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化束缚综合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化束缚综合征(英语:Culture-bound syndrome)或称文化特异综合征(culture-specific syndrome)、种族精神病(folk-illness)[1]倚文化综合征 [2]文化囿限综合征[3]文化束缚精神综合征文化有关特殊精神综合征[4]文化依存综合征[5]文化综合征[6]文化依赖综合征[7]是指只能在特定社会或文化下,才能认可作一种疾病的精神和躯体症状集合,属于特殊文化专有的病理行为综合征[6][1],其不会在其他文化中承认为一种疾病,且一般不会发现患者有任何器质性病变。DSM-5把此一概念归类为“文化对苦痛的理解”,并指它是“文化集体对痛苦、行为问题、令人担忧的情绪及想法”之“沟通、经历和理解”[8]。大部分的文化束缚综合征已被收录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及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的第五章附件二。[9]

出现文化束缚综合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行为模式或行为的流行传染(像流行病一样),类近于娱乐性药物的传播,取决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致病的原因的层面上,这也是人们难以在其他环境因素中区分病因的结果[10]

鉴定

[编辑]

ICD-10

[编辑]

世卫ICD-10把文化束缚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定义为:[9]

(1)它们不容易在制定的和国际上使用的精神病标准上分类

(2)它们首先在特定人口紧密或完全关联的文化区域被描述并使用

CCMD-3

[编辑]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则把其主要特点定义为:[11]

(1)被特定文化或亚文化范畴所理解接受

(2)病因代表着和象征着这一文化的核心含义及行为模式

(3)诊断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知识和概念

(4)治疗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本文化的参与者。

医学观点

[编辑]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指出[12]

文化束缚综合征这个术语是指特定地点-模式的异常行为和令人不安的经验经历,可能会或可能不会符合DSM-IV的诊断范畴,许多文化束缚综合征在当地本土被认为是“病”,或至少是痛苦的,大部分都富有当地命名的名称,尽管在世界各地找到的文化束缚综合征符合主要的DSM-IV分类,但当然具体的症状和社会的反应是往往受当地文化因素影响,相比之下,文化束缚综合征一般仅限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以及被本地化、民俗化,诊断模型框架有一致的含义、模式、重复性,以及令人不安的经验和观察

“文化束缚综合征”的命名是具争义性的[13],原因是人类学家主要强调综合征的相对性和文化维度的倾向;而医疗人员却强调其普遍性和神经心理层面。[14][15]Guarnaccia&Rogler (1999)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条件研究文化束缚综合征,并相信综合征有足够的文化完整性被视为独立对象研究[16]

一些研究表明,文化束缚综合征能代表某些弱势群体之间的一个特定的文化(文化语境)内一种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经历惨痛后的窘迫。[17]对于患者和他的家属,不同地方的医药文化对类似的表现的反应可能会导致很大差别的结果,甚至是不良后果。[18]

DSM列表

[编辑]

DSM-IV-TR列表

[编辑]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把以下疾病定为文化束缚综合征[19]

名称 地方区域/人种
杀人狂/狂杀症英语Running amok 马来西亚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文莱人、新加坡
Ataque de nervios英语Ataque de nervios 西班牙人以及菲律宾人,在那里被称为“神经崩溃”(Nervous Breakdown)
Bilis, cólera 拉丁美洲
Bouffée délirante英语Bouffée délirante 西非人和海地
脑疲劳症英语Brain fag syndrome(BFS) 西非学生
Dhat综合征 印度
猝倒症英语Falling-out 美国南部加勒比
幻影症英语Ghost sickness 美洲原住民
火病 韩国
缩阳症 中国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阿萨姆,偶尔在西方国家发生
惊神症/痉跳症英语Latah 马来西亚人和印度尼西亚
Locura英语Locura 美国拉丁美洲拉丁裔
Mal de pelea英语Mal de pelea 波多黎各
邪眼 地中海;拉美裔人埃塞俄比亚
北极癔症/北极歇斯底里综合征英语Piblokto 北极爱斯基摩人
走火入魔 中国人
Sangue dormido 佛得角葡萄牙人
神经衰弱 中国人
肾亏 中国人
神病英语Sinbyeong 朝鲜民族
Spell 美国黑人,在美国南部埃塞俄比亚白人
着魔惊恐症英语Susto 美国拉美裔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对人恐惧症 日本人
Zār英语Zār 埃塞俄比亚人索马里人、埃及人苏丹人、伊朗人和其他北非人以及中东地区的社会

DSM-5列表

[编辑]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把以下疾病定为文化束缚综合征:[20]

名称 地方区域/人种
Ataque de nervios英语Ataque de nervios 西班牙人以及菲律宾
Dhat综合征 印度
Khyâl Cap 居住在美国柬埔寨的柬埔寨人民
幻影症英语Ghost sickness 美洲原住民
想得太多(Kufungisisa/think too much) 津巴布韦人
人为疾病(Maladi moun) 海地人
Nervios英语Ataque de nervios 拉丁美洲拉丁裔美国人
神经衰弱 中国人
着魔惊恐症英语Susto 美国拉美裔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对人恐惧症 日本人

