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军政府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军政府 护法军政府 | |||||||||||
---|---|---|---|---|---|---|---|---|---|---|---|
1917年-1920年 1920年-1921年 | |||||||||||
国旗 | |||||||||||
![]() | |||||||||||
首都 | 广州 | ||||||||||
常用语言 | 汉语 | ||||||||||
政府 | 军政府 | ||||||||||
陆海军大元帅(1917-1918、1920-1921) 主席总裁(1918-1920、1920-1921) | |||||||||||
• 1917-1918 | 孙中山(首任) | ||||||||||
• 1920-1921 | 孙中山(末任) | ||||||||||
立法机构 | 国会(非常国会、护法国会) | ||||||||||
历史 | |||||||||||
• 护法运动开始 | 1917年7月17日 | ||||||||||
• 建立 | 1917年9月1日 | ||||||||||
• 取消 | 1920年10月24日 | ||||||||||
• 重组 | 1920年11月28日 | ||||||||||
• 终结 | 1921年4月2日 | ||||||||||
|
护法军政府,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又称广东军政府,是中华革命党总理孙文于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建立的以护法为名义的政府,对抗的对象是北洋政府和北洋军阀。[1]广州军政府并不获国际承认,国际上继续把北京的北洋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沿革
[编辑]
孙中山南下
[编辑]护法运动期间,1917年8月25日,南下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已达150多人,由于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召开正式会议,便根据孙中山的提议决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8月25日,非常国会开幕,决定组织护法军政府会议通过:为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组成护法军政府,设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一人、元帅三人,行使中华民国行政权。
9月1日,非常国会九十一人投票,以八十四票选出孙中山为护国军政府大元帅;之后选出云南督军滇系唐继尧、两广巡阅使桂系陆荣廷为元帅;另外,以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唐绍仪为财政总长(但未上任),程璧光为海军总长,胡汉民为交通总长。孙中山于9月10日宣督就职,任李烈钧为参谋总长,李福林为亲军总司令,许崇智为参军长,陈炯明为第一军总司令,护法军政府成立。宣布段祺瑞等为叛逆,誓师北伐。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护法战争正式开始。
分裂及改组
[编辑]
除了海军和陈炯明率领的警卫军,军政府无统辖其它粤桂滇军的权力,财政更要仰赖广东省政府支持,因此孙文等革命党人不被重视,导致1918年1月初孙文命令军舰炮击广州观音山[2],革命党与西南军阀渐生嫌隙。1月15日,陆荣廷、唐绍仪等人另组西南各省联合会议[3],以岑春煊为议和总代表,主张承认冯国璋的北洋政府法统、组成联合政府。加紧谋求与北洋军阀妥协。1918年4月10日,非常国会议员讨论由罗家衡等四十三人提出的《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4]。5月4日,非常国会投票决定改组军政府,孙中山辞职[5],又通电指责西南军阀破坏护法运动。5月20日通过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和岑春煊等7人为总裁,废除大元帅制,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经台湾、日本前往上海,第一次护法告终。
1918年7月3日岑春煊从上海到了广州,担任军政府政务总裁,于7月5日宣告新政府成立[6]。8月19日,岑春煊被推选为主席总裁,主理军政府[7][8]。
主席总裁 | 岑春煊 |
总裁 | 伍廷芳 唐继尧(李烈钧代行,后以赵藩为全权代表) 陆荣廷(莫荣新代行) 林葆怿 孙中山(徐谦代表) |
内政部长 | 岑春煊 兼任 |
内政次长 | 冷遹 |
外交部长 | 伍廷芳 兼任 |
外交次长 | 伍朝枢 |
陆军部长 | 陆荣廷 兼任(莫荣新代行) |
陆军次长 | 林虎 |
海军部长 | 林葆怿 兼任 |
海军次长 | 汤廷光 |
参谋部长 | 唐继尧 兼任(李烈钧代行) |
参谋次长 | 方声涛 |
司法部长 | 徐谦 |
交通部长 | 赵藩 |
秘书厅长 | 章士钊 |
总务厅长 | 伍朝枢 |
副官厅长 | 张群 |
卫戍司令 | 陈坤培 |
军政府改组后,看似是融洽各派系,只是每派都在各自谋算[9][10]。因解除李耀汉广东省长职务,便遭粤系质疑军政府任免地方官员的权责(孙文当大元帅时,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11],却没有人说半句不是),不得不由国会非常会议解释临时约法,宣告军政府代行国务院职权摄行大总统职务[12]。
结果
[编辑]在南方护法军政府内部矛盾激化的同时,北洋政府内部直、皖两大派系之间的矛盾也在发展。1918年8月,吴佩孚等公开通电主张“和平”,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护法军政府也复电赞成和平。此后,各地区的战争基本上均已停止。1918年9月,冯国璋总统任期届满,安福系操纵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徐上台后,免去了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并于11月16日,对北军前线部队发布停战令,倡议召开南北和平会议。1919年2月,南北政府代表开始在上海议和,就如何划分地盘等问题上进行新的角逐。[13]
1920年中,广州军政府出现内讧,受英国支持的桂系与滇系争权。岑春煊于10月24日通电辞职,宣布取消军政府,服从北京政府统治。孙中山于11月28日返回广州,重新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兼主席总裁,并重组护法军政府,继续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开始。1921年1月12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4月2日,非常国会开会,取消护法军政府,组织中华民国政府。护法军政府终结。4月7日,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于5月5日在广州就职。第二次护法运动正式开始。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政治制度史. Google图书.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 ^ 黃大偉代孫文之布告. 神州日报 (上海). 1918-01-15.
当局官员,昧于斯旨,蔑视国会之议决,否认军政府之存在,弁髦军政府之功令,致令堂堂政府,形同虚设……大元帅以为非复情理之可喻,法律之可决,爰命海军豫章、同安两舰炮击督署,以示惩戒
- ^ 西南聯合會第一幕. 神州日报 (上海). 1918-01-24.
- ^ 軍政府改組之眞相. 时事新报 (上海). 1918-04-19.
- ^ 東方通訊社電. 民国日报 (上海). 1918-05-07.
五日广东电 非常国会于昨日(四日)开会,提议军政府改组案,经讨论后,以投票表决,赞成改组者九十七票,反对者二十七票,弃权者二十三票,遂决议改组……孙逸仙君因改组案业已通过,即对于议会辞大元帅之职
- ^ 粵軍政府已告成立. 新闻报 (上海). 1918-07-12.
- ^ 岑春煊主席政務會議電. 新闻报 (上海). 1918-08-31.
- ^ 軍政府人物一覽表. 时事新报 (上海). 1918-09-23.
- ^ 廣東特別通訊. 时事新报 (上海). 1918-10-24.
- ^ 日報紀舊國會之黨派. 时报 (上海). 1918-10-24.
- ^ 命令. 军政府公报. 1918-03-09, (53号)
- ^ 軍政府代行總統職權之經過. 时事新报 (上海). 1918-10-23.
- ^ 护法军政府改组与孙中山离粤. 辛亥革命网. [202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2).
- 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 (PDF). 军政府公报. 1917-9-17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