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臧振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臧振华(1947年2月28日[1]台湾水下考古学英语Underwater archaeology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侯金堆特聘研究讲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学经历

[编辑]

臧振华祖籍山东日照,生于青岛市,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台北市[1]板桥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进入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今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后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并以《澎湖群岛的考古学研究》[2]论文获得人类学系和东亚语言文明系联合博士。回到台湾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并曾任该所特聘研究员、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馆长等职务;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侯金堆特聘研究讲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

[编辑]

臧振华的研究着重于台湾和菲律宾的史前考古,早年为澎湖群岛考古的先驱,提出澎湖七美屿很可能为同时期台湾出土的玄武岩石器的原料供应及生产的重要产地,证实了史前台湾人群与澎湖间的紧密关系。

早年澎湖的考古经验使他往后成为台湾水下考古学的先驱,目前已在澎湖群岛等台湾沿海等海域寻获多艘沉船,并取得大量古物[3]

南岛语系发源地问题上,臧振华延续张光直的早期主张,认为南岛语系发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对南岛语族出台湾假说持怀疑态度。[4]

臧振华曾经主持南科考古遗址八仙洞遗址等大规模考古调查[5],并且因为南科的考古工作,在奇美树谷基金会的资助下,参与台湾第一个民间考古机构庶古文创的创立。[6]

社会参与

[编辑]

2015年空难搜救支援

[编辑]

2015年2月8日,臧振华院士带领中研院水下考古队4人,支援复兴航空235号班机空难搜救工作。搜救所带的金属探测仪可侦测40至50米深、方圆5米内的范围,只要尸体上携带有钱币、戒指项链等金属物质,即可被侦测。[7][8]

荣誉

[编辑]
  • 201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院士。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臧振华简介 - 吴三连奖基金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考古權威臧振華 與人為善遇事不亂. [2015-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8). 
  3. ^ 台灣水下沉船 他9年找到78艘. [2015-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4. ^ Yuan, Shih. 南島語族源自中國東南沿海?南科考古研究上海獲獎.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6-01-06 [2025-02-08] (中文(台湾)). 
  5. ^ 新科院士臧振華 水下考古先驅. [2015-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6. ^ 邵心杰. 奇美大手筆 成立第1個民間考古組織. 自由时报. 2008-07-09 [2025-02-08] (中文). 
  7. ^ 社会中心/台北报导,"中研院水下考古队加入搜救!金属探测仪寻最后3遗体"[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 东森新闻云-社会新闻,2015年02月8日 11:07.
  8. ^ 记者严文廷/台北报导,"中研院水下考古队 加入搜救"[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晚报,2015-02-08 14:10: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