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保守党

加拿大保守党 | |
---|---|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英文) Parti conservateur du Canada(法文) | |
![]() 加拿大保守党标志 | |
简称 | CPC(英语) PCC(法语) |
领袖 | 博励治 |
主席 | Stephen Barber |
副领袖 | 兰兹曼 蒂姆·欧普 |
众议院首席议员 | 熙尔 |
参议院首席议员 | 唐·普莱特 |
创办人 | 斯蒂芬·哈珀 彼得·麦凯 |
成立 | 2003年12月7日 |
合并自 | ![]() ![]() |
总部 | ![]() 斯莱特街66号1800室 (66 Slater Street #1800) K1P 5H1 |
党员 (2022年) | ▲678,708[1] |
意识形态 | 加拿大保守主义 财政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右至右翼 |
地区组织 | 亚太民主联盟 |
国际组织 | 国际民主联盟 |
官方色彩 | 蓝色 |
众议院席位 | 142 / 343 (41%) |
参议院席位 | 12 / 105 (11%) |
官方网站 | |
www.conservative.ca | |
加拿大政治 政党 · 选举 |
系列条目 |
保守主义 |
---|
![]() |
加拿大保守党(英语: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法语:Parti conservateur du Canada),简称保守党,是加拿大一个中间偏右至右翼政党,于2003年12月7日由加拿大联盟党及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合并而成。自从合并后,“托利党”(Tories)这个绰号就指加拿大保守党(之前是进步保守党的绰号)。该党现时为加拿大下议院官方反对党,对上一次执政时期则为2006年至2015年。现任领袖为博励治。
2006年至2015年保守党执政期间,其经济政策包括减免销售税(GST)、所得税、公司税等税收,以及平衡国家预算、创建免税储蓄账户(TFSA)、创建加拿大全民儿童福利金等。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取消了长枪登记,对暴力犯罪实行强制性最低刑罚,将同意年龄提高到16岁,允许建设多条管道,并使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保守党政府也支持以色列,任内谈判了加拿大-欧盟综合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和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2][3][4][5]
历史
[编辑]前身
[编辑]建立初期
[编辑]自1993年加拿大联邦大选进步保守党政府溃败以来,中右翼势力一直被进步保守党和新兴的加拿大改革党(2000年改名为加拿大联盟)分薄,令自由党总理克里田的多数政府在1997年和2000年两次选举中轻松连任,因此两股势力开始筹划合作或合并成一党(Unite the Right)共同阻止自由党轻松永续其任期。
在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商讨后,最终在2003年10月16日,进步保守党的党领彼得·麦凯(Peter Mackay)和加拿大联盟的党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宣布其两党合并成为一党[6]。这项合并于同年12月初获95%的加拿大联盟代表和90%的进步保守党代表投票支持[7],而加拿大保守党亦于同月8日正式登记成立[8]。
部分保守党党员一度希望安大略省前省长迈克·哈利斯参选党领,但他则婉拒。此外,其他热门人选如麦凯、新不伦瑞克省长罗德(Bernard Lord)和艾伯塔省长简欣(Ralph Klein)亦宣布不会参选。曾于2003年5月与麦凯争夺进步保守党党领职位的彭迪思于同年12月中宣布参选,但于2004年1月以经费不足为由宣布弃选[9]。最后共有三人参选保守党党领,分别为哈珀、前安大略进步保守党内阁成员甘礼明及麦格纳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施当娜。在2004年3月20日举行的党领选举中,哈珀在首轮投票获得68.9%选票(67143票),压倒施当娜(22.9%、22286票)和甘礼明(8.2%、7968票)当选加拿大保守党党领[10]。
哈珀时期
[编辑]官方反对党(2004年-2006年)
[编辑]
自由党籍总理保罗·马丁(Paul Martin)于2004年5月(即哈珀当选保守党党领后两个月)宣布解散国会,并于同年6月28日举行联邦大选。保守党在哈珀领导下赢得众议院99个议席,而自由党则赢取135席并失去其多数政府地位,只能以少数姿态继续执政。
期间自由党卷入贪腐丑闻(即“赞助丑闻”),令该党支持度下滑。叶素斯列特(Ipsos-Reid)在戈梅利委员会(Gomery Commission)首份调查报告公开后进行的民调显示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支持度不相伯仲[11]。2005年11月24日,哈珀在众议院向执政自由党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在另外两个反对党魁人政团和新民主党的支持下于同月28日通过,自由党少数政府遂告倒台,新一场联邦大选则定于2006年1月23日举行。
执政党(2006年-2015年)
[编辑]
