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述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述庆(1881年4月8日—1913年4月16日),字颂亭,又作松亭,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府闽县闽安镇长乐县泮野村[1]辛亥革命起义军北伐临淮总司令[1]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事维持会理事[1]

林述庆
将军
Ling Shu Ching
 中华民国总统府军事顾问
任期
1912年9月—1913年4月
前任未知
继任未知
个人资料
颂亭
出生(1881-04-08)1881年4月8日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闽县闽安镇[1]
逝世1913年4月16日1913-04-16
 中华民国京兆地方
死因被人毒杀
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陆军上将林述庆墓园
(墓原址位于今长乐区筹岐山[2]
民族汉族
国籍 大清(1881-1912)
 中华民国(1912-1913)
政党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1909-1912)
国民党 (1912–1913) 国民党(1912-1913)
母校福建武备学堂[1]
知名于袁世凯[2][1]
参与辛亥革命[1][2]
军事背景
效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913年)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革命党)(1906-1912)
 中华民国(1912-1913)
服役
服役时间1906年—1913年
军衔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参战辛亥革命

林述庆任镇江都督之官方摄像

生平

[编辑]

林述庆生于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

光绪28年(1902年),被选拔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其间与林森等创建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

光绪31年(1905年),林毕业后进入驻扎在南京的南洋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任队官,次年担任三十三标三营管带、二营管带,在标统赵声的影响下倾向革命党。

宣统元年(1909年),林调任第三十六标一营管带,驻扎江阴,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林于11月7日率部起义,攻占镇江,成立镇江军政府,自立为镇江都督[3]。11月26日,林率领镇江军一部参与江浙联军攻打南京,12月2日率军首先攻入南京,自命为江宁临时都督。后因与浙军发生矛盾,被迫率部离开南京,渡江北上,任北伐临淮总司令,江宁临时都督一职在宋教仁斡旋下由程德全接任。

南北议和后,林由于反对袁世凯而被迫下野。1912年9月,被袁世凯任命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0月前往北京任总统府顾问。

1912年2月,林发起成立国事维持会。次年宋教仁被刺杀后,林对袁世凯表示不满,扬言南下起兵复仇,为袁所忌。1913年4月10日,林在赴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举行的家宴后暴病,全身长满脓痘,4月16日去世,多有认为其被毒杀者。[4]高拜石认为是遭袁世凯下令,梁士诒邀宴毒杀[5]

林述庆身后留有军中日记,而这成了其同乡兼著名小说家、翻译家林纾创作包含30章的小说《金陵秋》的素材。[6]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辛亥革命驍將——林述慶. 
  2. ^ 2.0 2.1 2.2 陆军上将林述庆墓园. 2014-11-14 21:52:44. 
  3. ^ 刘仲敬 <民国纪事本末 1911-1949> P37
  4. ^ 1913年4月18日《申报》刊《林述庆之死》称:“近日中国人猜疑之心无孔不入,较有关系之人一有事故,即有非常可异之说随之而起。林述庆之死,或谓其病痘症,或谓其为反对者毒死。毒死固甚可怪,即病死而有毒死之疑,其疑亦足见人心之怪现状也。”
  5. ^ 高拜石 正中书局版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十) P135
  6. ^ 《金陵秋》. 开放文学网站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