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级战舰
![]() 佛罗里达号(BB-30)
| |
概况 | |
---|---|
名称 | 佛罗里达级战舰 |
建造者 | |
使用者 |
![]() |
前级 | 德拉瓦级战舰 |
次级 | 怀俄明级战舰 |
建造期 | 1909年–1911年 |
运行期 | 1911年–1941年 |
完成数 | 2 |
损失数 | 1 |
退役数 | 1 |
技术数据 | |
船型 | 无畏舰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88英尺3英寸(26.9米) |
吃水 |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21 kn(39 km/h;24 mph) |
续航力 | |
载重 |
|
乘员 | 1,001名(军官及水手) |
武器装备 |
|
装甲 |
佛罗里达级战舰属于美国海军的无畏舰战舰,共建造两艘:佛罗里达号战舰与犹他号战舰。分别于1910年与1909年下水,并于1911年服役。与前一型的德拉瓦级战舰相比,体积略大,但在设计上大致相似。这是美国首个全装配蒸汽涡轮发动机动力系统的战舰级。在前一型“德拉瓦级”中,北达科他号战舰曾作为实验装配汽轮机,而德拉瓦号战舰则仍采用竖直式三段式蒸汽机。
两艘战舰均参与了1914年的维拉克鲁斯战役,当时各自部署了海军陆战队作为登陆作战部队。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艘舰均被派往欧洲。“佛罗里达号”被编入英国大舰队,驻扎于斯卡帕湾;1918年12月,她护送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前往法国参加和平谈判。“犹他号”则负责护航任务,驻守于爱尔兰,负责保护前往欧洲大陆的船队。
根据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两艘战舰均得以保留,并于战间期进行了大幅现代化改造,安装了防雷鼓包、改用燃油锅炉等改进措施,但根据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最终均被非军事化处理。其中“佛罗里达号”被拆解,“犹他号”则改装为无人遥控靶舰,后成为防空炮兵训练舰。犹他号于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遭日军攻击沉没,其船壳因陷入淤泥而无法打捞,现仍作为战争纪念长留港底。
设计
[编辑]佛罗里达级为1906年至1919年间共建造的10个不同级别中第三型,共计22艘战舰服役。当时美国新式无畏舰的设计,既借鉴了前无畏舰的经验,也观察了外国设计,因为在该级战舰设计时,美国尚未有无畏舰服役—所有美国无畏舰当时都处于建造或设计阶段。[1] 美国的主力舰设计亦深受海军海军战争学院进行军事演习的影响。上校威廉·索登·西姆斯领导的一场改革运动,将战舰设计权交由美国海军总会。[2]
这批战舰较前一型的德拉瓦级战舰有所改进。它们的机舱空间扩大,可容纳4台柯蒂斯或帕森斯生产的蒸汽轮机。更宽的船幅提高了横向稳定性,弥补了“特拉华级”在这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改善浮力并减少船体应力。[3] 舰只配备了新型5吋51倍径火炮口径副炮,这些副炮均安装于防护较佳的舱侧,较以往的设计有更完善的装甲防护。[4] 该级战舰沿用了前一型“德拉瓦级”的大型全封闭指挥塔,此举乃参考了1905年对马海峡海战的经验,有效降低了指挥部位遭受攻击的风险。[5] 总体而言,这批战舰的装甲防护比同期英国战舰更为完善,但在战间期均进行了多次改装。
基本特征
[编辑]佛罗里达级战舰水线长度为510英尺(160米),全长为521英尺6英寸(158.95米);船宽为88英尺3英寸(26.90米),平均吃水深度为28英尺6英寸(8.69米)。标准排水量为21,825 long ton(22,175 t),满载排水量达23,033 long ton(23,403 t)。[4] 相较于前型“德拉瓦级”,排水量约增加了2,500 long ton(2,500 t)。[5] 此外,舰只的上层建筑也进行了部分重新布局,包括更换了格构桅杆以及烟囱的位置。[6] “佛罗里达级”舰只编制为1,001名军官与水手。[5] 更宽的船体使得舰只拥有较高的横向稳定性,使得即便配备较大口径的中型主炮,也不会因重心过高而产生不利影响。[7]
其中,“佛罗里达号”曾试验性地配备了一个比当时标准更大的桥楼,以容纳全舰及火控人员,并获得额外装甲保护;而“犹他号”则在标准桥楼顶部增设了一座厚装甲火控塔。前者的设计效果极佳,以致于后来在拟定内华达级时,原本计划将桥楼与火控塔分开,但最终选用了类似“佛罗里达号”那样较宽敞的桥楼。[8]
