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黏度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黏度计(英语:viscometerviscosimeter)是用于测量流体黏度的仪器。对于黏度随流动条件而变化的液体,则使用流变仪测定黏度,故流变仪可以认为是特殊的黏度计[1]。黏度计仅在一种流量条件下测量。

U形管粘度计

[编辑]
奥斯特瓦尔德黏度计

该设备也被称为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或“奥斯特瓦尔德粘度计”,以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命名,另一个版本被称为乌贝罗德黏度计。它主体是垂直放置在恒温浴中的U形管。U型管的一臂有一段垂直的毛细管。上面有一个球状玻璃泡,另一个球状玻璃泡在另一臂,位置更低。

在测试时,将液体吸入上球泡,然后允许液体通过毛细管缓慢地流入下球泡。上球泡上方和下方有两个标记,之间是已知的体积。根据泊肃叶定律,体积流率和运动黏度成反比,

所以对于确定的体积来说,液体的上液面通过这两个标记所需的时间与液体的运动黏度成正比。

校准可以使用具有已知特性的流体,比如水来进行。测量所测试液体在两个标记之间流经所需的时间。将所需时间乘以黏度计的转换系数,就可以获得运动黏度。

落球黏度计

[编辑]
落球受力图解

1851年,乔治·加布里埃尔·斯托克斯提出了雷诺数很小时适用的斯托克斯定律,这是落球黏度计的理论基础。

此处 代表摩擦力, 代表下落球体的半径,是流体的黏度,是球体的下落速度,

当球体的重力大于浮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时,球体会加速,摩擦力会变大,当球体重力和后两者合力相等时,球体下落速度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即末端速度。通过推导,可以得到末端速度:

此处:

Vs代表末端速度又称沉积速度(m/s),
r是落球的斯托克斯半径(米)
g重力加速度(m/s2),
ρp是落球的密度(kg/m3),
ρf是流体的密度(kg/m3),
μ是流体的动力黏度(Pa·s).

一系列不同直径的钢球经常被用于落球黏度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学校的黏度测量实验经常用甘油作实验流体。如果选择比较合适的下落球体,那么就可以在达到第一个标记之前达到末端速度,可以通过该球体通过两个标记之间的时间,求出末端速度,进而通过斯托克斯定律求出流体的黏度。这个结果的有效性的一个限制因素是使用的球体的粗糙度。

竖直的落球黏度计的一种改进是滚球粘度计,浸在试验液中的球滚下坡度,也可以通过使用专利的V板进一步改进,从而增加了所行距离的旋转次数,可以在更小,更便携式的设备中达到末端速度。被控制的球的滚动避免了流体中的湍流,这有时会在竖直落球实验中出现。[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arnes, H. A.; Hutton, J. F.; Walters, K. An introduction to rheology 5. impr. Amsterdam: Elsevier. 1989: 12. ISBN 978-0-444-87140-4. 
  2. ^ tec-scienc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viscosity (viscometer). tec-science. 2020-04-04 [2020-06-25]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