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火闪导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闪空对空导弹
类型空对空导弹
原产地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57年~1958年
使用方英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费瑞航空公司英语Fairey Aviation Company
研发日期1949年
生产商费瑞航空公司英语Fairey Aviation Company
生产日期~1955年
制造数量300枚
基本规格
重量150千克(331英磅)
长度283.8厘米(111.73英寸)
直径15厘米(6英寸)

引爆机制近炸引信

发动机导弹本体:无动力
鹳式助推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
翼展71.4厘米(28.1英寸)
推进剂2 × 鹳式助推火箭
作战范围3.1千米(1.9英里)
升压时间鹳式助推火箭:1.5秒
速度2马赫
制导系统乘波制导
转向系统十字飞行控制翼
发射平台格罗斯特流星NF.11夜间战斗机
超级马林雨燕F.7喷气战斗机英语Supermarine Swift

费瑞火闪空对空导弹(英语:Fairey Fireflash Air-to-Air Missile)是英国第一款在皇家空军服役的空对空导弹,由费瑞航空公司英语Fairey Aviation Company开发及制造。作为最早问世的空对空导弹之一,火闪导弹的性能相对有限,需要发射飞机从后方有限的角度接近目标以确保命中率。

大约有300枚量产型火闪导弹作为训练武器列装,以帮助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熟悉导弹发射系统。它于1957年短暂宣布投入使用,并在第二年迅速被德哈维兰火纹空对空导弹英语de Havilland Firestreak取代。

开发[编辑]

1956年一架挂载2枚火闪空对空导弹的超级马林雨燕F.7喷气战斗机英语Supermarine Swift

红鹰[编辑]

二战末期1945年1月,英国空军部发布一项称为OR.1056的空对空导弹开发案,并由军需部赋予“红鹰”(Rad Hawk)的色彩代号。其设计基于皇家航空研究院对一款名为西班牙猎犬(Spaniel)实验地对空导弹进行的研究,他们发现栓式指令制导的导弹性能相当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制导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以提升导弹性能。这最终带来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阿提米丝英语Artemis (missile)”(Artemis)导弹,以及乘波制导的加大版本“小班”(Little Ben)导弹的问世。OR.1056整体设计与小班导弹类似,使用AI IX型机载照明雷达英语AI Mark VIII radar#Lock-follow发射的波束进行制导。[1]

1947年,皇家航空研究院囊括了当时英国正在进行的所有制导武器项目。后来时任国防研究政策委员会英语Defence Research Policy Committee主席亨利·蒂泽德召开一次会议,以合理地重新分配制导武器业务,并开始专注推动4个关键导弹项目的进程,这些项目原定于1957年投入使用,其中包括皇家海军的“海蛞蝓”(Seaslug)舰载防空导弹、海蛞蝓导弹的陆基版本“红异端”(Red Heathen)防空导弹、“蓝野猪”(Blue Boar)电视制导滑翔炸弹和红鹰空对空导弹。[2]

英国最初将红鹰导弹的开发合约于1947年10月授予格罗斯特飞机公司英语Gloster Aircraft Company,然而他们提出的导弹设计实际上是一台小型后掠翼无人机,挂载于飞机下方的凹槽中并于发射前伸出挂架。皇家航空研究院决定于1947年末自主研发出新的设计。[1]此设计体积较小,使用4个RP-3火箭弹英语RP-3的发动机进行助推,然后将中央弹体弹出并滑翔向目标。[1]

粉红鹰/蓝天[编辑]

研发人员很快发现红鹰导弹的研发需求超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只能转而开发一种更简单的武器。1949年,皇家航空研究院制定了一个称为“粉红鹰”的简化规格导弹,要求其可对活塞发动机轰炸机进行尾后攻击。由于该代号的非随机性,粉红鹰的名字很快就被官方色彩代号“蓝天”所取代,红鹰导弹项目也在短暂延续一段时间后终止。1951年11月,空军参谋部发布了名为OR.1117的导弹开发案,代号为“蓝松鸦”(Blue Jay),使用红外线制导设计,后来成为取代火闪导弹的火纹空对空导弹。[2][3]

费瑞航空公司赢得了开发蓝天导弹的合约,并给予“5号计划”的内部代号。与最初的小班导弹一样,5号计划规格要求其能从后方15°锥体范围内发射乘波制导导弹。[1]二战时期德国研究表明火箭的尾气会使导弹后方的空气电离化,从而干扰无线电信号,因此费瑞航空基于最初的红鹰布局,使用在飞行过程中脱落的助推器设计,但以2枚订制的“鹳式”(Stork)助推火箭替代了原来的4枚RP-3火箭。[4]鹳式助推火箭使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并固定于导弹本体中部,其火箭喷管稍微倾斜,以便使导弹自旋从而消除推力的不对称性并提高精度。当助推火箭耗尽燃料时,一个小型无烟火药引信将切断接合处,使弹头分离并滑翔向目标。[5]费瑞航空将其开发中的Delta 2超音速飞机英语Fairey Delta 2的发动机开发项目经验也运用在蓝天导弹的开发上,其使用订制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Beta 2于实验模型上。同时费瑞航空还着手开发对蓝天导弹至关重要的复杂多通道遥测系统。[6]