两艘舰于1925年至1927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其中一项改进是加装了防雷鼓包,以增强水下损伤的抵抗力—这使得舰体宽度增至106英尺(32米)。[6] 此外,舰只将后部的格构桅杆拆除,改用单一桅杆取代。在3号主炮塔上则装设了一部飞机弹射器。[5]
推进系统
[编辑]该级战舰采用四轴帕森斯汽轮机推进;蒸汽则由12座巴布柯克-威尔科斯公司燃煤锅炉供应。这些引擎总功率达28,000 shp(20,880 kW),使舰只最高航速可达21 kn(39 km/h)。在海上试航期间,“佛罗里达号”在40,511 shp(30,209 kW)功率下测得航速为22.08 kn(40.89 km/h;25.41 mph);而“犹他号”的汽轮机仅产生27,028 shp(20,155 kW)功率,但仍能推动其以21.04 kn(38.97 km/h;24.21 mph)航速前进。[9] 不过,两艘舰的机舱与锅炉配置沿用了“德拉瓦级”的布局:引擎室设置于后主炮塔之间,而蒸汽管线则从中部锅炉房经由舰内穿越至背负式炮塔下方。[10] 舰只在10节巡航时的航程为5,776 nmi(6,650 mi;10,700 km)。[4][7]
由于机舱经过加长以容纳更大功率的帕森斯汽轮机,必须取消了后部锅炉房;因此烟囱间距比“德拉瓦级”更为接近。[7] 为了在扩大锅炉房宽度(增宽4英尺)的同时确保水下及燃煤舱的保护,舰体整体被设计得比“德拉瓦级”宽3英尺。1925至1927年间,“佛罗里达号”与“犹他号”均进行了改造,将原烧煤锅炉更换为4座怀特-福斯特燃油锅炉,借此减少锅炉数量,并将双烟囱整合成一座较大的烟囱。[5]
武器装备
[编辑]
主炮
[编辑]原计划该级舰装配八门正在研发中的14吋45倍径舰炮,并采用前后超级火炮塔布局。不过,由于此型炮直到1914年才服役,故最终仍保留了从特拉华级沿用的五座双联炮塔,共十门12吋45口径Mark5炮。[11] 这些炮塔采用Mark 8炮房,其仰角范围为-5°~15°。主炮射速约为每分钟2至3发,发射870磅(395千克)重的炮弹,可选用穿甲弹(AP)或普通弹,但由于普通弹至1915年已过时,生产也随之停滞。每发炮弹的推进药包重310磅(141千克)(以真丝袋包装),发射时炮口初速约为2,700 ft/s(823 m/s)。预计每门主炮可连续射击175发后须更换炮管。两艘舰各自携带100发炮弹,合计1,000发。当主炮以15°仰角射击时,射程可达约20,000 yd(18,288米)。[12]
不幸的是,该级舰沿袭了特拉华级炮塔布局所带来的一些局限:前方两座炮塔(编号1与2)以超级火方式重叠安装,而后部则有三座均沿中心线排列的炮塔。最靠后的炮塔(编号5)安装在主甲板上,向后开火;紧邻其前的炮塔(编号4)安装在主甲板上,但只能对侧面开火,无法向前或向后射击;位于中间的炮塔(编号3)处于后方超级火位置,但当下方炮塔的火炮朝前时,其则无法向后射击。这使得在舰只后部仅剩下装有一对12英寸炮的最末炮塔来覆盖射程。[5] 此外,由于机舱设置在后超级火炮塔与其下方炮塔之间,蒸汽管线不得不从锅炉房经由编号3炮塔的弹药库延伸至机舱,后来发现这些热管线可能导致弹药库温度升高,影响弹药性能。这一设计缺陷在部分英国无畏舰上亦曾出现,但从结构上难以避免。[13]
其他武器
[编辑]
最初C&R提议为这批舰只装配6-英寸(152-毫米)副炮,并以6.5英寸(165 mm)厚的舱侧装甲加以保护,这将是从Delaware级沿用装甲设计中的唯一改变。不过,由于对副炮舱侧碎片防护和烟气排放的顾虑,最终改采新型5吋51倍径火炮炮。[14] 共装配16门此型武器,每门均独立设置于舱侧。[6] 这些炮发射一枚重50磅(23千克)的穿甲弹,初速约为3,150 ft/s(960 m/s),射速约为每分钟8至9发。该炮最大可降至-10°仰角、最高可抬升至15°,炮塔可旋转约150°范围。[15]
1917年,佛罗里达号与犹他号各自增设了两门3吋23倍径火炮以作为防空武器;1926年至1928年间,此数量增至八门。这些炮发射重16.5磅(7千克)的炮弹,初速约为1,650 ft/s(503 m/s),最大射程约8,800 yd(8,047米),最大射高达18,000英尺(5,486米)(75°仰角),射速介于每分钟8至9发之间。[9][16]
此外,该级舰还配备了两个21-英寸(533-毫米)浸没式鱼雷管,各自安装于舰体两侧。鱼雷全长约16.4英尺(5米),携带约200磅(91千克)战包,射程约4,000 yd(3,658米),巡航速度约26 kn(48 km/h;30 mph)。[17]
装甲
