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非建制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建制派
Opposition camp英语
政党成员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
工党 工党
街坊工友服务处
民协 民协
香港本土 香港本土
本民前 本土民主前线
民主思路
新思维
意识形态自由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本土主义
民粹主义
直接民主制
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
反共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政治立场大帐篷
香港立法会议席
1 / 90 (1%)
香港区议会议席
1 / 470 (0%)
选举委员会选委数目
1 / 1,500 (0%)

非建制派,或称非建制阵营(英语:Opposition camp[1]),为一个香港政治意识形态阵营,政治上与建制派分庭抗礼。

2016年后,非建制阵营指建制派以外的政治派系所组成的阵营,即泛民主派、部分立场偏民主派的中间派自决派本土派(包括ALLinHK)的联合阵营。

非建制派被亲中媒体、建制派及政府称其成员为“反对派”,因其成员主要反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提出不公平政策和议案。

非建制派在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地区直选中获得有55%的普选票支持,取得30席,为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以来最多。但在香港立法会宣誓风波后,经香港政府入禀司法复核,6名非建制派议员先后被香港高等法院褫夺议员资格,成员减至23名,并失去地区直选的否决权,虽然在2018年香港立法会补选中取回2席,但因九龙西选区落败,无法夺回分组点票的否决权。

2021年香港变更选举制度后,选民人数大幅度减少,并增设选举委员会议席且提名审查。当中有一批自称“非建制派”的人士参选,当中只有狄志远当选。而在选举后,该批参选人并没有在相关主要的人权及民主议题,例如为历经搜捕事件的《立场新闻》发声。

政治派别

[编辑]

名称源由

[编辑]

民主派学者蔡子强认为,以“建制派”和“反对派”形容两大阵营会较贴切。“建制派”较清晰的分野是对于政改方案的投票立场,因为两派阵营都壁垒分明,以及建制派是强调支持中央。“反对派”其实比“非建制派”更好形容目前泛民、自决派及本土派联盟的性质,因为他们是监察和制衡政府。[4]

民主党副主席尹兆坚说,“非建制派”的标签反映政党多元化,也代表这个派内的各党派需要更多时间去协调沟通,以及采议题式的合作,“过去我们(民主派)有自我身份认同,都是泛民,所以好快埋位”。公民党杨岳桥表示,自决派昔日与泛民有争拗,只是政治表达方式差异,看不到各党的意识型态有大分歧。“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民主派的标签因应有更多新兴激进力量加入,而改变名称,由民主派变成泛民,再到目前的非建制派。非建制派的统称是为了团结对抗建制派,不过,当中各党的政治理念各有不同,而民主派也因采用“非建制派”统称,反映争取民主不再是泛民专利,“民主派放弃了争取民主的道德高地”。[5]

2021年以后

[编辑]

原本的非建制派体制遭排除在外之后,在2021年香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有些媒体将本身被形容为香港中间派新思维党员狄志远,形容其为“非建制派”。然而英国广播公司的中文报导形容其和民主派有一定距离。[6]自此之后,立场偏向泛民主派的香港中间派亦被列入“非建制派”派系以内,“非建制派”一词的意思开始和中国八大民主党派类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heng, Kris. Hong Kong Election 2016: Triumph for pro-democracy newcomers as opposition camp maintains veto power.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2016-09-05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2. ^ (繁体中文)張慧晶棄選公告. 张慧晶. 2016-09-02. 
  3. ^ 蘋果日報:【抗暴之戰】多達391位民主派區議員聯署 促政府抽起警察加薪分開審議.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4. ^ 建制非建制劃界 學者:反對派更貼切. 明报. 2016-09-14. (原始内容需要付费订阅存档于2018-11-19) (中文(香港)). 
  5. ^ 非建制光譜闊 行動理念各說各話. 明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0) (中文(香港)). 
  6. ^ 香港選委會選舉:非建制派參選人誓言發出「另類聲音」.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