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 (意识状态)
外观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1年12月23日) |

分离性恍惚 Dissociative trance | |
---|---|
![]() | |
德尔菲神谕因其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占卜术而闻名。油画,约翰·科利尔,1891年 |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精神病学 |
ICD-11 | 6B62 |
ICD-10 | F44.3 |
ICD-9-CM | 780.09 |
恍惚或出神(英语:Trance)是一种半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没有自我意识,或者对外部刺激完全没有反应(但仍然能够追求和实现目标),或有选择性地遵循诱导恍惚状态的人的指示(如果存在该指示的话)。恍惚状态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和不经意地发生。
恍惚状态这一术语可能与催眠、冥想、魔法、心流、祈祷、迷幻药和意识状态改变有关。
词源
[编辑]恍惚的现代含义源自早期的含义“茫然、半昏迷或无知觉的状态或恐惧状态”,源自古法语 transe意思为“对邪恶的恐惧”,以及源自拉丁语transīre意思为“穿越”、“越过”。 [1]
特征
[编辑]与通常的清醒意识相比,恍惚具有以下特征:
恍惚状态可以是有意图的(例如白日梦中的视觉想像、自我催眠、萨满技巧)、透过(允许的)外部(心理)暗示(催眠)、对单调刺激的持续关注(例如警觉(英语:Vigilance,心理学术语)、心智专注、性高潮)或透过疾病(病理性的恍惚,以及思绪被特定想法或情绪占据的状态)。
除了后一种恍惚,意志和特殊的触发是产生恍惚的必要条件。就药物而言,这是非常矛盾的,因为这些药物通常是有特定用意的。此外,个人的文化或宗教背景对产生情况的类型和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次恍惚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意识变窄:感官知觉和个人身份感(自我意识)暂时受到严重限制或完全消失。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Etymonline.com.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