[编辑]该级舰的装甲布局大致延续特拉华级的设计。舰侧纵向装甲带在重要区域的厚度为9至11英寸(229至279 mm);舱侧装甲(casemate)则为8、10英寸(203、254 mm)。[18] 经过改造后,部分舱侧炮座被移至上层建筑,其装甲厚度仅为5英寸(127 mm)。包围主炮塔的炮座装甲厚度介于4、10英寸(102、254 mm)之间:面向较易遭受炮击的一侧采用较厚装甲,而炮塔前后部分则为了节省重量而采用较薄装甲。炮塔本身的装甲厚度为12英寸(305 mm);指挥塔装甲厚度为11.5英寸(292 mm);而舰甲板则从2至1.5英寸(51至38 mm)略为减薄。[18]
建造
[编辑]佛罗里达号(订购编号“Battleship #30”)于1909年3月9日在布鲁克林造船厂动工,1910年5月12日下水,下水后进行装配工程,1911年9月15日竣工并入列美国海军。犹他号(订购编号“Battleship #31”)则于1909年3月15日在纽约造船厂(位于新泽西州卡姆登)动工,其进度较“佛罗里达号”姊妹舰迅速,于1909年12月23日下水,并于1911年8月31日竣工入列。[4]
服役历史
[编辑]舰名 | 舰只编号 | 建造厂 | 动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退役日期 | 结局 |
---|---|---|---|---|---|---|---|
佛罗里达号战舰 | BB-30 | 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09年3月8日 | 1910年5月12日 | 1911年9月15日 | 1931年2月16日 | 1931年于费城拆解 |
犹他号战舰 | BB-31 | 肯顿纽约造船厂 | 1909年3月9日 | 1909年12月23日 | 1911年8月31日 | 1944年9月5日 |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空袭沉没 |
佛罗里达号
[编辑]
“佛罗里达号”参与了1914年的韦拉克鲁斯战役 (1914年)。当时她与姊妹舰“犹他号”率先抵达登陆现场;1914年4月21日,两艘舰分别由“佛罗里达号”舰长率领,登陆约1,000名水手与陆战队。战斗持续了3天,“佛罗里达号”与“犹他号”登陆部队共遭受94人伤亡。[4][19]
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佛罗里达号”被派往欧洲;其于1917年12月启航。抵达北海后,她被编入英国大舰队。[19] 该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九战舰分队,由少将休·罗德曼指挥,于12月7日抵达后被分配至大舰队第6战列巡洋舰中。在与英国舰队进行训练演习后,第6战列巡洋舰被指派执行前往斯堪的纳维亚海域的护航任务。[20] 战争结束后,1918年12月,该舰护送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前往法国参加《凡尔赛和约》谈判;随后于同月返回美国,并参加在纽约港举行的胜利阅兵。[19]
战后,佛罗里达号返回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主要活动范围在美国东海岸及中美洲。1920年7月,她被重新编定舰只编号为“BB-30”;同年12月,她随同美国国务卿班布里奇·科尔比展开一趟围绕加勒比及南美的外交访问。作为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下得以保留的最老战舰,“佛罗里达号”于1920年代中期接受了大规模改造与现代化升级。改造出厂后,她被指定为指挥舰,隶属于美国舰队旗舰,并在随后数年间执行一系列训练航行任务。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该舰最终被决定退役,1931年2月退役后被拖往费城海军船坞进行拆解。[19]
犹他号
[编辑]
犹他号最初隶属于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1913年,她曾执行一次前往地中海的友好访问。[21] 此外,犹他号也参与了维拉克鲁斯战役,与姊妹舰“佛罗里达号”并肩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亦执行了前线任务,虽然并未编入英国大舰队。自1918年9月起,“犹他号”驻扎于爱尔兰班特里湾,负责执行前往欧洲的护航任务。[4][5]
战后,“犹他号”再次服役于大西洋舰队;1921至1922年间,她曾驻扎欧洲。1924至1925年间,该舰曾执行一次前往南美的友好访问。返回美国后,她进入干船坞进行大规模改造。完成改造后,她被编入侦察舰队。1928年底,该舰曾驶往南大西洋,接回当时正由南美多国进行大使级访问的当选总统赫伯特·胡佛。[21]
