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宗喀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喀巴
绘于16世纪以宗喀巴为主尊的唐卡
(现藏鲁宾艺术博物馆
出生1357年10月左右
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10月25日
安多塔尔寺一带
圆寂1419年11月左右(62岁)
拉萨甘丹寺
寺院甘丹寺

法名罗桑札巴
含义善慧名称
藏文བློ་བཟང་གྲགས་པ
藏文转写
威利转写blo bzang grags pa
藏语拼音Losang Chagba

俗名贡噶宁波

父亲达惹哈伽𬬻崩格
母亲馨萨阿其
主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

藏语ཙོང་ཁ་པ་།威利转写tsong kha paTHLtsong kha pa藏语拼音Zongkaba,1357年—1419年),法名罗桑札巴藏语བློ་བཟང་གྲགས་པ威利转写blo bzang grags pa藏语拼音Losang Chagba,意为 “善慧名称”),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42岁时,得到佛护的《中论释》,认识到月称清辩两家见解的异同,了悟到“缘起性空”,提倡“中观应成”,并依此批判当时西藏流行之各种中观学说,主张“一切法唯名分别安立”,建立他在中观思想方面的独特主张。[1]其弟子克主杰班禅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达赖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传佛教一代祖师,被藏族视作文殊菩萨化身

生平

[编辑]

父亲名鲁本格,是元末兼管当地军民政务的地方实力派官员达鲁花赤,母亲星萨阿切,共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他父亲与母亲也成了呼图克图

于藏历第六绕迥之火鸡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10月25日,诞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故被称为宗喀巴[2],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为杰仁波切(意为宝贝法王)。

宗喀巴三岁时,从第四世大宝法王若比多杰受近事戒(居士戒),七岁入夏琼寺,正式拜顿珠仁钦为师,受“胜乐”、“喜金刚”、“大轮”、“大威德”等密宗灌顶,后受沙弥戒,法号罗桑札巴(意译善慧称)。16岁前往卫藏学法,学习《中观论》、《因明论》、《般若经》、《律经》。29岁时在雅隆的南杰拉康寺,从楚臣仁钦等受比丘戒[3] 此后学习十五部大论,在立宗答辩时表现非凡。30岁时恭请错钦薄寺住持戒宝律师为亲教师,错巴吉津寺住持慧依为羯磨阿阇黎;错巴吉津的维那福德金刚为屏教阿阇黎,还有两个寺院的持律比丘为证戒僧众,受比丘戒。[4]

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深造。42岁时,得到佛护的《中论释》,认识到月称清辩两家见解的异同,了悟到“缘起性空”,提倡“应成派中观见”。 44岁(1403年)时,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蓝本完成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内容为显教的教法。49岁完成对于密教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广论》。此两本著作,被民国时期的法尊法师(1902-1980)翻译成汉文。 52岁时,宗喀巴造了《辨了不了义论》、又于《中观论广释》造讫时,广为宣讲;续又讲学《中论》、《密宗道次第》等论著;隔年于格登寺讲述了《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称释》法著等。 [5] 59岁时,宗喀巴大师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论》,62岁于格登寺《入中论广释》造迄,第二年刻成了《集密根本经》;63岁时(1419)大师宣讲《胜乐轮根本经》等显密诸法,完成了《胜乐轮根本经释》。同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圆寂。 [5]

圆寂

[编辑]

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后世为了纪念宗喀巴,在其圆寂之日设立了燃灯节,于藏历每年十月二十五日期间举行。

传说

[编辑]

宗喀巴以文殊菩萨为其本尊,藏地相传其为文殊菩萨化身。相传宗喀巴涅槃后,往生兜率天,成为一生补处菩萨。

格鲁派

[编辑]

宗喀巴刻苦学习,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无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格鲁”意为“善规”。宗喀巴学习圆满,即改戴黄帽,弟子们后也就随着戴黄帽,[4]形成黄帽派。因为宗喀巴戴黄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黄教”。宗喀巴大师强调修行次第,要先显后密,显密并重,“提倡梵行”,清规有:僧人不许结婚,禁止邪淫,废除欢喜法,戒杀生,禁饮酒,断绝世俗交往等等。

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创建甘丹寺,担任首位法台。1416年,其弟子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1418年—1419年,其弟子绛钦却杰利用从明朝带回的大批赏赐物修建了色拉寺。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成为后来格鲁派六大丛林的中心寺院。

弟子

[编辑]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者有8人

著作

[编辑]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述显宗大小三乘的区别理论。受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启发而作。
  • 密宗道次第广论》讲述密宗无上瑜伽的修行
  • 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 《菩提道次第心论》
  • 《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
  •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 《缘起赞五十八颂》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
  • 《龙树中观根本慧论广释之正理海》
  • 《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 《波罗蜜多注释·金珠》
  • 《菩萨戒品释》
  • 《僧众二十论》
  • 《密宗十四根本戒释》
  • 《侍师五十颂释》
  • 《密宗戒注释成就穗》[4]
  • 《囊则敬寺所说比丘学处》
  • 《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
  • 《一切怛特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
  • 《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
  • 《怛特罗王吉祥集密优波提舍五次第明灯论》
  • 《金鬘论》[6]
  • 《报父母之恩祈愿文》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文》
  • 《三主要道颂》
  • 《兜率众神颂》
  • 《功德之本颂》
  • 《释迦佛赞》
  • 《长寿佛赞》
  • 《弥勒赞词梵天之冠》
  • 《皈依发心仪》
  • 《证道歌》

注释

[编辑]
  1. ^ 马少雄,〈宗喀巴中观思想研究(一〉─西藏的中观学传统与宗喀巴学习中观思想之历程),《志莲文化集刊》(2007.07):169-170﹝169-190﹞
  2. ^ 福智万维网. 宗喀巴大師的功德與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3. ^ 莲肇,〈藏密四大教派之一格鲁巴传承简介(一)〉,《慧炬》(2007.11):9﹝9-14﹞
  4. ^ 4.0 4.1 4.2 《中国佛教人物》 七九、宗喀巴(1357—1419).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 
  5. ^ 5.0 5.1 中國佛教人物 宗喀巴(1357—1419).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6. ^ 星云大师. 佛教叢書4-弟子 參、西藏 藏教改革者宗喀巴大師.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参考文献

[编辑]
  • 《藏传佛教高僧传略》 杨贵明、马吉祥 编译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