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Twylaaa/郭一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郭一男(1931年12月14日—),本名郭炳林,是一位橫跨臺灣日治時期和民國時期的台南音樂人。自小熱愛音樂的他,加入了文夏的「夏威夷樂團」,從此開啟音樂之路。而如今九旬高齡的郭一男先生依舊活躍於音樂界,成立了「郭一男滑音吉他樂團」,定期在赤崁樓台南文化中心表演,繼續發揚臺灣歌謠。

生平經歷[编辑]

童年時期[编辑]

郭一男的家族位於台南麻豆,但因郭一男的父親是小妾所生之子,而搬出來居住[1]。1931年,郭一男於台南關帝港(臺南市五條港的支港之一,今臺南市中西區開基武廟附近)出生[2],而當時的台灣正處於日治時期

郭一男五、六歲時,他們一家住在四草鹽埕一帶的鹽業專賣局日本人宿舍中。而六歲的他已能用口哨吹出兒歌和日本軍歌的旋律[3]。1940年,他就讀本淵寮公學校並當上班長,但因父親換工作,只讀了一個學期後搬到高雄苓雅寮,入讀青葉公學校(今苓雅國小)。然而因父母感情不和,升上二年級後又跟著母親搬回台南鹽埕町,改讀末廣公學校(今進學國小)[2]

1941年,三年級的郭一男才開始學到流行歌,但因為當時戰爭已經開始了,流行歌並沒有很多,仍以唱軍歌為主。郭一男因家裡沒有收音機,所以都是透過聆聽家裡有收音機的人所唱的流行歌來學習,他在十一歲時學會的第一首演歌〈波止場気質〉,正是聽住日本人家裡的姊姊唱才學會的,直到後來母親買了橫笛給他,郭一男才擁有了第一個樂器。

少年時期[编辑]

1944年,因應大東亞戰爭,日本政府實行「疏開」政策,郭一男和母親及姊姊搬去永康。雖然他的數學成績優異,但因家境貧困,而放棄去就讀台南高商。後來其父親失業,與母親吵架去當了日本軍伕。

公學校畢業後,郭一男進入了免學費的軍事教育學校。1945年,永康遭空襲,學業未完成的郭一男隨母親搬回佳里。不久後,他們接到父親戰死高雄的消息,那年郭一男十三歲。[2]

戰後,郭一男與母親和姐姐搬回台南五條港租住在看西街(今仁愛街)。母親開始包菜粽擺攤,郭一男則負責賣甘蔗。他也曾賣過米粉麵、魚乾和菜粽等,但生意都不好。直到1943年開始賣茯苓糕,生意才逐漸穩定,但只在冬天興盛,夏天仍須另找生意[4]。而當時熱愛音樂的他,也常在彈中山琴的人旁邊擺攤,以此借樂器來彈。

青年時期[编辑]

1951年,20歲的郭一男決心不再擺攤,去應徵了「製本部」的工作,負責推裁紙機。半年後,他因咳嗽和咳痰被誤診為肺結核,便辭職靜養,開始在路邊出租漫畫和擺放彈珠台。後來,他再次看診才發現是被誤診,便前往東門製本所應徵裁紙師傅,但因操作不熟練被辭退,再度回到新街頭賣蜜餞。

後來,郭一男被前製本所的大師傅收為學徒。操作了半年後,他發現手摺簿的利潤高,便開始自製手摺簿,並請印刷所印製,再賣給位於中正路上的「台南書局」。半年內,他成功創立了紫雲製本所,並於1954年買下第一間房子。

同時,郭一男沒有忘記音樂。賣茯苓糕時,他常在安平路(現在的民生路)與西門路交叉口擺攤,聽到肥皂店(今郭婦產科)老闆弟弟彈奏夏威夷吉他後,便愛上了這種樂器,因此報名加入「文夏夏威夷樂團」,也為文夏的第一張台語唱片擔任夏威夷吉他伴奏。隨著文夏成名,郭一男也隨團到各地表演,專任文夏的夏威夷吉他伴奏樂師。

成年時期[编辑]

1957年亞洲唱片成立後,郭一男受邀擔任輕音樂團樂師[2]。隨著他和文夏的知名度逐漸上升,文夏設計製作了「歌本」。當時的郭一男發現市面上的歌本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結合自身印刷經驗,於1958年4月出版了第一期改良版歌本,並以「臺灣歌謠研究所」名義編印[3]。這種改良歌本大受歡迎,讓郭一男看到了其發展潛力,於是他辭去亞洲唱片的工作,專注於編製歌本的事業。

