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禁歌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禁歌列表,是台湾历年来被统治当局以各种原因查禁的歌曲列表。以下为叙述方便,采按年份排列。

日治时期[编辑]

街头的流浪[编辑]

或称“失业兄弟”,是台湾迄今确知的第一首禁歌。守真作词,周玉当作曲, 青春美(艺名)演唱,由台湾泰平唱片[1]公司于1934年12月发行,台湾闽南语版。歌词为:

景气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一天比一天差,老板没赚钱,回家吃自己,唉唷!唉唷!没有工作的兄弟。)

由于本曲描述了当时台湾的严重失业情况,于是才发行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当局查禁,但已经销售出一万张。[2]另一说是因为1935年台湾总督府要举办始政四十年博览会,所以预先查禁一切负面宣传。[3]

丢丢铜仔[编辑]

1943年4月20日,厚生演剧研究会公演舞台剧,将丢丢铜仔、一只鸟仔哮救救六月田水三曲搬上舞台,违反了当时日本政府对于方言“只准演奏,不准演唱”的规定,因而被禁。[4]

战后时期[编辑]

战后时期第一首被禁的是〈渔舟唱晚〉,为一首小提琴与国乐协奏曲,1960年2月9日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倡侦字第零四五号代电。第一阶段第一首遭禁的国语流行歌,则是警备总部该年8月3日倡侦字三八○号代电查禁的〈月落乌啼〉。[5]

当时所发布的十大查禁原因:1.意识左倾,为匪宣传;2.抄袭共匪宣传作品之曲谱;3.词句颓丧,影响民心士气;4.内容荒谬怪诞,危害青年身心;5.意境诲淫,妨害善良风俗;6.曲词狂荡,危害社教;7.鼓励狠暴仇斗,影响地方治安;8.反映时代错误,使人滋生误会;9.文词粗鄙,轻佻嬉骂;10.幽怨哀伤,有失正常。[5]

1988年2月11日、2月29日及3月11日,行政院新闻局邀丑辉英、汪精辉、涂敏恒、张昊、谢君仪、李芳育等六人召开三次重审会,让将近三分之二的禁歌宣布解禁。[5]

参见[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

  1. ^ 1932至1936年间曾存在的台湾唱片公司,详见《台湾大百科全书泰平唱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条。(繁体中文)
  2. ^ 参照自《台湾大百科全书》街头的流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条,中华民国文化部(繁体中文)
  3. ^ 禁歌,不能说的秘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郭丽娟,高雄市劳工局。(繁体中文)
  4. ^ 箪路蓝缕,以启山林——“台湾合唱之父”吕泉生音乐地位论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陈郁秀,2005。(繁体中文)
  5. ^ 5.0 5.1 5.2 张丽伽. 禁歌滄桑史 卅年說從頭 查禁理由不一而足 事過境遷喜見開放. 联合报. 1988-03-1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