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施罗德
古斯塔夫·施罗德 | |
---|---|
![]() | |
出生 | 1885年9月27日 ![]() 哈泽斯莱乌 ![]() |
逝世 | 1959年1月10日 ![]() 汉堡 ![]() |
职业 | 海员、军人、船长 ![]() |
政党 | 纳粹党 ![]() |
奖项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国际义人 ![]() |
国际义人 |
---|
![]() |
犹太教相关教义 |
国际义人部分名单 |
相关人物 |
古斯塔夫·施罗德(德语:Gustav Schröder 1885年9月27日—1959年1月10日),德国“圣路易斯号”邮轮船长。他因1939年协助900多名犹太人乘客逃离纳粹迫害而被以色列追授为“国际义人”的荣誉[1]。
职业生涯
[编辑]1885年9月,古斯塔夫·施罗德出生于今天丹麦境内的哈泽斯莱乌。1902年,16岁的施罗德登上了“安妮公爵夫人号”训练船,开始了他的航海职业生涯。培训结束后,他先是在一艘帆船上工作,之后,作为一名出色的水手在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的“德意志号”船上工作,该船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船只之一,它曾获得过“蓝丝带奖”。工作24年之后,施罗德晋升为该船船长。1913年,他远航印度加尔各答,抵达印度不久,由于遇到一战的爆发,他被作为敌国侨民一直被关押在那里。1919年战争结束后他返回德国,但返回德国之后,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军舰数量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施罗德曾一度失业。1921年,他返回汉堡-美洲航运公司重新开始做起,1935年,他晋升为“阿尔伯特-巴林号”的大副,1936年8月,他晋升为“奥泽纳号”船长。.
“被诅咒的航海”
[编辑]施罗德之后被任命为邮轮“圣路易斯号”的船长。1939年5月13日,他负责驾驶的“圣路易斯号”邮轮搭载937名寻求避难的德国犹太乘客(有6名非犹太人:4名西班牙人,2名古巴公民)驶离汉堡港前往古巴。在船员当中有一位监视该船的纳粹情报官员。在航行途中,施罗德不惜得罪这位纳粹官员,坚持他的所有乘客们都必须得到尊重,包括他们举行的犹太宗教仪式。
5月27日,当船抵达哈瓦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古巴政治动荡和政府官员的腐败,古巴当局刚刚改变了移民政策。本来他们多数人申请了美国签证,并持有古巴移民局局长曼努埃尔·贝尼特斯·冈萨雷斯签署的落地证明(每人缴纳150美元,这些钱款全进了冈萨雷斯的个人腰包),计划在古巴逗留之后,等待进入美国。但早在5月5日古巴总统费德里科·拉雷多·布鲁签发法令,宣布古巴移民局局长冈萨雷斯落地证明无效。由于上岸受阻,在乘客中引起了恐慌和绝望,有些人试图自杀。虽然有来自美国的犹太人团体美国犹太人联合救济委员会的代表与古巴政府交涉,力争使这些难民上岸,但是因为古巴当局提出的高昂费用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谈判无果而终。最后,937名乘客中,除了6名非犹太人,其余的22人由于支付了额外高价费用得到了被古巴移民局认可的入境签证,还有一个自杀未遂而被送进了哈瓦那医院,共有29人上岸之外,其余的907人被拒绝入境(其中一位旅客死在航海途中)。6月2日,“圣路易斯号”离开哈瓦那,驶往美国佛罗里达海岸,施罗德希望美国政府能接受这些难民,但遭到美国的拒绝。于是,施罗德寄希望于下一个国家加拿大并与之联系,但同样遭到拒绝。
6月7日,施罗德不得不载着这些犹太人乘客返回欧洲,但是他没有直接回到德国,而是积极为这些犹太人联系其他国家,希望这些国家接收这些难民;另一方面,他曾制定了一个大胆计划,在进入英吉利海峡时,故意让这条船触礁以制造海难事故,因而让这些难民借机逃走。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回到德国之后,就会被送到集中营。最后,在美国犹太人联合救济委员会的积极斡旋之下,邮船收到了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同意接收这些难民的回电。6月17日,船只停靠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全体旅客上岸,按照各国的接收人数,英国接收288人,法国接收224人、比利时接收214人、荷兰接收181人,没有一个旅客返回德国。战争期间,这些难民中,只有被英国接收的难民全部生还下来,其余619名难民在1940年5月德国占领西欧各国之后,除了87人在德国入侵之前成功移民而免于灾难之外,大部分人又被党卫军抓捕,其中有254人死于集中营[2][3]。
1974年,英国作家戈登·托马斯与马克思·摩根·维茨撰写了《被诅咒的航海》一书(Voyage of the Damned),详细地描述了这个历史故事。根据这部书所描写的内容,1976年英国与美国联合拍摄了同名的电影,中文译名:《苦海余生》[4][5]。
二战期间
[编辑]二战爆发之后,施罗德依旧担任“圣路易斯号”船长,并再次横跨大西洋,但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为了躲避英国海军军舰,不得不停靠在当时尚未参战的苏联港口摩尔曼斯克。1940年1月,施罗德最终将“圣路易斯号”完好无损地驶回到汉堡。之后,他离开了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在德国海军气象部得到一份文职工作,他的航海职业生涯到此结束。
战后
[编辑]战后,施罗德改为从事写作工作。在“清除纳粹”的过程中,他因为被认为与纳粹关系密切一度受到拘捕和审讯。但是曾经受到他救助的犹太人乘客出面作证,证实了他当年拯救了这些乘客,使他获得清白。施罗德后来结婚成家,生活在汉堡。1959年1月在汉堡去世,享年73岁。他去世之后,下葬于尼恩施泰滕公墓。
荣誉
[编辑]为了表彰古斯塔夫·施罗德在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期间对犹太人所作出的帮助,1957年西德政府授予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1993年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为他追授了“国际义人”的荣誉奖章[6],2019年汉堡市政府将一个公园命名为“施罗德船长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