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果酱乐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果酱乐团
Marmalade
组合
音乐类型
出道地点 英国格拉斯哥
活跃年代1966年至今
唱片公司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 (UK)、CBS Records迪卡唱片London、Target唱片、CastleSanctuary、Union Square Music、BMG Rights Management

果酱乐团 (英语:Marmalade) 是一支来自格拉斯哥东区的英国流行摇滚乐队,1961年成立时名为 The Gaylords,后来改名为 Dean Ford and the Gaylords,为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 (EMI) 录制了四支单曲。1966年,他们将乐队名称改为 The Marmalade,并在1972年之前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唱片公司迪卡唱片录制的所有后续发行中都以此名称命名。他们在排行榜上最成功的时期是在1968年至1972年之间,有十首歌曲登上了英国单曲排行榜,并在许多海外地区占据榜首,其中包括国际热门歌曲《Reflections of My Life》,这首歌在1970年1月登上了美国“Billboard”百强单曲榜第10位和英国排行榜第3位,还有《Ob-La-Di, Ob-La-Da》,这首歌有史以来在1969年1月登上了英国排行榜第一位。[2]

1970年代初,乐团原始成员开始渐行渐远,最终于1972年离开迪卡唱片。1973年,乐团的首批成员重新加入EMI唱片公司并发行了第一张唱片,名字被简单地称为Marmalade。所有后续唱片的发行均以类似方式进行。

格雷厄姆奈特(Marmalade乐团成立前“Dean Ford and the Gaylords”阵容中的现任成员)一直留任至2010年9月。虽然乐团仍然存在,但是创始成员已不复存在,而是增加了许多阵容,包括自1975年起就加入乐团的主唱桑迪·纽曼,正在进行怀旧巡回演出。

历史

[编辑]

格雷厄姆奈特时期

[编辑]

格雷厄姆奈特 (以臭名昭著的战后芝加哥盖洛德街头帮派命名) 最初由帕特·费尔利和比利·约翰斯顿于1961年在格拉斯哥东部郊区贝利斯顿组建。1961年5月31日,威廉·小坎贝尔14岁生日那天加入乐队,接替麦戈文,罗杰斯本人也被取代,最初由两位新主唱比利·里德和汤米·斯科特取代,不过里德很快就离开,只剩下斯科特成唯一主唱。随后,来自Baillieston当地乐团Cadillacs的Bill Irving接替Johnston担任贝斯手。

乐团开始受到关注,1963年,费尔利和坎贝尔在格拉斯哥的巴罗兰舞厅发现了当地君主乐队的主唱迪恩·福特;不久之后,他就取代斯科特成为了主唱。麦卡利斯随后采用了“迪恩·福特”这个艺名,后来他们以“迪恩·福特和格雷厄姆奈特”的名字为人所知。弗鲁离开后,格拉斯哥乐团“Escorts”的雷蒙德·达菲接替担任鼓手。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有一位风琴师戴维·亨特。到了1965年初,当地乐团Vampires的Graham Knight取代欧文担任贝斯手。

他们在苏格兰越来越受欢迎,并在比利·格兰杰的管理下,于1964年初受到苏格兰音乐记者戈登·里德的支持,这使得他们在格拉斯哥洛迦诺舞厅试镜后被诺里·帕拉莫签约至EMI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他们继续录制了四首单曲,包括1963年翻唱的Chubby Checker美国热门歌曲《Twenty Miles》;虽然这首歌在当地很畅销,但是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排行榜[3]哥伦比亚发行的专辑虽然没有署名,但都是由 EMI 员工制作人鲍勃·巴拉特制作,诺里·帕拉莫担任执行制作。帕拉莫在《我怎么了》中演奏了钢片琴;《Twenty Miles》的b-side。1965年,他们在德国科隆的Storyville和杜伊斯堡演出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时,盖洛德合唱团已成为苏格兰顶级乐队之一,音乐投票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们雄心勃勃,因此在1965年初从德国返回伦敦后,他们决定尝试在整个英国取得成功并留在了伦敦,在那里他们更换了管理层和代理机构代表,因为比利·格兰杰希望留在格拉斯哥。[3]

名称变更与CBS时代

[编辑]

在曾与盖洛德夫妇在格拉斯哥一起演出的the Tremeloes的推荐下,盖洛德夫妇被邀请加入由彼得·沃尔什拥有和管理的伦敦经纪公司 Starlite Artistes。随后,他们开始在夜总会中建立起紧密、和声融洽的乐队声誉。在新经纪人的建议下,他们将乐队名称改为“The Marmalade”。根据2009年对 格雷厄姆·奈特的采访,Marmalade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他们的经理在吃早餐时,他对面放着一罐果酱,标签上画着一个Golliwog,他们的经理说“当我吃早餐时,它就盯着我的脸原文如此”。[4]Golliwog 角色曾经出现在Alan Whitehead低音鼓上。不同之处是,他们现在有两位贝斯手,Knight弹奏四弦琴,Fairley弹奏六弦琴(Fairley放弃了通常与20世纪60年代早期摇滚乐队相关的标准节奏吉他)。

在与EMI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合约到期后,沃尔什在其经纪人约翰·索尔特的帮助下,成功地将这支乐队签约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唱片公司,制作人迈克·史密斯当时正在与Tremeloes乐队合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他们是该乐队的经纪同门。然而他们前几首的CBS单曲在英国也未能上榜。