ICD-10列表

[编辑]

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把以下疾病定为文化特异综合征[9]

名称 地方区域/人种
杀人狂/狂杀症英语Running amok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Dhat综合征肾虚、Jiryan 印度台湾中国
缩阳症 东南亚印度中国
惊神症/痉跳症英语Latah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Nervios英语Ataque de nervios 埃及希腊北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怕冷(畏寒症英语Frigophobia 台湾东南亚
北极癔症/北极歇斯底里综合征英语Piblokto 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
对人恐惧症,惧人症 日本人
Ufufuyane英语Ufufuyane 肯尼亚;非洲南部(班图人祖鲁族等群体)
Uqamairineq 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
温迪哥 东北美洲的土著

其他例子

[编辑]

着惊、邪病[6][21]也被认为属于中国的文化束缚综合征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及注释

[编辑]
  1. ^ 1.0 1.1 阿瑟·S·雷伯, 心理學詞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5, 1996, ISBN 7-5327-1674-0 
  2. ^ 中译心理学词汇编译组与社会研究中心, 中譯心理學詞彙, 中文大学出版社: 46, 1982, ISBN 962-201-241-8 
  3. ^ 利维, 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明明被詐騙卻不承認,明明沒發生卻堅持「我記得」,why?,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117-120, 2014, ISBN 978-986-5770-21-1 
  4. ^ 曾文星. "文化精神医学的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有关事项。上海精神医学杂志22(2010): 392-395.""当初学者认为这种特殊的征候群是发生在某社会而已,少见于其他社会,就起名称是“文化束缚精神综合征”(culture-bound syndromes)。...因此建议放弃该称呼,而改用“文化有关特殊精神综合征”(culture—related specific psychiatric syndromes)的名称,能较正确的表达其性质。
  5. ^ 日本方的译名
  6. ^ 6.0 6.1 6.2 张珣:道教与民间医疗文化-以着惊综合征为例 -仪式、庙会与社区-道教、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页427-457。李丰楙主编。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出版。
  7. ^ 韦德·皮克伦, 心理之書,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087, 2015, ISBN 978-957-13-6482-7 
  8. ^ Ventriglio, Antonio; Ayonrinde, Oyedeji; Bhugra, Dinesh. Relevance of culture-bound syndromes in the 21st century.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6, 70 (1): 3-6 [2025-03-26]. ISSN 1440-1819. PMID 26332813. doi:10.1111/pcn.123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5) (英语). 
  9. ^ 9.0 9.1 9.2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213–225(WHO 1993)
  10. ^ Porta, Miquel (编). Behavioral epidemic. A Dictionary of Epidemiology 5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8. 2008 [25 August 2013]. ISBN 978-0-19-157844-1. 
  11. ^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CCMD-3). www.xinli110.com. [202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12.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编).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 4. ed., text rev., 13. print.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 2009: 898. ISBN 978-0-89042-025-6. 
  13. ^ Perry, Susan. The controversy over 'culture-bound' mental illnesses. MinnPost. 2012-01-13 [2025-03-26] (美国英语). 
  14. ^ Prince, Raymond H.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06-01, 45 (5): 431-437 [2025-03-26]. ISSN 0706-7437. doi:10.1177/0706743700045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15. ^ Jilek, W. G., Smelser, Neil J.; Baltes, Paul B. , 编,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lture-specific, Pergamon: 12272–12277, 2001-01-01 [2025-03-26], ISBN 978-0-08-043076-8, doi:10.1016/b0-08-043076-7/036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7) 
  16. ^ Guarnaccia, Peter J.; Rogler, Lloyd H. Research on Culture-Bound Syndromes: New Dir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9-09, 156 (9): 1322-1327 [2025-03-26]. ISSN 0002-953X. doi:10.1176/ajp.156.9.1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07). 
  17. ^ Schechter, Daniel S.; Marshall, Randall; Salmán, Ester; Goetz, Deborah; Davies, Sharon; Liebowitz, Michael R. Ataque de nervios and history of childhood trauma.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00, 13 (3): 529-534 [2025-03-26]. ISSN 1573-6598. doi:10.1023/A:10077976111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4) (英语). 
  18. ^ Schechter, Daniel S.; Kaminer, Tammy; Grienenberger, John F.; Amat, Jose. Fits and starts: A mother–infant case-study involving intergenerational violent trauma and pseudoseizures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2003, 24 (5): 510-528 [2025-03-26]. ISSN 1097-0355. PMC 2078527可免费查阅. PMID 18007961. doi:10.1002/imhj.100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2) (英语). 
  19.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text revis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898–901, 2000, ISBN 978-0-89042-025-6 
  20.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833–837, 2013, ISBN 978-0-89042-554-1 
  21. ^ Eng-Seong Tan:海外华人的心理症状:林宗义、Arthur Kleinman编、柯永河、萧欣义译:文化与行为—古今华人的正常与不正常行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90; 315-32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