保守党在2006年联邦大选中赢取众议院308席中的124席,较自由党的103席为多,保守党在得到魁人政团的支持下借此以少数政府姿态上台执政,结束了执政长达13年的自由党政府。该届国会会期差不多长达三年,是加拿大历来任期最长的少数政府[12]。保守党政府的第一个财政预算产生了近140亿元的盈余,这个数字略高于马丁的自由党政府。 该预算还大幅增加了军事开支,并取消了对《京都议定书》和《基洛纳协议》的资助。 后来,政府推出了免税储蓄账户(TFSA)。 政府通过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除了保证退伍军人的平等并将他们称为“特殊公民”之外,还保证加拿大退伍军人事务部为退伍军人提供福利。 政府还通过了魁北克民族动议,该动议将“承认魁北克是统一的加拿大境内的一个国家”。尽管前身加拿大联盟过去有社会保守派倾向,但政府并未试图推翻马丁政府实施的同性婚姻法,也没有试图修改堕胎法。[13]
保守党和自由党、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之间的僵局导致了2008年联邦大选,保守党在2008年大选中再次赢得最多议席,但仍未夺得下议院过半数席位,哈珀因此第二度执掌少数政府。
2008年大选举行六个星期后,自由党和新民主党已部署向保守党少数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2008年-2009年加拿大议会危机),他们计划建立由自由党和新民主党主导的少数派联合政府(两党议席合共超过保守党议席但不过半),联合政府将得到魁人政团的支持直到2010年6月并且也得到绿党支持。如果保守党政府倒台,自由党领袖迪安将成为总理,直到2009年5月的自由党党大会。面对两个反对党夹攻,保守党指责自由党输打赢要和意图推翻大选结果,而民调亦显示保守党支持率不断上升,加拿大人确实不想更换政府。2008年12月4日总理哈珀向时任总督庄美楷提请将国会休会至2009年1月26日[14]。然而,2009年5月叶礼庭接替迪安出任自由党党领后,自由党改变初衷,在国会复会后取消提出不信任动议的计划[15],保守党少数政府因此得以继续执政。
在保守党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内,为了应对2007-2008年的经济危机,总理哈珀推出了经济行动计划,实施了大规模的个人所得税减税。然而,这些减税措施,加上应对金融危机的支出增加,使赤字增加至556亿加元——这是加拿大当时最大的联邦赤字。[16]自由党再于2009年10月向保守党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但动议在新民主党议员投弃权票的情况下被否决。[17]
2011年,加拿大选举局落案控告四名保守党党员,指他们在2006年联邦大选竞选活动期间超出法定竞选开支上限,因而违反加拿大选举法[18][19][20]。另一方面,下议院议长梅里根(Peter Milliken)于2011年3月9日裁定国际合作部长小田美波梨(Bev Oda)因更改政府文件而误导国会,而哈珀政府亦拒绝全面透露多项政策的细节和费用预估[21],两者因此违反国会特权并面临蔑视国会的控诉[22]。梅里根将此两项议题交予国会委员会审议,并将委员会呈交报告的限期定为同年3月21日,即保守党政府公布财政预算案的前夕。委员会裁定哈珀政府蔑视国会[23],自由党因此向哈珀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动议在另外两个反对领袖人政团和新民主党的支持下[24]于3月25日以156票对145票通过动议[25][26],哈珀领导的少数政府因而倒台。
2011年3月25日,自由党向哈珀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加拿大下议院以156票赞成,145票反对通过对哈珀总理领导的保守党少数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使之成为加历史上首个因“藐视议会”而下台的政府。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次日批准解散第40届议会。 加拿大第41届联邦大选初步统计结果5月2日晚揭晓,哈珀领导的保守党获得胜利,实现连续三届执政,并在总计308个选区中的166个选区获胜,超过了上届的143个选区,最重要的是超过了组成多数政府所需的155个选区,成功筹组23年来首个由保守党领导的多数政府。保守党领袖哈珀在自己所属的卡尔加里选区发表获胜感言时说,选民的支持使加拿大摆脱了持续不断举行选举的困局,掀开了稳定发展的新篇章。
在保守党政府的第三个任期内,哈珀政府让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并废除了长枪登记。外交政策方面,政府透过《反恐怖主义法》、启动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与欧盟谈判加拿大-欧盟综合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保守党也因加拿大参议院开支丑闻和2011年大选"舞弊"丑闻而引发争议。经济政策方面,政府启动了加拿大全球市场行动计划,透过扩大加拿大企业和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为加拿大人创造就业机会,并在2014年联邦预算中平衡预算,产生了5.5亿加元的小额赤字。
官方反对党
[编辑]第一次临时党领时期(2015年-2017年)
[编辑]2015年10月19日举行的大选中,保守党仅取得99个席位,落败于贾斯廷·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哈珀亦为败选负责而宣布辞去党领职务,结束12年的党领生涯。保守党党团于2015年11月5日选出安布丝为临时党领[27][28]。
根据《麦克林》杂志报道,该党全国委员会的一些成员最早在2016年5月就呼吁召开领导层大会。[29]然而,其他一些议员希望将投票推迟到2017年春季。[30] 2016年1月19日,该党宣布将于2017年5月27日选出正式党领。[31]
熙尔时期(2017年-2020年)
[编辑]
在2017年5月27日举行的保守党党领选举中,前任国会议长安德鲁·熙尔经过13轮投票后击败大热人选卞聂尔当选成为保守党党领[32]。
