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豹蛱蝶
外观

珀豹蛱蝶![]()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
科: | 蛱蝶科 Nymphalidae |
属: | 宝蛱蝶属 Boloria |
种: | 珀豹蛱蝶 B. pales
|
二名法 | |
Boloria pales (Denis & Schiffermüller, 1775)
| |
异名 | |
|
珀豹蛱蝶(学名:Boloria pales),又名龙女宝蛱蝶、杨氏浅色小豹蛱蝶、直缘小豹蛱蝶。属于蛱蝶科的蝴蝶。分布范围从坎塔布里亚山脉与比利牛斯山脉,经阿尔卑斯山与亚平宁山脉,向东延伸至巴尔干半岛、喀尔巴阡山脉、高加索地区与中亚,一直到中国西部。
描述
[编辑]展翅宽度为 25–30 mm。前翅相对狭长,翅面通常呈橙褐色,带有由黑色细线与斑点组成的图案,后翅亦同。有些个体呈现略深或强烈黑化的型态,但较少见。本种后翅腹面特征明显,为强烈的铁锈红色,仅有少量不规则的黄斑中断。
幼虫体色呈淡或深褐色,背部有一道深色线,旁有浅色斑点。每节背部刺前方有丝绒状黑点;背部刺为黄白色,侧刺偏白,两者间有黄色小瘤;头部黑色,有黄褐色眼点;腹足为红褐色。7月到隔年6月间以堇菜科植物为食。
蛹为灰褐色,带黑斑。此蝶在分布地多属常见,尤其是高山型,在当地常见甚至数量丰富。新羽化的雄蝶飞行时呈火红色,几乎像斑裳狼蝶 (Melitaea didyma)雄蝶。飞行路线笔直快速,贴地飞翔,频繁振翅,也喜在温暖石头上展翅晒太阳。喜访各类花卉,特别是菊科与荆芥。北方湿原的arsilache亚种与高山pales亚种的习性在多方面略有不同。 [1]
生态
[编辑]成虫出现于6月至8月,视地区而异,每年一代。
幼虫以多种低矮植物为食,但偏好堇菜属植物。
辞源
[编辑]本种命名源自古典传统,Pales是罗马神话中掌管牧人与牲畜的神祇。
图库
[编辑]-
Boloria pales pales
-
Boloria pales pales 腹面
-
Boloria pales palustris
-
△ Boloria pales palustris
-
Boloria pales pyrenesmiscens
-
Boloria pales pyrenesmiscens 腹面
参考资料
[编辑]- ^ Adalbert Seitz in Seitz, A. ed. Band 1: Abt. 1, Die Großschmetterlinge des palaearktischen Faunengebietes, Die palaearktischen Tagfalter, 1909, 379 Seiten, mit 89 kolorierten Tafeln (3470 Figuren)
本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