测试与使用[编辑]

随着开发的进展,英国皇家空军将蓝天导弹项目正式命名为火闪空对空导弹。火闪导弹于1953年首次实弹射击成功,摧毁了1架从英国皇家空军阿伯朴机场英语Aberporth Airport起飞的费瑞萤火虫无人机英语Fairey Firefly[6]火闪导弹甚至于一次测试中直接击中无人机,并切断其尾轮。[7]

至1955年已经生产了大约300枚导弹,但英国皇家空军很快决定不在其库存中保留该类型,因为具有更先进设计的导弹即将研发完成。1955年至1957年间,这300枚导弹中的许多导弹均由位于南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峡谷英语RAF Valley伍麦拉试验场的第6联合军种试验部队使用格罗斯特流星NF.11夜间战斗机进行了测试,随后再由第1制导武器开发中队使用超级马林雨燕F.7喷气战斗机英语Supermarine Swift进行测试。[1]

1957年8月,英国皇家空军以非常有限的规模列装了火闪空对空导弹,并获得“对抗活塞发动机轰炸机的能力有限”的评价。英国皇家空军从1958年8月开始以更有效的火纹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英语de Havilland Firestreak取代之。[8]

设计[编辑]

火闪空对空导弹示意图。

火闪空对空导弹是一种乘波制导导弹,飞行员将机载雷达的波束瞄准目标,导弹便会沿着发射的无线电波束飞行。但火闪导弹有一个非常不寻常的配置:导弹本体没有发动机。它由前机身上的一对火箭助推器驱动(导弹在助推阶段不受制导),并在发射1.5秒后分离。[注 1]导弹弹体将获得大约2马赫的速度,[9]并在机载雷达的制导下继续滑翔向目标。[注 2]这种设计极大地限制了射程和飞行持续时间,但可避免火箭发动机尾气中的电离粒子干扰无线电制导信号,不过后续的研究表明该干扰影响微乎其微。

导弹本体的转向是通过十字形配置的4个控制翼面来完成的。它们由4对气动伺服马达电磁阀操作。1个加压至3,000磅/平方英寸(21,000千帕)的高压空气瓶为伺服马达提供气动,并为导弹惯性导航系统中的3个气动陀螺仪提供用于旋转的空气。在导弹发射之前需要由发射飞机提供高压空气来旋转陀螺仪。[10]控制系统可使导弹保持在机载雷达发射波束的中心位置,飞行员将使用瞄准器使光束对准目标,如此机载火控雷达便会发射与瞄准器准心方向一致的无线电波束。[10]此制导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它不会受到使用干扰丝等雷达对抗措施的影响。因为导弹的无线电接收器安装在后部,只能检测到来自发射飞机的无线电讯号。[11]

使用国家[编辑]

 英国

博物馆[编辑]

火闪空对空导弹是科斯福德皇家空军博物馆英语Royal Air Force Museum Cosford[9]圣摩甘皇家空军康沃尔航空博物馆和莫尔登联合军事服务博物馆馆藏的一部分。[12]英国皇家空军霍恩彻奇遗产中心存放着一个缺少推进火箭的火闪导弹本体。[13]

注释[编辑]

  1. ^ 柱状无烟火药引信引爆,推动活塞并剪断连接助推火箭的插销。
  2. ^ 此不寻常的无动力子母弹设计亦用于后来的星光防空导弹的3枚分离子弹头上。

参考[编辑]

引文[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Gibson & Buttler 2007,第31页.
  2. ^ 2.0 2.1 Twigge 1993,第163页.
  3. ^ Gibson & Buttler 2007,第33页.
  4. ^ Gibson & Buttler 2007,第32页.
  5. ^ Flight 1957,第227页.
  6. ^ 6.0 6.1 Flight 1957,第223页.
  7. ^ Flight 1957,第226页.
  8. ^ Boyne, Walter J, Air Warfare: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Volume 1, ABC-CLIO Inc: 267, 2002, ISBN 1-57607-345-9 
  9. ^ 9.0 9.1 Fairey Fireflash - Air to Air Missile. Royal Air Force Museum. [29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5 May 2013). 
  10. ^ 10.0 10.1 Flight (1957), p. 227
  11. ^ Blue Sky 4. Etko Electronics. [29 December 2012]. [永久失效链接]
  12. ^ Combined Military Services Museum. Combined Military Services Museum. [24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13. ^ RAF Hornchurch Heritage Centre. Hornchurch Aerodrome Historical Trust. [24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参考书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