熙尔领导下的保守党优先考虑废除自由党政府的碳税、管道建设。如果他们在2019年组建政府,则在五年内平衡财政预算。熙尔是社会保守派;他个人反堕胎并反对同性婚姻,尽管像哈珀一样,他表示他不会推翻这两项法律的合法性。执政自由党于2019年卷入SNC-兰万灵事件后,一度惠及保守党在同年联邦大选的胜算。保守党在该届大选增添22个议席,得票比率也为众党之最,但自由党最终仍赢取少数政府地位继续执政。另一方面,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指保守党支付熙尔子女私校的部分学费,惹来争议。面对党内压力,熙尔于同年12月宣布辞任保守党党领[33][34][35],但留任至新任党领当选为止[36]。
奥图尔时期(2020年-2022年)
[编辑]

在2020年8月举行的保守党党领选举中,前任退伍军人事务部长艾林·奥图尔经过3轮投票后击败大热人选保守党创办人之一兼前任副领袖的彼得·麦凯(2004-2015)当选成为保守党党领。[37]尽管奥图尔以“真正保守主义”的口号竞选党领,奥图尔当选党领后开始将保守党推向中间主义。他在竞选党领期间反对自由党政府的碳税,但奥图尔于2021年4月改变了他的立场,转而提倡低碳储蓄账户。奥图尔支持堕胎并支持同性婚姻,其立场与哈珀和熙尔截然不同。
特鲁多解散国会触发了2021年9月的联邦选举,希望赢得多数政府,尽管在竞选过程中,奥图尔的保守党在民调中领先自由党。在竞选期间,奥图尔表示他将在未来10年内平衡预算,但改变了先前支持废除自由党政府“突击式”武器禁令的立场。保守党亦面对卞聂尔的右翼人民党挑战,奥图尔于竞选期尾段向人民党支持者拉票,谓人民党会分薄右翼票源,最终只惠及自由党[38]。保守党在该届大选再次败予自由党,但得票率则高于自由党,而奥图尔本人则再度在都灵选区连任众议院议员[39][40]。他于大选当晚表示会留任领袖[38],但其后保守党内部则就奥图尔去留出现分歧[41][42]。2022年1月31日,卡尔加里地区保守党籍国会议员本森(Bob Benzen)致函保守党党团主席里德(Scott Reid)要求举行领袖检讨选举,并获35名保守党籍国会议员署名支持[43][44]。经过秘密投票后,保守党党团以73票对45票通过罢免奥图尔[45][46][47][48]。奥图尔遂于同年2月2日即时卸任领袖[49],但留任都灵选区国会议员。原副领袖伯根接手成为临时领袖[50]。
奥图尔的领袖检讨选举 (不信任动议) | ||
信任 | 45 / 119 (38%)
| |
不信任 | 73 / 119 (61%)
|
第二次临时党领时期(2022年2月-9月)
[编辑]伯根作为临时领袖的职位将只持续几个月[51],新的领袖将于9月10日举行的保守党领袖选举选出[52]。参选领袖选举的有博励治[53]、刘易斯、庄社理[54][55]、巴伯 (Roman Baber)[56]、彭建邦[57]和艾齐森,其中博励治 (Pierre Poilievre) 为大热人选[58]。2022年7月5日,彭建邦由于涉嫌违反财务规定和加拿大选举法被保守党取消资格[59]。7月25日,博励治获前保守党总理斯蒂芬·哈珀支持成为新任党领。[60]
博励治时期(2022年至今)
[编辑]
2022年9月10日,博励治在首轮投票以过半数的68.15%压倒性击败前魁省省长庄社理(16.07%)成为保守党新任党领。[61]保守党在2022年11月提出了一项动议,要求审计联邦在COVID-19疫情时的支出,包括受到批评的ArriveCAN。该议案获得通过。随后审计员发现联邦政府“向不符合条件的个人多付了46亿美元”,以及“至少向个人和雇主支付了274亿美元”,后者则有待进一步调查。[62]2023年1月,博励治呼吁议会调查自由党政府与麦肯锡公司的关系,因为一份报告显示,在2015年自由党上台后,联邦合同的价值从220万美元增加到6600万美元。[63]
2023年6月19日举行了四个选区的补选,保守党占据了两个席位,两个都是保守党表现最强的农村选区。[64]2024年3月4日,保守党压倒性赢得已退休的前领袖奥图尔的都灵选区,间接证明各民调公司对保守党在安大略省的支持率已超越自由党是正确的。同年6月24日,保守党赢得了先前由自由党自1993年以来控制的多伦多—圣保罗选区。这标志着在博励治领导下,保守党首次赢得了先前由另一党占领的选区,并且代表保守党自2011年以来成功攻入多伦多等大都市的市中心,其势力在市中心外围的邻近都市区域将会比以往更强。[65]2024年9月16日,保守党在温尼伯的艾尔姆伍德—特兰科纳选区补选中以4%的轻微差距败于新民主党,新民主党守住了该席位。尽管如此两党得票率差距仅一千多票,代表以工人阶级为主的该区对保守党的支持大幅提升、以及新民主党因曾经和低民望的自由党政府联盟而损失形象。[66]
2024年12月9日,保守党再提不信任动议并得到魁人政团支持,但自由党获新民主党支持而未获通过。[67]
美加墨贸易战
[编辑]美国发起2025年美加墨贸易战后,博励治再次重申加拿大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并谴责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称其为“大规模、不公正且毫无正当理由的关税”。他要求政府立即结束国会休会状态并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对等关税,并用这些关税收入来帮助“受影响的工人和企业”。此外,他再次呼吁政府进行大规模减税,并推出其他经济刺激措施以应对危机[68]。他亦呼吁加强边境管制,例如:立即派遣加拿大军队前往边境、增加至少2000名边境特工,并将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权力扩展到整个边境,而不仅仅是过境点,以及安装高性能扫描器、边境监视塔和卡车无人机系统,以发现边境入侵行为。[69]2025年3月7日,博励治在记者会上称在特朗普永久取消所有关税之前,不应取消或推迟报复性关税。此前,加拿大财政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表示,因为特朗普再次推迟关税期限至4月2日,自由党政府也将报复性关税的期限推迟至4月2日。[70]
