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 |
---|---|
![]()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石板画 | |
![]() | |
最高点 | |
海拔 | 813米 |
地形突起度 | 814米(2,671英尺) ![]() |
地形孤立度 | 21.71千米[convert: 不明单位] ![]() |
坐标 | 6°06′07″S 105°25′23″E / 6.102°S 105.423°E |
地理 | |
位置 | 印度尼西亚 |
地质 | |
山脉类型 | 层状火山 |
最近喷发 | 1883年 |
喀拉喀托火山(印尼语:Krakatau)是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的火山臼。该火山臼由四座火山岛组成的,为火山岛群(喀拉喀托群岛)的一部分。其中两座火山岛被称为班让岛和塞尔通岛。另一座火山岛拉卡塔岛为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中唯一一座未完全摧毁的火山,也是原喀拉喀托岛的残存部分。最后一座火山岛喀拉喀托之子火山是于1927年产生的活火山,其亦被称呼为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是1883年等级为VEI-6的大爆发,释放出250亿立方米的物质,远在毛里求斯岛都能够听到这次喷发的剧烈声响。这次喷发以及继发的海啸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五万多人死于非命, 同时造成全球进入4年的火山冬天。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新的火山活动自1927年又产生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火山岛,名为喀拉喀托之子火山。
1927年,第四座岛屿喀拉喀托之子火山(或Anak Krakatoa)从1883年形成的火山口冒出。自20世纪末以来,又有新的喷发活动,其中一次大崩溃引起了2018年巽他海峡海啸。
1883年喷发
[编辑]早在1883年喷发的前一年,火山附近的地震便开始频繁起来。从1883年5月20日起,蒸气在群岛最北的佩尔博瓦坦岛观察到。但火山活动在5月底停止。
7月20日开始,火山开始喷发,喷发所造成的波动使得停泊中的船只需以铁链加以固定。8月11日更大的喷发发生,火山灰从至少7个孔冒出。8月24日喷发变得更频繁。8月26日,火山进入了阵发期,每隔10分钟可以听到连续的爆发。
8月27日,该火山进入了最后剧烈变动的阶段。在早上5:30、6:42、8:20及10:02分别发生了四起猛烈的喷发,其中最后一次是最大最响的。每一次喷发都伴随着大海啸,据相信超过了30米高。喷发是如此的猛烈,3,500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与4,800公里外的罗德里格斯岛都能听到喷发的剧烈声响。
小型的喷发一直持续到了10月。喷发过后,原来的火山岛大部分消失,只剩原来的南部,并留下了一个250米深的破火山口。
大爆发所造成的火山碎屑流、火山灰与海啸对该地区及全世界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距离火山13公里远的塞贝西(Sebesi)岛没有任何生还者,3,000居民全部罹难。距火山40公里的苏门答腊海岸村庄凯蒂姆邦,有约1,000人被火山碎屑流所杀死。荷兰官方的统计数字为36,417人罹难,许多苏门答腊与爪哇的定居点被毁。许多文件报告发现了人类尸体被冲上了东非海岸。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所造成的海啸在2004年南亚海啸发生前是印度洋地区所造成死伤最惨重的海啸。一些爪哇部分地区的人口自此没有恢复,这些地区重新被丛林所占据,并成为乌戎库隆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火山爆发后的一年中,北半球的夏季气温平均下降了0.4摄氏度[1]。喷发后的4年全球异常寒冷,甚至在1887年至1888年冬季发生强烈的暴风雪[2],同时全球多处地方都有降雪纪录。[3]
后续情况
[编辑]喀拉喀托之子火山
[编辑]Anak Krakatau("喀拉喀托之子火山")是1927年6月才冒出海面的火山岛。最初该岛被海浪的力量所拍打削平,但最终火山的生长速度超过了海浪的侵蚀速度。1930年8月,喀拉喀托之子终于成为永久岛屿,自那以后一直是火山学家研究火山岛形成的对象。自1950年代开始,该火山岛以每星期约13公分的速率持续增高中。
政治
[编辑]1883年10月2日,火山爆发五周后,一名荷兰士兵在西冷小镇买烟时,被一名留着胡须、身穿白袍的男子连刺数刀。这名刺客最终未被抓获,但六周后,一名穿着类似衣服的男子袭击了驻地哨兵,指责荷兰人为该地区带来了天谴。审讯者指出,这名男子的“极端宗教狂热”普遍存在,历史学家认为,新兴的穆斯林保守派和反殖民领袖(如阿卜杜勒·卡里姆·阿姆鲁拉)利用这种狂热煽动了1888年的万丹农民起义,并以此来折磨因马格斯·哈弗拉尔事件及其后暴行曝光而不安的荷兰人的良知。[4][5][6]
这场爆炸是历史上第一场影响全球、且成因已知的自然灾害,这要归功于跨洋通讯电缆的发明。温彻斯特认为,这场灾难标志着一个全球意识时代的诞生。[7]
生物学研究
[编辑]这些岛屿已成为岛屿生物地理学和奠基种群研究的重要案例,这些生态系统是在几乎被彻底清理的环境中从头开始构建的。[8]
在1883年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岛屿的研究和生物学调查很少——目前已知的生物标本只有两处:一处是植物标本,另一处是贝壳标本。根据“发现号”(HMS Discovery, 1774年)的描述和绘图,这些植物群似乎代表了典型的爪哇热带顶极森林。 1883年之前动物相几乎不为人知,但很可能是该地区较小岛屿的典型特征。
保护
[编辑]喀拉喀托火山于1921年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管理类别Ia(严格自然保护区)。 1980年,喀拉喀托火山连同其他几个自然保护区一起被提议设立国家公园。 1991年,“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和喀拉喀托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符合自然保护标准(vii)和(x)。乌戎库隆国家公园于1992年正式成立,喀拉喀托火山也包含在内。[9][10][11]
图片
[编辑]-
1883年喷发后地理上的变化
相关文化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Bradley, Raymond S. The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 signal in northern hemisphere continental temperature records (PDF). Climatic Change. June 1988, 12 (3): 221–243 [2020-09-19]. Bibcode:1988ClCh...12..221B. ISSN 0165-0009. doi:10.1007/bf001394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3) –通过Springer (英语).
-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With a Bang: Not a Whimper (PDF). [2020-09-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22).
- ^ Gleiser, Marcelo. The Simple Beauty of the Unexpected: A Natural Philosopher's Quest for Trout and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16: 160. ISBN 9781611689402 (英语).
- ^ Kartodirjo, Sartono. The peasants' revolt of Banten in 1888 : its conditions, course and sequel. A case study of social movements in Indonesia.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66.
- ^ Winchester 2003,第136页.
- ^ Sandick, R. A. van. Leed en lief uit Bantam.. Zutphen: W.J. Thieme. 1893. OCLC 28538295 (Dutch).
- ^ Winchester, 2003. Chap 6.
- ^ Wilson, Edward. O. The Diversity of Life.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425. ISBN 978-0-393-31940-8.
- ^ Krakatau Nature Reserve and 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Environment & Society Portal.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April 2021) (英语).
- ^ 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 Krakatau Nature Reserve (PDF).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December 1991 [2021-04-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1-14).
- ^ 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April 202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