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
外观
![]() 柯蒂斯·威尔伯号,1999年时摄于波斯湾海域
| |
历史 | |
---|---|
US | |
舰名出处 | 柯蒂斯·D·威尔伯 |
下订日 | 1988年12月13日 |
建造者 | 巴斯钢铁厂 |
铺设龙骨 | 1991年3月12日 |
下水日期 | 1992年5月16日 |
入役日期 | 1994年3月19日 |
母港 | 横须贺基地 |
格言 | Prudens Potens Patria |
绰号 | Steel Hammer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
排水量 | 8230长吨[1] |
船长 | 505 英尺(153.92米)[2] |
型宽 | 59 英尺(18米)[3] |
吃水 | 9.4米 |
动力输出 | 4x 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 |
船速 | 30节+ |
续航力 | 4400海里(20节速度) |
定员 | 303[4] |
传感与 处理系统 |
|
电子战&诱饵 |
|
武器装备 |
|
舰载机 | 1x MH-60R LAMPS III海鹰直升机 |
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USS Curtis Wilbur (DDG-54)是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第四艘,以美国海军部长柯蒂斯·D·威尔伯命名。
柯蒂斯·威尔伯号于1991年3月12日在缅因州巴斯的巴斯钢铁厂安放龙骨,1992年5月16日下水,1994年3月19日服役,以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1996年9月加入第七舰队,母港变更为横须贺。
南海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主权长期受到争议,中国声称对南海绝大部分区域拥有主权,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及台湾则均声称对部分区域拥有主权。2016年1月30日,该舰在南海西沙群岛中建岛12海里范围内驶过。美国国防部的声明表示,此次行动意在“挑战中国、台湾和越南限制航行自由的意图”。[6]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
- USS Curtis Wilbur official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kosuka Naval Base Community Website
- nvr.navy.mil: USS Curtis Wilbur
- navysite.de: USS Curtis Wilbu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US Navy Destroyer (Ship Class - DDG).
- ^ Destroyers (DDG 51).
- ^ Destroyers (DDG 51).
- ^ US Navy Destroyer (Ship Class - DDG).
- ^ AN/SQQ-28(V) LAMPS III Shipboard Electronics.
- ^ 美艦西沙中建島12海里內挑戰中國. BBC. 2016年1月30日 [2016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