联邦大选后
[编辑]在2025年4月28日的联邦大选中,博励治领导的保守党在安大略省的大多伦多地区、一些工人阶级地区(如温莎和安省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及周边北部海滨地区有所收获[71] ,席位总数从120席增至143席,并取得了自2003年该党成立以来的最高民选票数,占总投票数的40%,议席成绩第二高,仅次于2011年联邦大选的多数派政府;然而,自由党在特朗普和美加关系的背景下赢得第四次连任组成少数政府,博励治则在渥太华卡尔顿选区败给了自由党候选人范载,是为历史上少有的主要政党领袖在自己选区被击败的情况。[72]卡尔顿是许多联邦公务员的住所,加上他过去对渥太华自由车队的支持、承诺削减公务员及政府开支,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他在该选区的落败。[73][74]尽管如此,他得到了保守党大部分党团的信任和前任内阁部长包括彼得·麦凯和贾森·康尼的支持。[75]他的竞选团队仍受到党员和议员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该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原因而非博励治本人。[76]
2025年5月2日,艾伯塔省巴特河—克劳福特选区众议院议员达米恩·库雷克自愿宣布辞职,以留下一个空缺议席让博励治在该选区参选以重新进入国会,博励治对库雷克的举动表示感谢。[77]5月6日保守党党团选出前领袖安德鲁·熙尔为反对党领袖暂代博励治。[78]
政治观点与立场
[编辑]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政党,具有复杂的政治传统和历史,联邦保守党经常被描述为“大帐篷”政党[79],其方式与联邦自由党类似,包括持有多种理念的成员和选民、想法和立场,尽管属于政治光谱的中右翼到右翼。[80][81] 从广义上讲,该党被定义为实践加拿大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模式。 一些政治观察家指出,该党的两个最主要的派别传统上代表红色托利和蓝色托利意识形态,[82]而其他人则认为,这些标签在该党内部的定义越来越少,而且这些术语往往被局外人使用。[83] 党内个人拥护的其他较小但明显的派系信念被媒体评论员描述为自由保守派、社会保守派、右翼民粹派和自由意志保守派。[84]
自2013年以来,该党对其政策进行了修改和扩展,包括以下内容。党纲中的政策不使用与此列表相同的标题。
- 文化
- 经济监管
- 对外政策
- 内政
- 政府开支
- 单一支付者医疗卫生系统
- 公共资助的医疗保健
- 公共退休金
- 简化政府服务
- 平衡财政预算立法
- 债务偿还
- 减少对大企业的赠款和补贴,包括取消对CBC的资助
- 执法
- 移民
- 生活问题
- 税收
2025年联邦大选
[编辑]
- 将最低所得税税率从15%降至12.75%。[85]
- 如果投资于加拿大企业,则免税储蓄账户年度缴款限额增加5,000元。[86]
- 废除整个自由党政府的碳定价法,包括针对企业和工业的碳税。[87]
- 任何出售资产的个人或企业和在加拿大再投资时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18个月。[88]
- 取消加拿大制造车辆的商品及服务税。[89]
- 为直接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临时贷款计划。[90]
- 两年内减少25%的官僚繁文缛节。[91]
- 每年削减100亿元的政府顾问支出。[92]
- 打击离岸避税天堂挽回每年高达10亿元的税收损失,并向举报人提供高达20%的追回税收收入。[93]
- 取消所有购屋者购买价值低于130万元的新房时缴纳的商品及服务税。[94]
- 推动加拿大各城市降低新房屋建设的开发费用,目标是让各市政府削减高达5万加元的新房屋建设经费,其中一半的损失由联邦政府补偿。[95]
- 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建造230万套新房,透过将联邦基础设施资金与15%的审批增幅挂钩,激励城市批准建造更多住房,出售11,000处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中的15%用于建造住房。[95]
- 废除自由党C-5法案和“抓后即放”的C-75法案,对大规模枪支走私犯、人口贩子和芬太尼贩运者强制判处终身监禁。[96]
- 加强对亲密伴侣暴力行为的处罚。[97]
- 政府会使用但书条款(《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33条)赋予法官权力,对被判犯有多项谋杀罪的人判处连续终身监禁,并且25年后不得假释。[98]
- 四年内每年平均预算2.5亿元用于资助毒瘾复健中心,关闭监督注射地点,并禁止注射地点在学校、游乐场和公园等地500米范围内设立。[99]
- 废除环境评估法,加速推进管道运输和采矿等资源项目。[100]
- 废除C-69法案,建立预先核准的能源走廊,加速全国重点能源基础建设计划,向纽马克特场销售加拿大自然资源。[101]
- 将迅速批准10个资源开采项目,包括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二阶段。每个项目只创建一份申请和一次环境审查,目标是在六个月内、最多一年内对申请做出决定。[102]
- 授予魁北克省根据国际流动计划选择大多数临时移民的权力。[103]
- 停止资助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英语节目,同时保留其法语节目。[104]
- 改善对退伍军人的支持。[105]
- 加强联邦问责法。[106]
- 终止联邦政府对塑胶吸管和购物袋等一次性塑胶制品的禁令。[107]
结构
[编辑]全国委员会