鼓手雷·达菲(后来曾连同Matthews Southern ComfortGallagher and Lyle一起演奏,也曾参与坎贝尔后来的个人录音)在1966年决定离队,回到苏格兰结婚,当时他们刚刚在CBS发行了第一张唱片《Its All Leading up to Satur Nighting up to Satur Night》。乐团随后在《新音乐快车》和《旋律制造者》上刊登广告,经过多次试镜后,前邮递员、伦敦乐队Loose Ends的前成员阿兰·怀特黑德成为他们的新鼓手,并在他们的下一首单曲《Can't Stop Now》中首次亮相,尽管乐队在电视剧《没有幻想家》中表演了这首歌来卖这首歌[5],由Alun OwenBBC TwoTheatre 625》系列撰写。

他们的第三首CBS单曲,由坎贝尔和福特创作的《I See the Rain》受到吉米·亨德里克斯称赞为“1967年最佳曲目”。[3]同年,这首歌成为了荷兰的冠军歌曲。The Hollies乐团的Graham Nash 也为这首歌贡献,尽管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20世纪60年代风格并被 the Bangles乐队的Susanna HoffsMatthew Sweet等艺术家重新演绎而赢得了一批狂热追随者,也在英国也遭遇了失败。(参阅《Under the Covers,第1卷》)

1967年1月19日,乐团在伦敦的Marquee Club首次亮相,为平克·弗洛伊德助演,这一天成为乐团发展的转捩点。[6]两周后,在2月3日,他们支持了“该行动”。此后,他们没有再在Marquee支持任何人,并于1967年3月16日开始了长期驻场演出,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秋天,建立了声誉并获得了众多追随者,[3]包括连同谁人乐队Joe CockerTrafficGene Pitneythe Tremeloes一同巡回演出。他们的夏季演出达到了高潮,在温莎爵士和摇滚音乐节上亮相,紧接着是杰瑞·李·刘易斯音乐节和沃本修道院花童节。

CBS 担心 Marmalade 无法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威胁说若无法推出热门作品,他们就会停止播放该节目。因此,在同年晚些时候另一首自己创作的单曲“Man in a Shop”失败后,他们被鼓励录制更多以排行榜为导向的作品。麦克·史密斯向乐团提出了“永恒的爱”的邀请,但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更喜欢继续录制以团体为基础的素材,而不是大型管弦乐伴奏。这首歌随后被交给Love Affair,由Keith Mansfield编曲,并成为了No.1。对他们来说。后来,他们屈服于压力,录制了由Artie Schroeck和Jet Loring于1967年创作的《Lovin' Things》,并由曼斯菲尔德使用类似的管弦乐形式编曲(曼斯菲尔德已经了解这支乐队,并且之前曾编排过早期歌曲1968年的单曲,排名第六。[7]1969年,美国的“草根乐队”翻唱了这首歌,几乎采用了相同的编曲。 果酱乐团的首张专辑《There's A Lot Of It About》收录了他们的一些单曲和当时流行歌曲的翻唱版本,于1968年发行。

同年,果酱乐团在电影《Subterfuge[8] 出现在银幕上。

虽然他们的后续单曲《Wait For Me Mary-Anne》(由Alan BlaikleyKen Howard创作)反响平平,但是只排在第30位[3];该团体成为第一个登上榜首的苏格兰团体[2]。截至1969年4月,他们的版本《Ob-La-Di, Ob-La-Da》在英国售出约50万张,在全球售出100万张。[9]随后此凭借托尼·麦考利创作的《Baby Make It Soon》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功,这首歌于 1969年夏天荣登排行榜第9名。[7]

1969年2月,乐团出现在 BBC 的旗舰节目《Colour Me Pop》(《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的前身)中,演出时间为半小时。他们也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对20世纪60年代音乐界的回顾节目《Pop Go The Sixties》中,并在1969年新年前夕在BBC 1的广播中现场表演了《Ob-La-Di, Ob-La-Da》。

迪卡唱片时期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Marmalade Biography, Songs, & Albums. AllMusic. [2023-04-04] (英语). 
  2. ^ 2.0 2.1 Roberts, David. British Hit Singles 14th. London: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01: 40. ISBN 0-85156-156-X. 
  3. ^ 3.0 3.1 3.2 3.3 3.4 Eder, Bruce. Marmalade Artist Biography by Bruce Eder. AllMusic. [2009-11-13]. 
  4. ^ m p. MARMALADE INTERVIEW WITH GRAHAM KNIGHT & SANDY NEWMAN - 1.8.09. 2021-01-24 [2024-06-02] –通过YouTube. 
  5. ^ The Fantasist. IMDb.com. [2013-04-22]. 
  6. ^ 1967. The Marquee Club.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7. ^ 7.0 7.1 Roberts, David.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 19th. London: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06: 351. ISBN 1-904994-10-5. 
  8. ^ Subterfuge (1968). IMDb.com. [2013-04-22]. 
  9. ^ Murrells, Joseph. The Book of Golden Discs需要免费注册 2nd. London: Barrie and Jenkins Ltd. 1978: 243. ISBN 0-214-2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