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后的喜芭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后的喜芭蕾》又译为《王后喜剧芭蕾》,被称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1581年由诗歌音乐学院推出,首演于巴黎“小波旁宫”正厅。 [1]

起源

[编辑]

这部芭蕾是为了庆祝当时法国路易斯王后英语Louise of Lorraine妹妹——玛格丽特蒙与乔尤斯公爵英语Anne de Joyeuse婚礼。《王后的喜芭蕾》是当时婚宴十七大庆典之一,其它庆典包括武术表演、马术芭蕾、烟火等。称之为喜剧是为了表明当时芭蕾已经和戏剧(当时称喜剧)结合在了一起。演出包含了诗歌吟唱、音乐舞蹈等。那时挑高的舞台还没有出现,《王后的喜芭蕾》的演员们是夹杂在观众中演出的。国王王后等坐在大厅一端,大厅另一端是女妖宫殿的布景,大厅中间是树丛、喷泉流水布景道具。来观看的都是当时的“显要名流”,他们三面环坐在楼廊里。华丽的场面免不了招来数以千计的群众蜂拥围堵,争相目睹庆典盛况。

概况

[编辑]

表演在晚上十点开始,这在当时并不特别,持续了近六个小时,直至夜深久矣方休。《王后的喜芭蕾》讲述了一则寓言,女妖瑟西被强有力的古罗马女神弥涅耳瓦和天神朱庇特击败。在经历了诸多的动荡不安后,芭蕾的出现深得民心,《王后的喜芭蕾》一方面歌颂了法国统治者的威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法兰西的国力,有着鲜明的政治思想内涵。虽然这部芭蕾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芭蕾舞剧,但是因为它已经具有了一些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又有印制的带插图说明书,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之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

“孤挺花”

[编辑]

第一支芭蕾舞曲的最后九小节标题为Le Son de la clochette auquel Circé sortit de son jardin(意为“铃声响起,瑟西走出花园”),其中出现的一段旋律,成为十九世纪作曲家亨利·吉斯英语Henri Ghys改编作品的基础。不过,吉斯误将该旋律归为法王路易十三所作的乐曲Amaryllis[2]。1968年,这段旋律在NHK的《みんなのうた》节目中配上日文歌词,以《孤挺花》(Amaryllis)之名在日本推出,自此广为流传,并被视为法国民谣的一部分。至今,这段旋律仍可作为整点报时音乐,透过日本部分学校及乡间地区的广播系统播放。

也许正因这段旋律在日本深入人心,它成为象印电子锅完成烹煮时播放的提示音乐[3]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朱立人. 西方芭蕾舞史纲.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6–7. ISBN 7-80553-940-5 (中文). 
  2. ^ Arvey 1941, p. 80.
  3. ^ Zojirushi: Design Explained – Our Signature Tune! https://www.zojirushi.com/blog/?p=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