[编辑]保守党全国委员会是其“最高领导机构”[108],斯蒂芬‧巴伯(Stephen Barber)自2023年起担任全国委员会主席。[109]全国委员会有21个席位,其中安大略省4个,魁北克省3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个,艾伯塔省2个,萨斯喀彻温省2个,曼尼托巴省2个,大西洋省份4个,三个地区各1个。
保守党历来的基本盘在加拿大西部(特别是草原三省,即艾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分别占据了艾省34个众议院席位中的30个和萨省全部14个联邦席位[110])和安大略省农村地区。[111][112]保守党在魁北克省和大西洋省份往往较弱,特别是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以及爱德华王子岛。[113][114]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则激争较激烈,安省地位等同于美国的摇摆州。
历任党领
[编辑]图像 | 名称 | 任职时间 | 附注 |
---|---|---|---|
![]() |
约翰·林奇-斯汤顿 | 2003年12月8日-2004年3月20日 | 临时党领,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 |
哈珀 | 2004年3月20日-2015年11月4日 | 2004年-2006年间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2006年-2015年间兼任总理 |
![]() |
安布丝 | 2015年11月5日-2017年5月27日 | 临时党领,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 |
熙尔 | 2017年5月27日-2020年8月24日 | 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 |
奥图尔 | 2020年8月24日-2022年2月2日 | 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 |
伯根 | 2022年2月2日-9月10日 | 临时党领,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 |
博励治 | 2022年9月10日至今 | 兼任官方反对党领袖 |
历任副党领
[编辑]副党领由党领任命。
图像 | 名称 | 任职时间 | 附注 |
---|---|---|---|
彼得·麦凯 | 2004年3月22日-2015年11月4日 | 由哈珀任命 | |
![]() |
丹尼斯·勒贝 | 2015年11月18日-2017年7月21日 | 由安布丝(2015-2017)和熙尔(2017)任命 |
![]() |
丽莎·雷特 | 2017年7月21日-2019年11月28日 | 由熙尔任命 |
![]() |
艾蕾娜[115][116] | 2019年11月28日-2020年7月12日 | 由熙尔任命 |
![]() |
伯根[117] | 2020年9月2日-2022年2月2日 | 由奥图尔任命 |
![]() |
柏索[118] | 2022年2月6日-9月13日 | 由伯根任命 |
![]() |
兰兹曼[119] | 2022年9月13日至今 | 由博励治任命 |
![]() |
添·欧普[120] |
竞选成绩
[编辑]选举年分 | 得票数 | 得票率(%) | 领袖 | 议席 | +/- | 排名 | 参政情况 | |
---|---|---|---|---|---|---|---|---|
2004 | 4,019,498 | 29.63 | 哈珀 | 99 / 308
|
▲ 21 | ▲ 4.14% | ━ 第二 | 官方反对党 |
2006 | 5,374,071 | 36.27 | 124 / 308
|
▲ 25 | ▲ 6.64% | ▲ 第一 | 少数政府 | |
2008 | 5,209,069 | 37.65 | 143 / 308
|
▲ 19 | ▲ 1.38% | ━ 第一 | 少数政府 | |
2011 | 5,832,401 | 39.62 | 166 / 308
|
▲ 23 | ▲ 1.97% | ━ 第一 | 多数政府 | |
2015 | 5,578,101 | 31.90 | 99 / 338
|
▼ 67 | ▼ 7.72% | ▼ 第二 | 官方反对党 | |
2019 | 6,097,258 | 34.40 | 熙尔 | 121 / 338
|
▲ 22 | ▲ 2.61% | ━ 第二 | 官方反对党 |
2021 | 5,747,410 | 33.74 | 奥图尔 | 119 / 338
|
▼ 2 | ▼ 0.60% | ━ 第二 | 官方反对党 |
2025 | 8,113,494 | 41.31 | 博励治 | 143 / 343
|
▲ 24 | ▲ 7.57% | ━ 第二 | 官方反对党 |
参考文献
[编辑]- ^ Van Dyk, Spencer. Conservative party says nearly 679,000 members eligible to vote for new leader. CTV News. 29 July 2022 [29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9, 2022).
- ^ 10 Ways Harper Left His Mark On Canada. HuffPost Canada. August 26, 2016 [April 2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27, 2021) (英语).
- ^ The Harper Legacy. Angus Reid Institute. October 30, 2015 [April 2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27, 2021).
