (UK, 1931)表现则更为惨淡,仅获2.9%的得票,席位由选前35席跌至11席,其领袖欧内斯特·布朗英语Ernest Brown (British politician)亦未能保住席位。[18]本次大选亦创下纪录,共有324名议员首次当选,该项纪录直至2024年大选方被打破。[19][20]

选后丘吉尔仍继续参与政治,并在1951年大选中领导保守党再次当选首相。[21]此次大选亦为自由国民党作为独立政党最后一次参与选举,该党在1947年5月与保守党合并。[22]

解散国会及竞选过程

[编辑]
皇家空军的技工在奥地利克拉根福阅读大选相关资料。

此次大选于欧战胜利纪念日后不到两个月举行,为自1935年以来的首次全国大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会暂停举行大选英语Septennial Act 1715,英国已将近十年未举行选举。[23]工党领袖克莱门特·克莱门特·艾德礼拒绝了丘吉尔关于延续战时联合政府直至击败日本的提议。1945年6月15日,英王乔治六世解散国会,正式展开选举程序。[3]

工党的竞选政纲《让我们展望未来》主张实施国有化计划经济充分就业、建立公营医疗系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8][9]该政纲大受选民欢迎,销量达一百五十万份。[24]

相较之下,保守党发表的《丘吉尔先生致选民宣言》虽在若干社会议题上提出进步理念,却对战后经济政策的立场相对模糊,[25]再加上保守党与1930年代的高失业率形象连结紧密,[9]未能说服选民其具备有效应对战后失业问题的能力。[26]因此1945年5月欧战结束时,丘吉尔的个人支持率尽管高达83%,但早在同年2月,工党已于民调中领先18个百分点。[9]

部分选区因地方假期英语Wakes week而将投票日延后至7月12日,而尼尔森与科恩英语Nelson and Coln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选区则延至7月19日投票。[2]为了让海外服役军人的选票有充裕时间运回英国,各选区延至7月26日才点票及公布结果。对日战争胜利日则会于三周后的8月15日到来。[27]

选举结果

[编辑]
1945年英国大选
候选人 选票
政党 领袖 参选 胜出 进账 落败 增减 全部百分比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增减
  工党 克莱门特·艾德礼 603 393 242 3 +239 61.4 49.7 11,967,746 +9.7
  保守党 温斯顿·丘吉尔 559 197 14 204 −190 30.8 36.2 8,716,211 −11.6
  自由党 阿奇博尔德·辛克莱 306 12 5 14 −9 1.9 9.0 2,177,938 +2.3
  自由国民党英语National Liberal Party (UK, 1931) 欧内斯特·布朗英语Ernest Brown (British politician) 49 11 0 22 −22 1.7 2.9 686,652 −0.8
  无党籍 38 8 6 0 +6 1.3 0.6 133,191 +0.5
  国民政府 10 2 2 1 +1 0.3 0.5 130,513 +0.2
  共同富裕党英语Common Wealth Party C·A·史密斯英语C. A. Smith 23 1 1 0 +1 0.2 0.5 110,634
  大不列颠共产党 哈里·波立特 21 2 1英语Mile End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1 0.3 0.4 97,945 +0.3
  北爱尔兰国家党英语Nationalist Party (Northern Ireland) 詹姆斯·麦克斯帕伦英语James McSparran 3 2 0 0 0 0.3 0.4 92,819 +0.2
  独立候选人(国民政府) 13 2 1 1 0 0.3 0.3 65,171
  独立候选人(工党) 7 2 2 0 0 0.3 0.3 63,135 +0.2
  独立候选人(保守党) 6 2 2 0 +2 0.3 0.2 57,823 +0.1
  独立工党 鲍勃·爱德华英语Bob Edwards (politician) 5 3 0 1英语Glasgow Gorbals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 0.5 0.2 46,769 −0.5
  独立候选人(进步主义) 7 1英语Bridgwater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英语Bridgwater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1 0.2 0.1 45,967 +0.1
  独立候选人(自由党) 3 2 2 0 +2 0.3 0.1 30,450 +0.1
  苏格兰民族党 道格拉斯·扬英语Douglas Young (classicist) 8 0 0 0 0 0.1 26,707 −0.1
  威尔士党 阿比·威廉斯英语Abi Williams 7 0 0 0 0 0.0 16,017
  联邦工党 哈利·米奇利英语Harry Midgley 1英语Belfast South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 0 0.0 14,096
  独立候选人(爱尔兰民族主义) 4 0 0 0 0 0.0 5,430
  利物浦新教党英语Liverpool Protestant Party H·D·隆巴顿英语H. D. Longbottom 1英语Liverpool Kirkdal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 0 0.0 2,601
  基督教和平主义者 1 0 0 0 0 0.0 2,381
  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 (UK, 1942) 诺曼·利思-海伊-克拉克 5 0 0 0 0 0.0 1,809
  农业主义者 1英语West Derbyshir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 0 0.0 1,068
  大不列颠社会党 1英语Paddington North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 0 0.0 472
  联合社会主义运动英语United Socialist Movement 盖·奥尔德雷德英语Guy Aldred 1 0 0 0 0 0.0 300
得票率
工党
49.71%
保守党
36.21%
自由党
9.05%
自由国民党
2.85%
其他
2.18%
席位率
工党
61.41%
保守党
30.78%
自由党
1.88%
自由国民党
1.72%
其他
4.22%

