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
可爱是一个主观的词汇,描述了一种通常与青春和外表相关的吸引力,也是行为学中的科学概念和分析模型,最初由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等提出。[1]洛伦兹提出婴儿图式(英语:baby schema;德语:Kindchenschema)的概念,这是一组面部和身体特征,使一个生物看起来“可爱”并触发(“释放”)其他人照顾它的动机。[2]可爱可以归因于被认为有吸引力或迷人的人以及事物。[3]
婴儿图式/儿童图式指定了人类儿童和年幼动物中发生的幼态比例,尤其是某些面部特征,它们充当关键刺激并因此触发育幼行为。 这确保了父母照顾他们的孩子,保护他们并抚养他们。 在子代幼年期相对长的物种中,这种由本能行为引起的反应在维持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连结(亲子关系)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的诠释
[编辑]

洛伦兹于1949年指出,幼童的可爱特质能够引发成人的养育之心,确保幼童能够受到妥善的照顾。这是一种演化上的适应,确保了人类的延续。他也指出,证据表明人类与较可爱的动物互动较频繁,这些可爱的动物有着大眼、大头、短鼻等特征。
也就是说,人类喜爱有明显幼态延续(pedomorphosis)特征的动物。所谓幼体滞留是个体虽然达到成年的阶段,仍然残存着幼体的特征,包括大头或大眼。因此,这也就足以解释为何大熊猫或无尾熊那么受欢迎。狗或猫普遍被认为很可爱,也许是因为人类喜爱豢养有幼体特征的宠物,同时也认为它们较不具攻击性。
某些晚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洛伦兹的理论。例如,成年的人类与婴儿互动很频繁。研究也发现,可爱特征与脸部对人类的吸引力似乎都大同小异,不分哪个文化都一样。[5]
除此之外,对可爱的心理反应不只限于人类。许多幼小的哺乳类和鸟类都有共同的典型的生理特征,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和成熟的个体是有差别的。最近对幼年三角龙头骨的研究也发现,可爱是一种既古老又非常有用的生存之道。[6]
一项研究认为,“可爱”这种吸引力会让大脑产生攻击的冲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可爱侵略”[7]。
文艺
[编辑]可爱在许多文化里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具,例如日本的皮卡丘和Hello Kitty。可爱在英语系国家也是一种商业卖点,艾蒙、The Family Circus、菲比小精灵、美好时光与其他可爱商品都大热卖。可爱在电影中也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因此爆红。其他的电影如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三个奶爸一个娃、模范警察等。另外还有纪录片企鹅宝贝,片中的可爱企鹅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在电影快乐脚中,企鹅是以电脑动画来呈现的。
史蒂芬·古尔德为期刊《自然历史》撰写一篇文章,指出越来越多人把米老鼠画得看起来像婴儿。古尔德说米老鼠的画风越来越可爱,这是为了让米老鼠更流行。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Lorenz, Konrad. Studies in Animal and Human Behavio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 Press; 1971
- ^ Glocker, Melanie L.; Langleben, Daniel D.; Ruparel, Kosha; Loughead, James W.; Valdez, Jeffrey N.; Griffin, Mark D.; Sachser, Norbert; Gur, Ruben C. Baby schema modulates the brain reward system in nulliparous wom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06-02, 106 (22) [2025-03-01].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08116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1) (英语).
- ^ cute: definition of cute in Oxford dictionary (American English) (US). [202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3).
- ^ In pictures: Polar bear Knut is growing up. 2007-06-15 [202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英国英语).
- ^ Early Aesthetic Choices: Infant Preferences for Attractive Premature Infant Faces.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Smallest Triceratops skull described. 2006-03-06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Stavropoulos, Katherine K. M.; Alba, Laura A.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18-12-04, 12: 300. ISSN 1662-5153. PMC 6288201
. PMID 30564109. doi:10.3389/fnbeh.2018.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