- ^ Dippel, Scott. As Stephen Harper leaves politics, record shows mixed results for Calgary. CBC. [May 2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6, 2021).
- ^ Payton, Laura. Harper appoints 7 new senators. CBC. [May 23,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7, 2018).
- ^ Harper and MacKay announce deal to unite the right. CBC News. 2003-10-16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Unite the right: Timeline. CBC News. 2006-02-02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Conservative party unveils new logo. CBC News. 2003-12-16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Wood, James; Varcoe, Chris. Jim Prentice: A career that changed Conservative politics. 《卡尔加里先驱报》. 2016-10-14 [2016-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7).
- ^ Tom Flanagan, Harper's Team. Montreal & Kingst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7, pg. 133
- ^ Grits Thrashed in Wake of Gomery Report. Ipsos-na.com. 2005-11-04 [201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2).
- ^ Duration of Minority Governments. Parliament of Canada. 2008-11-18 [2011-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 ^ Ivison, John. John Ivison: Andrew Scheer goes at his critics head-on over gay marriage and abortion. National Post. August 29, 2019 [February 5, 2022].
The Harper government was in power for a decade and there no attempts to change the laws on same sex marriage or abortion, he pointed out.
- ^ GG agrees to suspend Parliament: Harper. CBC. 2008-12-04 [200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 ^ Canada. Ignatieff okays budget, with conditions. The Globe and Mail. [201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8).
- ^ Deficit a record $50B as economy weakens. Toronto Star. May 27, 2009 [February 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5, 2022).
- ^ Canada's government survives non-confidence motion. 2009-10-01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9).
- ^ Canada Elections Act Charges Laid (新闻稿). Elections Canada. 2011-02-25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 Akin, David. PM shrugs off charges against Tories. Lfpress.com. 2011-02-25 [201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9).
- ^ Bruce Cheadle. Tory election allegations 'illegal' not administrative, prosecutor says. The Globe and Mail. 2011-02-28 [201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5).
- ^ MPs' report finds government in contempt. CBC News. 2011-03-21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4).
- ^ Laura Payton. PM on rulings: 'win some, lose some'. CBC News. 2011-03-09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 ^ Question of Privilege Relating to the Failure of the Government To Fully Provide the Documents as Ordered by the House: Report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Procedure and House Affairs. March 2011 [2011-04-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1-25).
- ^ Stephanie Levitz and Martin O'Hanlon, The Canadian Press:. Harper government set to fall Friday, setting stage for vote in early May. Globaltvcalgary.com. 2011-03-23 [201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CBC News. MPs gather for historic vote. CBC. 2011-03-25 [201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8).
- ^ Mayeda, Andrew. Harper government falls. Vancouver Sun. 2011-03-25 [2011-03-25].[永久失效链接]
- ^ Conservatives choose Alberta MP Rona Ambrose as interim leader. cbc.ca. [2016-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1).
- ^ International, Radio Canada. Rona Ambrose elected interim Conservative leader. rcinet.ca. [2016-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 ^ Paul Wells. Conservative caucus unrest mounts. Macleans.ca. [November 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5, 2015).
- ^ The Hill Times. Conservative MPs calling on party to hold leadership convention in spring 2017. hilltimes.com. October 29, 2015 [November 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31, 2015).
- ^ Next Conservative party leader will be chosen May 27, 2017, party says. National Newswatch. National Newswatch Inc. January 19, 2016 [January 1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28, 2016).
- ^ 選前大熱卞聶爾連贏12輪尾輪微輸 38歲「翻版哈珀」 爆冷當選保守黨領. 《星岛日报》加东版. 2017-05-28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 ^ Canada Conservative leader in surprise resignation. BBC News. 2019-12-12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 ^ Rabson, Mia. Conservative party in disarray over Scheer private school controversy. National Observer. 2019-12-15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英语).
- ^ MacCharles, Tonda. Andrew Scheer quitting as Conservative leader amid controversy. thestar.com. 2019-12-12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英语).
- ^ Connolly, Amanda. Conservative Leader Andrew Scheer resigns, vows to stay on until new leader chosen. Global News.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Erin O'Toole wins Conservative leadership race on the third ballot. National Post.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加拿大英语).
- ^ 38.0 38.1 Tunney, Catharine. Conservative Leader Erin O'Toole sticks with moderate message despite falling short. CBC New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1-09-20 [202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Turnbull, Sarah. Conservatives fail to dethrone Liberals. CTV News (Bell Media). 2021-09-21 [202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Flanagan, Ryan. Liberals return to Alberta, and 5 other surprises in the election results. CTV News (Bell Media). 2021-09-21 [202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Turnbull, Sarah. Conservatives divided on fate of O'Toole, as party's MPs call for unity. CTV News (Bell Media). 2021-09-26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Tasker, John Paul. Conservatives divided on what to do about Erin O'Toole after election loss. CBC New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1-09-23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 ^ Tasker, John. Conservative caucus revolt triggers vote on Erin O'Toole's leadership. CBC News. 2022-01-31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 ^ 35保守黨國會議員連署 迫使奧圖爾面臨信任投票. 《星岛日报》加东版. 2022-02-01 [2022-02-05].