壯年時期[编辑]

離開亞洲唱片公司後,郭一男於1960年在台南市新生街七號之一(現今為台南市永福路一段66號)創辦了「南星歌謠音樂教室」,開辦歌唱班,並邀請洪一峰到台南教唱。在教學過程中,郭一男發現洪一峰唱歌很有特色,便推薦他進入亞洲唱片公司。

1963年5月,郭一男取得「日本歌謠學院通信部」的畢業證書,並將日本流行的歌謠創作曲傳播至台灣。同年10月,洪一峰因爆紅選擇回到北部和其他唱片公司合作,導致亞洲唱片負責人蔡文華對郭一男不諒解,後期不再合作[3]

1963年,郭一男創辦「南星唱片出版社」,並幫助學員王秀如發行唱片。當時台語流行歌以日語歌翻唱為主,郭一男親自挑選日本歌曲改編,再交由好友編詞。在南星唱片興盛時期,郭一男也以筆名「古意人」改編多首歌曲,並找來在亞洲唱片認識的樂師朋友伴奏、錄音。

1973年,郭一男在台北開設「南星音樂教室」分店,在北部表演並等待出國表演機會。南部的「南星唱片出版社」與「南星歌謠音樂研究社」則由當時的太太管理、賣舊唱片。但因1960年代國民政府逐漸禁止台語歌曲,郭一男的事業受到限制,為尋找演出舞台,他開始另謀出路。

1974年,郭一男加入「出國演藝團——台灣秀」,演出形式多樣並以台灣人自創的暢銷歌曲為主,如《望春風》、《雨夜花》等,也受到日本觀眾的認同。同年,歌本事業停止運作,郭一男開始帶著南星歌唱班的學員至日本演出。

中年時期[编辑]

1983年,51歲的郭一男和其學員蔡冰冰(本名:蔡素娥)結婚。

1984年時,在公園路延平市場對面開設了「南星卡拉OK」。但因郭一男夫妻同時在東帝士經營「新娘村」的棚內租借婚紗生意,故將卡拉OK託付給親戚接手。

而在演藝團的事業告一段落後,郭一男成立了「郭一男滑音吉他團」,表演吉他滑音、拉丁、夏威夷、日本歌曲。

老年時期[编辑]

2003年郭一男在永福路上自宅開設了「郭一男音樂社」教唱歌曲,以及「歌姬卡拉OK」白天提供咖啡茶點,晚上八點後有賣酒。此外,郭一男帶領「郭一男滑音吉他樂團」每月於臺南赤崁樓演出,同時也至台南文化中心不定期演出,持續地推行台語音樂文化。

事業[编辑]

紫雲製本所[编辑]

紫雲製本所為郭一男二十歲(1951)時設立之印製廠,LOGO為上面飄著一朵雲的地球。取名為紫雲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候臺南有一首歌,歌詞中有「紫雲のかなだ,日わスミ です……紫雲的那一邊,太陽很清亮」,因此得名。而隨著公司的發展,原先只做臺南市生意的郭一男,也開始出貨到其他地方,以印帳簿、日記簿、 洋裁簿等業務為主[2]

南星歌本[编辑]

歌本,又稱歌仔冊[5],最初是手寫歌譜及歌詞,配有手繪插畫。在當時,歌本是歌迷的必備工具,也是歌星的宣傳平台,封底附有點唱單,供歌迷寄至電台點歌。[3]

郭一男在亞洲唱片公司擔任樂師時,看到文夏為自己設計並印刷的歌本《新台灣流行歌選》。他認為該歌本過大且市面上的歌本薄且排版雜亂,於是決定親自製作。於1958年4月出版了第一期改良版歌本《臺灣流行歌曲--文夏歌唱集》,設計為方便攜帶的「口袋型」歌本,並有彩色封面及插圖。

郭一男的歌本外觀精美,並不斷調整設計以滿足大眾需求,使無樂理知識的歌迷也能看懂,歌本中還有當紅歌星的簡介和廣告[3]。最初以寄賣方式在「學興書局」銷售,銷量極好,讓許多書局願意借出出版權讓他出版歌本。看好歌本市場的他,便從亞洲唱片公司離職,專心製作歌本,並與「文林書局」合作,封面加註「郭一男編選」。他的歌本編印名稱從「臺灣歌謠研究所」到「南星歌謠音樂教室」,再到「南星歌謠音樂研究會」,最後為申請牌照改名為「南星歌謠音樂研究社」[6]

