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微型导弹突击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型导弹突击艇
Micro-class missile assault boat
概况
舰种导弹快艇
拥有国 中华民国
前型光华六号导弹快艇
单艘造价船体新台币5亿元以上
结局计划取消
技术数据
排水量约45-50
长度31.4米
型宽5.4米
吃水2.4米(7.9英尺)
型深6米(20英尺)
燃料柴油
最高速度35节(65千米每小时) (武器满载状态)
续航力100海里(190千米)
乘员官士兵:三至四人
艇长中尉上尉编阶
武器装备两枚雄风二型反舰导弹

微型导弹突击艇(英语:Micro-class missile assault boat)为中华民国海军曾计划研制之导弹快艇,为中华民国国军整体防卫构想(ODC)搭配之战具。原定将以新台币316亿3844万元建造60艘[1],在推动者离任后,该计划在2020年底终止,2021年撤案取消[2]

提案

[编辑]

微型导弹突击艇为参谋总长海军上将李喜明推动之建案,依国军“滨海决胜、滩岸歼敌”作战构想,平时可隐身在全国各大小港口内,战时则可机动出港作战,并可在台湾本岛数十海里的距离海域攻击敌舰[3][4][5][6][7]。排水量近50吨的海鸥级导弹快艇可在第一类渔港操作,海军希望微型导弹艇也可在全台数量过百个的第二类渔港操作,达到分散部署的效果。

原拟性能

[编辑]

微型导弹突击艇的排水量预计在45至50吨,船体结构上可能采用玻璃钢强化塑料铝合金两种,船体外型具雷达隐身(RCS)造型设计,全长约31.4米,全宽约5.4米,吃水2.4米,船速满载时最高航速35以上,续航力则以最高时速35节计算,至少达100海里。武装将搭载两枚雄风二型反舰导弹耐波性英语seakeeping蒲氏5级强风,可以正常执行战斗任务;在蒲氏7级风,艇身结构稳度性可以安全航行[8]

取消

[编辑]

最初建案计划微型导弹突击艇将在2019年开工,2020年完成建造首批4艘测试,2022年前完成作战测评[9],但是李喜明在2019年6月退役后,全案即告停摆,2020年预算仅编列新台币104万作业费,计划实质已被冻结。2020年11月18日,立法院审查2021年国防部预算时,海军参谋长敖以智表示此案经初步评估“不符合作战需求”,并将预算全数减列[10]

外界猜测,微型导弹突击艇与美国在2020年宣布对台军售陆基鱼叉反舰导弹功能类似,且外购武器造成预算排挤,是让海军放弃此案的原因之一[11]。另一方面,海军内部也有质疑声音,主因是微型导弹艇太小及实战效能存疑,因为微型导弹艇的航速要求达到35节,不太可能以常规船型达成,即使停泊在渔港内,也不可能装作是一般渔船,经常在渔港内与一般民船近距离接触,将会过早暴露行踪。微型导弹艇无可避免要压缩乘员的起居空间,不利于持续作战,虽然设想可停泊于第二类渔港,达致分散部署的效果,但第二类渔港普遍缺乏基础支援设施,当中有不少第二类渔港的道路路况欠佳,如要在渔港内补充燃料及吊装导弹,便要预先在多个渔港设置支援设施,否则难以长时间在第二类渔港部署,不但一般的维护工作,就连补充粮食及燃料也要转移至第一类渔港或基地进行。

因为微型导弹艇只具备短距离的侦搜装备,缺乏自行搜索远距离目标的能力,本身无法发挥雄风二型导弹可攻击100公里外目标的战力,必须依靠通信网络获取目标的情资,虽然陆上机动发射车也有此限制,但微型导弹艇获取支援的便利性却不及后者。每辆雄二或鱼叉导弹发射车可运载四枚反舰导弹,微型导弹艇则只有两枚,如要达成相同的导弹携带量,不但微型导弹艇在数量上要多一倍,更反映人力需求最少多一倍,然而海上操舰人员的训练期难以压缩,海军在人力上不易满足需求。微型导弹艇的最大排水量仅有50吨,根据海军操作海鸥级导弹快艇的经验,在风浪颇大的台湾周边海域,这种小型导弹艇适航性不足,遇到热带气旋接近或强烈季风时,连出海也有困难,在大风浪下也跑不出测试的航速和航程。微型导弹艇与海鸥级的大小相若,却要安装两枚比雄风一型更重更大的雄风二型导弹,航行性能恐还不及海鸥级,在应用上将受到颇多限制[12]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承造微型飛彈突擊艇 海軍稱六家船廠有能力.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2. ^ 台海軍情》搭雄2飛彈仍不符作戰效益 海軍撤除微型飛彈突擊艇案. [2021-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3. ^ 微型飛彈突擊艇 316億籌建60艘.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4. ^ 微型飛彈突擊艇未胎死腹中 明年編預算採購.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5. ^ 抗中共戰艦 我造飛彈突擊艇.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6. ^ 國防部證實籌建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 反制共軍大海軍戰略.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7. ^ 微型飛彈突擊艇 可望納明年預算. [201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8. ^ 程嘉文. 中科院「光榮之星」雙體船 就是海軍最新飛彈快艇. 联合报. 2019-03-17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9. ^ 微型飛彈突擊艇 109年開始4艘先導型突擊艇建造. [201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10. ^ 不符作戰需求 微型飛彈突擊艇明年預算全砍. [2021-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11. ^ 自由时报电子报. 國防MIT》「微型飛彈突擊艇」造艦案恐生變 關鍵出在兩因素 - 政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0-09-01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中文(台湾)). 
  12. ^ 國防部擬建微型飛彈突擊艇反制解放軍 海軍內部爆意見分歧.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