- ^ Tasker, John Paul. Conservative MPs vote to remove Erin O'Toole as leader. CBC News. 2022-02-02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Caucus votes Erin O'Toole out as Conservative party leader. CP24. 2022-02-02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英语).
- ^ Boutilier, Alex; Connolly, Amanda. Erin O'Toole ousted as Conservative leader after caucus revolt. Global News. 2022-02-02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加拿大英语).
- ^ Taylor, Stephanie. Erin O'Toole voted out as leader by Conservative MPs. National Post. 2022-02-02 [2022-02-02] (英语).
- ^ Levitz, Stephanie. Erin O'Toole removed as Conservative leader in vote by MPs. The Toronto Star. 2022-02-02 [2022-02-02]. ISSN 0319-07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加拿大英语).
- ^ 奧圖爾遭罷免 女副手暫接掌. 《明报》加西网. 2022-02-03 [202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 ^ Turnbull, Sarah. Bergen says she will work to 'strengthen' conservative movement as interim leader. CTV News. 2022-02-03 [202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Over the next few months, my colleagues and I will be listening and acting.
- ^ Federal Conservatives to choose new leader Sept. 10. CityNews. 2022-03-02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保守黨黨魁選舉未正式開鑼 僅溥禮瑞明確表態有意參選. 《明报》加东网. 2022-02-08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劉易斯再競逐聯邦保守黨領袖莊社理彭建邦傳本周加入戰團. 《明报》. 2022-03-09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 ^ Jean Charest confirms he's running to lea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CBC News. 2022-03-09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 Independent Ontario MPP Roman Baber to enter Conservative party leadership race. CBC News. 2022-03-09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 Patrick Brown, mayor of Brampton, Ont., joins race to lead federal Conservatives. CTVNews. 2022-03-13 [202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英语).
- ^ Pierre Poilievre the favourite among Conservative voters to lead party in next election, poll finds. National Post. 2022-03-10 [2022-03-11].
- ^ Patrick Brown disqualified from Conservative leadership race, party officials say. CP24. 2022-07-05 [2022-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 ^ Aiello, Rachel. Pierre Poilievre wins Conservative leadership on first ballot. CTV News. September 10, 2022 [September 10,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 ^ Aiello, Rachel. Conservatives' Poilievre pushing for federal audit of ArriveCan app contracts. CTV News. April 7, 2023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 ^ Zimonjic, Peter. Poilievre calls for parliamentary probe of Liberals' relationship with McKinsey consulting firm. CBC. January 10, 2022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 ^ Liberals, Conservatives take 2 seats apiece in 4 federal byelections | CBC. CBC. [June 27,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美国英语).
- ^ Tasker, John Paul. Conservatives win longtime Liberal stronghold Toronto-St. Paul's in shock byelection result. CBC News. June 24, 2024 [June 27,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2).
- ^ NDP's Leila Dance wins Elmwood-Transcona byelection, holding on to party's stronghold seat, CBC News projects. cbc.ca. September 17, 2024.
- ^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liberal-government-survives-third-conservative-non-confidence-vote-1.7138316
- ^ John Paul, Tasker. Trudeau hits back at the U.S. with big tariffs after Trump launches a trade war. CBC News. 2025-02-02 [2025-02-02] (英语).
- ^ https://x.com/PierrePoilievre/status/1886470100313891061
- ^ Canada shouldn’t remove retaliatory tariffs until all U.S. tariffs gone, Poilievre says. CBC News. 2025-03-07 [202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4) (英语).
- ^ Liberals face disappointment in Ontario as Conservatives surge in GTA ridings. April 29, 2025 –通过The Globe and Mail.
- ^ Liberal Bruce Fanjoy topples Pierre Poilievre in Carleton. CBC News. April 29, 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9).
- ^ Pierre Poilievre didn't just lose his seat. He also likely lost his home. National Post.
- ^ Poilievre faces uncertain future after losing his own seat and failing to depose the Liberals. CBC.
- ^ Levitz, Stephanie. Prominent Conservatives back Poilievre as leader after riding loss
. The Globe and Mail. April 29, 2025 [May 1, 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 2025) (加拿大英语).
- ^ Conservatives expected to point fingers at Jenni Byrne during election post-mortem. National Post. May 6, 2025 [May 6, 2025].
- ^ Alberta MP to resign his seat to allow Pierre Poilievre to run in a byelection. Edmonton Journal. 2 May 2025.
- ^ Conservatives choose Andrew Scheer as interim Opposition leader. CityNews Toronto. May 6, 2025 [May 6, 2025].
- ^ R. Kenneth Carty. Big Tent Politics: The Liberal Party's Long Mastery of Canada's Public Life. UBC Press. 2015: 16–17 [November 23, 2020]. ISBN 978-0-7748-30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31, 2023). - (PDF cop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March 6, 2021,. - UBC Press, 2015)
- ^ Amanda Bittner; Royce Koop. Parties, El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Canadian Politics. UBC Press. 2013: 300 [November 5, 2018]. ISBN 978-0-7748-24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31, 2023).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aumerGold2015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Does Erin O'Toole's surge signal the return of Red Toryism?. September 2, 2021 [April 4,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5, 2022).