选后分析

[编辑]

克莱门特·艾德礼领导的工党赢得压倒性胜利,丘吉尔领导的看守政府英语Churchill caretaker ministry则遭遇了历史性挫败。工党赢得超过145席的多数优势,并为工党首次在大选中赢得国会绝对多数,也是首次赢得多数普选票。

此次大选对自由党而言可谓一场灾难,失去所有都市选区,标志着该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正式被工党取而代之,成为边缘政党。[30]其领袖阿奇博尔德·辛克莱更失去其于凯斯内斯及萨瑟兰英语Caithness and Sutherland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的席位。此后直到2019年,才再次出现主要政党领袖于大选中落选的情形。[31]

自由国民党英语National Liberal Party (UK, 1931)的表现则更为不济,在大选中失去三分之二席位,并首次在席位上落后于自由党,为两党自1931年分裂以来首见。此次为自由国民党作为独立政党参与的最后一次大选,该党会于两年后与保守党合并。[22](名义上作为其附属政党延续至1968年。[32]

多位日后在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亦在本次大选中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包括哈罗德·威尔逊詹姆斯·卡拉汉芭芭拉·卡素尔迈克尔·富特以及休·盖茨克尔。日后会出任首相的保守党哈罗德·麦克米伦虽在本次选举中落选,但不久就会于同年11月的补选中胜出重返国会。[33]

工党获胜原因

[编辑]
克莱门特·艾德礼与英王乔治六世在白金汉宫前,摄于1945年大选工党大胜后。

美国左派报纸《PM》英语PM (newspaper)的创办人拉尔夫·英格索尔英语Ralph Ingersoll (PM publisher)在1940年底报导指:

“我在伦敦所到之处,人们都钦佩其(丘吉尔)的精力、勇气与专注力。人们说,他们无法想像失去了丘吉尔,英国会变得怎样。他显然很受尊敬。但没有人认为战后他会继续出任首相。他只是在当前危机——英国与敌国激烈交战的危急关头——下出任这职位的最佳人选。”[34]

历史学家亨利·佩林英语Henry Pelling指出,民意调查自从1942年起已显示工党的民望大幅领先保守党。他认为工党得以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原因在于若干因素:执政党常见的支持度回落、保守党被动应对、社会普遍对重返1930年代高失业率时期的恐惧、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划更具效率,以及误以为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丘吉尔都会继续出任首相。[35]

工党优势

[编辑]
1943年,英国陆军时事局英语Army Bureau of Current Affairs曾发布一张海报,暗指英国于战胜后将会有例如消除贫民窟等的积极变革。丘吉尔认为这张海报是“对战前英国社会的可耻诽谤”,下令将其撤回。[36]

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提议英国应对其社会政策进行重大变革,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建立福利国家。报告建议包括设立公营医疗系统、增设公立学校、推行国民保险制度英语National Insurance及制定新的住房政策。该报告极受欢迎,其建议亦得到工党拥护[16][37],而保守党(包括丘吉尔本人,他并不将此视作社会主义政策)虽同意报告中的指导性原则,却认为战后的英国难以负担这些改革,故反对报告的绝大部分建议。[38]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全面的福利政策,而保守党则不愿提出相类似的福利政策。[14]

除此而外,工党的竞选主轴亦围绕战后“赢得和平”的理念——军人们担心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英语Recession of 1920–1921的覆辙——故工党在军中获得高支持度。[14]

作为战时内阁一部分,工党在战争期间透过让克莱门特·艾德礼出任副首相赫伯特·莫里森出任内政大臣以及欧内斯特·贝文出任劳工和国民服务大臣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Employment,得以向选民展示其在国内施政方面的能力。[25]两党在战争期间对本土政治的策略差异亦同样赋予工党优势——工党继续批评战前保守党政府对法西斯主义、大萧条及重整军备等各方面应对不力,[39]但丘吉尔本人则对维系政党势力兴趣不大,令不少党内成员与国会议员颇感失望。[9]

保守党弱点

[编辑]

尽管选民普遍认同丘吉尔的战时表现,但鉴于保守党于1930年代末执政时的政策记录,他们并不信任一个新的保守党政府。[25]除此以外,保守党的竞选活动亦与工党相比下要为拙劣。由于丘吉尔个人仍极受欢迎,保守党因此对胜选充满信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竞选活动,而未曾提出任何新政纲。然而,选民将丘吉尔与其政党分别对待,亦对其领导战后国内事务的能力存有疑虑。[14]

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指出,丘吉尔当时经常穿着上校制服,虽在军官与民众中极受欢迎,但前线士兵对他并不如其他人那般热情。[40]