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犹他号最终被排除在前线服役序列之外。1931年,她被拆除主炮,改装为无人遥控靶舰,并重新编号为AG-16,在此身份下服役至1941年。1935年,她再次进行改造,装设了一座四联装28毫米75倍径高射机炮防空炮,以进行新型武器的试验与研发。随后,她继续以靶舰身份服役,并于1941年增设数门额外防空炮以提升训练效果。1941年,她被调派至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守于珍珠港。正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犹他号遭到两枚鱼雷攻击,船体倾覆并沉没。数年后,其船壳部分被搁正后拖至靠近福特岛的位置,但最终因打捞失败而永久留于港底。[21]
注释
[编辑]- ^ Friedman 1985,第96页.
- ^ Friedman 1986,第105页.
- ^ Friedman 1985,第71页.
- ^ 4.0 4.1 4.2 4.3 4.4 4.5 Friedman 1986,第114页.
- ^ 5.0 5.1 5.2 5.3 5.4 5.5 5.6 Hore,第57页.
- ^ 6.0 6.1 6.2 佛羅里達級(BB-30與BB-31),1909年建造計劃. 海军历史与遗产司令部. 2001年3月26日 [2016年6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1月28日) –通过HyperWar基金会.
- ^ 7.0 7.1 7.2 Friedman 1985,第74页.
- ^ Friedman 1985,第72–73页.
- ^ 9.0 9.1 Breyer,第201页.
- ^ Friedman 1985,第72页.
- ^ DiGiulian, Tony. 14英寸/45倍徑(35.6厘米)Mark 1、2、3及5型. Navweaps.com. 2008年3月27日 [2012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8月29日).
- ^ Friedman 1985,第65页.
- ^ Friedman 1985,第71–72页.
- ^ 18.0 18.1 Friedman 1986,第113–114页.
- ^ 19.0 19.1 19.2 19.3 Havern.
- ^ Halpern,第404–405页.
- ^ 21.0 21.1 21.2 DANFS Utah.
参考资料
[编辑]- Breyer, Siegfried. 《1905-1970戰列艦與戰鬥巡洋艦》. 花园城: Doubleday and Company. 1973. ISBN 978-0-385-07247-2.
- Cressman, Robert J. 《猶他號(戰艦31號)》. 美国海军军舰辞典. 美国海军部历史与遗产司令部. 2019年5月18日.
- Friedman, Norman. 《美國戰列艦:設計歷史圖解》. 安纳波利斯: 海军学院出版社. 1985. ISBN 978-0-87021-715-9.
- Friedman, Norman. 美國.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1906-1921年世界各國軍艦》. 伦敦: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6: 105–133. ISBN 978-0-85177-245-5.
- Halpern, Paul G.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軍歷史》. 安纳波利斯: 海军学院出版社. 1995. ISBN 978-1-55750-352-7.
- Havern, Christopher B. 《佛羅里達號(戰艦30號)》. 美国海军军舰辞典. 美国海军部历史与遗产司令部. 2016年6月8日.
- Hore, Peter.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列艦》. 伦敦: Southwater Books. 2006. ISBN 978-1-84476-377-1.
延伸阅读
[编辑]- Friedman, Norman.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軍武器》. Seaforth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OCLC 7518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