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大院
外观


单位大院,又称机关大院,可简称为“大院”,在口语儿化为“大院儿”[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起30年间,按工作单位建设的院,[2]单位内的人在大院内办公、住居、生活,是当时城市最基层的社会管理与组织形式。[3][2]这些居住区通常具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住宅楼、医院或医务室、学校或幼儿园、商店、食堂、娱乐设施以及体育场馆,构成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社区。单位内的人可以在大院内满足一天生活所需,“除了火葬场大院里什么都有”。[2]院是由墙围合的中国传统城市建筑,传统以血缘宗族维系;而单位大院则以工作单位内的政治经济人事关系维系。[2]单位大院是建筑学里研究建筑空间、中国社会史的常见研究对象。[4][5][6][7][8][9][10]
单位大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下计划经济的30年间达到高峰,至改革开放时中国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政企分家、政事分家、住宅分配制度,单位大院亦转型。[11]
部委大院
[编辑]部委大院,是供部级机关单位干部及其家属居住的大院。
军队大院
[编辑]军队大院,供驻京部队一定级别之干部及其家属居住的大院,大致按照军队不同兵种划分,通称“部队大院”。
部队大院可依照管理层级和军事单位规模进行分类,例如军区大院,由军区直接管理,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居住人员军衔较高。
军级、师级、团级大院,依据各级单位而设立,规模和设施根据单位级别有所不同。
中国军区在各城市的部队大院是该市人民的重要城市记忆和地标,例如西藏军区大院。
其他
[编辑]医院大院
[编辑]铁路大院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石一枫. 我眼中的 “大院文化”
. 《艺术评论》. 2010, (12).
- ^ 2.0 2.1 2.2 2.3 乔永学. 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
. 《华中建筑》. 2004, (5).
- ^ 张艳,柴彦威,周千钧. 中国城市单位大院的空间性及其变化:北京京棉二厂的案例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5)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 ^ 郑以然. 北京大院的空间生产与文学再现. 城市学刊. 2016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刘天宝、柴彦威. 结构主义视角下中国城市单位制的形成逻辑. 2012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田毅鹏. 作为“共同体”的单位. 社会学评论. 2014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 ^ 李飞、季松、汪逸龙. 微更新视角下的老城公共空间整合更新研究 (PDF). 2020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 ^ 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 (PDF).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 ^ 小街区,大战略 (PDF). 《城市规划》. 2018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 ^ 开放式街区更利于城市运营商 (PDF). 光大证券. 2019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 ^ 王乐、梁江. 单位大院的形态演变模式分析
. 《华中建筑》. 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