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效忠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效忠礼拉丁语fidelitas,意为“忠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中的一种宣誓仪式,表示附庸对领主的忠诚与服从。它既指附庸对领主所作的正式誓言,也泛指附庸对领主应尽的义务,包括服役与协助等[1]

效忠誓言通常在致敬(Homage)仪式之后进行。附庸首先通过跪拜并将双手置于领主掌中的象征性动作,表明自己成为“领主之人”;随后,他会对领主作出忠诚誓言,承诺永不背叛。仪式往往在圣经或圣人遗物等宗教物品前进行,以向上帝起誓,增强其神圣性和约束力[2]

尽管常与致敬合并进行,效忠礼在概念上具有独立性,专指附庸对其领主个人的忠诚宣誓,而不涉及土地授予的象征性行为。

在神圣罗马帝国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效忠誓言(德语:Lehnseid)是封建制度的核心之一,构成领地持有(封土制度)的法律基础。附庸(Lehnsmann)向领主(Lehnsherr)宣誓效忠,领主则承诺保护附庸及其权利。附庸由此获得对封地的“实益所有权”(dominium utile),而领主则保留“直接所有权”(dominium directum),两者共同构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关系的双重结构。

至中世纪晚期,效忠礼与授职仪式多以书面契据形式保存,逐渐取代了传统仪式。若因地理距离不便,附庸亦可在领主指定的代表面前宣誓[3]

其他用途

[编辑]

在英语语境中,“效忠礼”一词也可泛指其他文化中的类似宣誓行为,如中世纪日本的主从制度,以及某些现代组织中的忠诚誓言(如黑帮内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oredon, A Dictionary of Medieval Terms and Phrases, p. 120
  2. ^ Saul, "Feudalism", Companion to Medieval England, pp. 102–105
  3. ^ Saul, "Feudalism", Companion to Medieval England, pp. 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