- ^ Ben Woodfinden: Red Tory vs. Blue Tory is nothing but a trap set by liberals. National Post. February 10, 2022 [April 4, 2022].
- ^ O'Toole's Conservative Party fracturing on eve of a federal election. August 10, 2021 [April 4,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5, 2022).
- ^ Poilievre pledges $14B annual income tax cut, saving average worker $900 a year. CBC News. [March 24, 2025].
- ^ Poilievre hopes TFSA top-up will help fight Trump tariffs. CTV News. [March 28, 2025].
- ^ Pierre Poilievre pledges to scrap carbon levy on industrial emitters. Toronto Star. 2025-03-17 [2025-03-17].
- ^ Conservatives promise to defer tax on capital gains to boost domestic investment. CTV News. 2025-03-31 [2025-03-31].
- ^ Poilievre pledges to eliminate GST on Canadian-made vehicles. Automotive News Canada. 2025-04-03 [2025-04-03].
- ^ Poilievre outlines tariff plan, proposes USMCA renegotiation. Investing.com Canada. 2025-04-03 [2025-04-03].
- ^ Poilievre pledges to cut bureaucratic red tape by 25% in next 2 years. Global News. 2025-04-05 [2025-04-05].
- ^ Poilievre pledges to cut government consultant spending by $10-billion a year. Global and Mail. 2025-04-20 [2025-04-20].
- ^ Poilievre promises to raise up to $1B by cracking down on offshore tax havens. CBC News. 2025-04-08 [2025-04-08].
- ^ Carney and Poilievre both vow to axe GST on new homes. Will it help?. Global News. [March 28, 2025].
- ^ 95.0 95.1 Poilievre to Push Cities to Cut Taxes on New Home Construction. Financial Post. 2025-04-10 [2025-04-10].
- ^ Conservatives promise $500B in extra economic growth, build 2.3 million homes. Western Standard. 2025-04-21 [2025-04-21].
- ^ Poilievre promises new Criminal Code offence for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CTV News. 2025-04-04 [2025-04-05] (英语).
- ^ Poilievre will use notwithstanding clause to pass law on consecutive murder sentences. CTV News. 2025-04-14 [2025-04-14] (英语).
- ^ Poilievre rolls out plan to get 50,000 people treated for drug addiction. CTV News. 2025-04-06 [2025-04-07] (英语).
- ^ Sarfraz, Abdul Matin. Poilievre vows to repe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law to fast-track resource projects | Canada's National Observer: Climate News. www.nationalobserver.com. 2025-03-07 [2025-03-30] (英语).
- ^ Conservatives promise national energy corridor to speed approval of key projects. CTV News. 2025-03-31 [2025-03-31] (英语).
- ^ Pierre Poilievre promises to speed up approvals for resource projects. Globe and Mail. 2025-04-07 [2025-04-07] (英语).
- ^ François Legault welcomes Pierre Poilievre's commitment to temporary immigration. Radio Canada. [March 28, 2025].
- ^ Trépanier, Antoine. Poilievre pledges to keep Radio-Canada alive after 'defund the CBC' promise. National Post. March 26, 2025 [April 4, 2025].
- ^ Poilievre visits Carney’s riding, announces help for military veterans. CTV News. April 12, 2025 [April 12, 2025].
- ^ Poilievre on plans to bring back accountability in government. CTV News. April 13, 2025 [April 13, 2025].
- ^ Poilievre promises to end ban on single-use plastic straws, other items. CTV News. April 18, 2025 [April 18, 2025].
- ^ Rana, Abbas. Conservatives elect former Hill staffer, two-term Nova Scotia national councillor Batherson as party president, 'and now the work begins'. The Hill Times. March 21, 2021 [March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1, 2021).
- ^ Bradley, Jonathan. Conservative national council elects Stephen Barber as new president. Western Standard. 2023-09-11 [202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6, 2024).
- ^ Party Standings in the House of Commons. House of Commons of Canada. [Apr 15,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8, 2021).
- ^ Voting Behaviour in Canada.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May 6, 2021 [Apr 15,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3, 2024).
- ^ Conservative Party.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Jul 1, 2011 [Apr 15,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26, 2024).
- ^ Farney, James. Conservatism in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3: 213.
- ^ Plamondon, Bob. Blue Thunder: The Truth About Conservatives from Macdonald to Harper. Key Porter Books. 2013.
- ^ 自由党14候选人齐集拉华裔票. 明声报.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 ^ 联邦自由党候选人莉雅泰勒与大多华人社区领袖会面,为大选蓄势. 加美财经.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 ^ 伯根臨危受命 任保守黨臨時黨領. www.singtao.ca. 星岛加拿大.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 ^ 駐加代表處舉辦台灣之夜 陳文儀籲共創雙贏. 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 ^ 影子內閣評議員會見中文媒體強調聯邦保守黨大選失華裔支持 半年內全面檢討及公開報告. www.mingpaocanada.com. 明报加拿大. [2022-09-14].
- ^ 保守黨博勵治任命核心團隊 魁省國會議員退黨獨立議政. www.mingpaocanada.com. 明报加拿大. [2022-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4).
外部链接
[编辑]- 保守党主页(英文)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加拿大保守党移民政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加拿大保守党移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