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
外观
![]() |
起承转合是一种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传统叙事结构。这种结构起源于中国,在中国诗歌中用作四行诗,例如七言绝诗。起承转合从中国传到韩国后,在那里被称为 giseungjeongyeol(韩文:기승전결;汉字:起承转结)。最后,这种艺术风格传入日本,被称为 kishōtengō(起承転合),也是英文单字的由来。起承转合有时被描述为一种没有冲突的叙事结构,特别与西方叙事风格相反。
地方差异
[编辑]由于各地对于同一汉字的解释不同,造成了“起承转合”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意思。
中国
[编辑]- 起:起头,点出事情开始的原因。
- 承:承接上文,发展、过程、困难。
- 转:转折,事件的转捩点。
- 合:统整,结果。
韩国
[编辑]日本
[编辑]越南
[编辑]科学研究
[编辑]在一个关于对台湾学生的这种故事结构与五段式作文结构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熟悉起承转合结构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出该种文章的要点,反之亦然——在改写为五段文章后,美国学生比起起承转合结构更能挑出文章的重点。他们猜测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整理思考。[1]
参考文献
[编辑]- ^ Chu, Hsi-Chin Janet; Swaffar, Janet; Charney, Davida H.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Rhetorical Conventions: The Effects on Reading Recall. TESOL Quarterly. 24/2002, 36 (4). doi:10.2307/3588239.
![]() | 这是一篇与文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