除了整体竞选策略不佳外,丘吉尔还在选战中指控克莱门特·艾德礼有独裁者倾向——最为人所知的为丘吉尔在6月4日发表的首次竞选广播。他在广播中猛烈抨击克莱门特·艾德礼,声称工党若执政,将“不得不诉诸某种形式的盖世太保”来强行推进社会主义政策。[41]克莱门特·艾德礼翌日于回应中反讽丘吉尔向民众展示了“伟大的战时领袖丘吉尔”与“和平时期的政治家丘吉尔”之间的差别,并为国有化政策辩护。[42][9]

对保守党选情的另一打击,则来自公众对1930年代绥靖政策的记忆。该政策由前任保守党首相如内维尔·张伯伦斯坦利·鲍德温所主导,并因容许希特勒坐大而声誉尽毁。[14]英国在战间期时除了1924年及1929至1931年的两次短暂工党政府之外,一直由保守党主政。因此,民众普遍认为保守党应对该时期出现的绥靖政策、大萧条的高失业率、高通胀等错误承担责任。[14]

争取连任失败的国会议员

[编辑]

保守党

[编辑]

自由党

[编辑]
  • 珀西·哈里斯(贝斯纳尔格林西南)

民意调查

[编辑]

民意调查自1943年起便显示工党领先,只有1945年6月的一份民调显示工党与保守党支持度于45%持平。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此处所列之保守党席位与得票数包括下议院议长在内。

参考资料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The Public General Acts and the Church Assembly Measures of 1945. London: His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46: 27. 
  2. ^ 2.0 2.1 General Election (Polling Date): 31 May 1945: House of Commons debates. They Work For You.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3. ^ 3.0 3.1 Howell 2006.
  4. ^ McCallum, R.B.; Readman, Alison.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1945. Nuffield Studies. 1964. 
  5. ^ Jenkins 2001,第791–795页.
  6. ^ Jenkins 2001,第792页.
  7. ^ Addison, Paul. Why Churchill Lost in 1945. London: BBC History. 2011-02-17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8. ^ 8.0 8.1 Steven Fielding, "What did 'the people' want?: the meaning of the 1945 general election". Historical Journal 35#3 (1992): 623–639.
  9. ^ 9.0 9.1 9.2 9.3 9.4 9.5 Addison, Dr Paul. Why Churchill Lost in 1945. BBC History. 2011-02-17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10. ^ Rowe 2004,第37页.
  11. ^ Gilbert 1988,第57, 107–109页.
  12. ^ Gilbert 1991,第855页.
  13. ^ Hermiston 2016,第366–367页.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Lynch 2008,第4页.
  15. ^ VOTE2001 – THE ELECTION BATTLES 1945–1997. BBC News.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16. ^ 16.0 16.1 1945: Churchill loses general election. BBC News. 1945-07-26 [200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1). 
  17. ^ Addison, Paul. Sinclair, Archibald Henry Macdonald, first Viscount Thurso. 《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 线上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doi:10.1093/ref:odnb/36108.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18. ^ Dutton 2008,第144页.
  19. ^ Courea, Eleni. Record 335 new MPs to be inducted into House of Commons this week. The Guardian. 2024-07-09 [2024-07-09] (美国英语). 
  20. ^ Parliamentary Candidates – Future MPs – A list and insight. Politics.co.uk. [2024-03-09] (美国英语). 
  21. ^ Jenkins 2001,第842页.
  22. ^ 22.0 22.1 Dutton 2008,第165页.
  23. ^ Prolongation of Parliament Act 1944, 英国成文法数据库英语legislation.gov.uk, 国家档案馆, 1944 c. 45 
  24. ^ Bew, John. Citizen Clem: A Biography of Attlee. Quercus Books. 2017: 336. 
  25. ^ 25.0 25.1 25.2 Thomas & Willis 2016,第154–155页.
  26. ^ Bogdanor, Vernon, The General Election, 1945 (Lecture), Museum of London, 2014-09-23 [2018-05-26] 
  27. ^ Jenkins 2001,第798页.
  28. ^ Voter turnout at UK general elections 1945–2015. UK Political Info. [2025-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3). 
  29. ^ Morgan & Connelly 2001
  30. ^ Baines 1995.
  31. ^ Ford, Robert; et al.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2019. Springer. 2021. ISBN 978-3-030-74256-0. 
  32. ^ Dutton 2008,第202页.
  33. ^ Craig, Fred W. S. British parliamentary election results, 1918-1949. Political Reference Publications. 1969 [2025-04-05]. ISBN 0900178019. 
  34. ^ Ingersoll 1940,第127页.
  35. ^ Pelling 1980,第399–414页.
  36. ^ Games, Naomi. Abram Games: His Wartime Work. Stroud: Amberley Publishing. 2019 [2020-11-01]. ISBN 9781445692463. 
  37. ^ Barnett, Correlli. The Audit of War. London: Macmillan London. 1986: 29. 
  38. ^ Lynch 2008,第10页.
  39. ^ Lynch 2008,第1–4页.
  40. ^ Burgess 1987,第305页.
  41. ^ Marr 2008,第5–6页.
  42. ^ Jenkins 2001,第793页.

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竞选政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