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诺索夫海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极地区地形图

罗蒙诺索夫海岭(俄语:Хребет Ломоносова)是一条位于北冰洋洋底的海底山脉。始于新西伯利亚群岛,沿东经150度至北极点附近转向,沿西经120度至埃尔斯米尔岛,绵延1,800公里。[1]海岭宽度界乎于60至200 公里之间,高于海床3,300至3,700 米之间,海岭与洋面最小距离为954 米。海岭两侧分别是欧亚海盆 (海盆另一侧是南森海岭)和马卡洛夫海盆(海盆另一侧是阿尔发海岭)。山势颇为陡峭,并覆盖着层层淤泥。有火山活动,但并非大洋中脊,而可能是一条被构造断裂复杂化了的褶皱山脉 (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组成)。由于此海岭的阻隔作用,北冰洋东西两部分在洋流及海水运动方向、水温及盐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2]

1948年由苏联北冰洋勘探队发现,并以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命名。

主权声称[编辑]

进入21世纪,海岭的地质结构引起了国际关注。俄罗斯在2001年12月20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8款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正式文件,主张在原来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上建立新的大陆架界线,但只限于俄属北极地区。[3]其声称拥有的领海覆盖了北极地区的大部分,包括了北极点。[4]其中一个论点为,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欧亚大陆的延伸。[1]2002年委员会对该主张既不否决亦不接纳,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3]

另一方面,丹麦科学家希望可以找到海岭是格陵兰的延伸的证据,以便对该区进行领土声称。[5]另一个声称拥有该地区的加拿大则坚持海岭是加国大陆架的延伸。2007年4月,俄加两国派出科学家前往该处进行测绘工作,作为决定该区主权的先例。[1]同年6月下旬,俄国科学家宣布海岭是俄国领土的延伸。[6]

2007年7月下旬,俄罗斯派出“俄罗斯”号核动力破冰船和两只小型潜艇和平 (Мир)一号、二号到该区勘探。俄罗斯科学家乘潜艇深入4,200米深的海底,并在8月2日将一面用金属制成的俄罗斯国旗和一个时间囊,放到北极海床以宣示主权。[7][8]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CBC NewsBroken ship halts Russian expedition to claim Arctic seab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7月25日,取于2007年7月25日。
  2. ^ 中国大百科智慧藏,北冰洋[永久失效链接]条。
  3. ^ 3.0 3.1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Outer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yond 200 nautical miles from the baselines: Submissions to the Commission: Submission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俄罗斯200海里范围外北冰洋大陆架范围示意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红线为200海里界线,阴影部分为俄方声称拥有的海域。
  5. ^ 英国广播公司,Denmark hopes to claim North Po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4年10月5日,取于2006年11月10日。
  6. ^ 卫报,Kremlin lays claim to huge chunk of oil-rich North Po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6月28日,取于2007年7月3日。
  7. ^ 英国广播公司,Russia plants flag under N Po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8月2日。
  8. ^ BBC中文网,俄罗斯探索北极海底 寻找主权新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7月24日。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