這種改良的口袋型歌本,被稱為「南星歌本」,以優良品質獲得好評,持續出版到1974年才停止製作。

南星歌謠音樂教室[编辑]

1959年,郭一男離開亞洲唱片公司後,於次年在台南市新生街七號之一(今台南市永福路一段66號)創辦了南星歌謠音樂教室,專門教授歌唱與吉他。他還在自己出版的歌本上刊登廣告招生。1961年,南星歌謠音樂教室更名為「南星歌謠音樂研究社」。

初期的學生中,較出名的有藍虹、烏金和陳和平。隨著學生人數增多,每期報名人數都達三百人以上,使教室空間不敷使用,於是1962年在學生王秀如的父親幫忙下,進行了教室翻修工程。而有一些外地學員為省房租,直接睡在南星三樓教室的舞台上。[3]

南星音樂教室由專家親自指導歌唱、吉他與舞蹈[7],聘請洪一峰、林世芳、黃銀樹、林海擔任歌唱班指導老師,郭一男則教導吉他。星期一、三、五教唱歌,共兩小時:一小時教唱歌基礎,一小時教新歌;星期二、四、六安排學員演唱實習,表現優秀者有機會灌錄唱片和從事音樂職業。南星音樂教室成為歌星的培訓基地,如方瑞娥、王秀如、林峰、林海、林世芳、龍飄飄等皆從該音樂教室培訓出來並發片。[7][8]

南星唱片[编辑]

1963年,郭一男創辦了「南星唱片」,為南星音樂研究社的學員提供發展平台。當時台語流行歌市場以日語歌翻唱為主,南星唱片也主要翻唱日本曲,以旋律好記、好唱,歌詞口語化、簡單,再加上符合社會文化背景和音韻和諧為創作要點。共錄製了28張唱片,238首歌曲[3]。郭一男會將自己栽培的歌星照片與簡介刊登在歌本,並介紹近期將要灌錄的新歌曲,使南星唱片迅速打開知名度,培育出方瑞娥、王秀如、林峰、林海等知名歌手[9]

1963年,南星唱片推出首張專輯,主要以王秀如為主,包括〈台北迎城隍〉、〈思戀的故鄉〉、〈賣花女之戀〉、〈寶島小姑娘〉、〈心愛的媽媽〉,以及郭一男的〈無緣的要出嫁〉、林峰的〈酒場悲戀歌〉、簡元峰的〈留戀的港都〉,廣受好評。

1967年,阿哥哥風潮興起,郭一男於同年8月錄製了方瑞娥和林峰的《台語流行歌轟動曲阿哥哥歌唱集》。他還小量製作「飛龍集」和「南友唱片」系列作品,專門給南星學員灌錄唱片,並在其中收錄方瑞娥或林峰的歌曲以帶動買氣。南星的歌星重新翻唱一些當下熱門歌曲,未被選上灌錄唱片的學員也可自行負擔成本錄製。此外,學員也可接片場廣告賺錢。

南星卡拉OK[编辑]

1984年,郭一男的妻子蔡冰冰相中了卡拉OK店的生意,便在公園路延平市場對面開設「南星卡拉OK」[4]為當時台南的第二家卡拉OK店。引進了日本的雷射唱片,結合新穎的設備和複合餐飲。後來將卡拉OK的生意託付給親戚接手,共經營了五、六年。

「新娘村」婚紗攝影[编辑]

1984年,郭一男在東帝士百貨二樓經營「新娘村」的婚紗攝影事業,直接進駐於百貨公司內,提供租借禮服,棚內攝影的服務,現已停業。

代表作[编辑]

  • 〈臺北迎城隍〉發行於1963年,以台灣地名廟宇表現出的地方感來編詞,為南星所發行的第一張專輯主打歌。[3]
  • 〈無緣的要出嫁〉發行於1963年,翻唱自〈潮來船頭さん〉,以鄉下種田男子的心境描寫,敘述愛人愛上了都市男人的心酸。[3]
  • 〈舊皮箱的流浪兒〉發行於1967 年,由〈姑娘當青春〉改編而來。當時的台灣正從中期農業社會逐漸轉型為工業社會,這首歌唱出了異地工作年輕人的心聲,風靡全臺。[3]
  • 南都夜曲〉發行於1967年,為〈南京夜曲〉改編而來,主要描寫酒家女的心聲,歌詞中提到了不少與台南有關的元素,可以從中看出郭一男對於台南這塊土地的歸屬感。[3]
  • 〈最後的火車站〉發行於1986年,不但反映出火車的進化紀錄,也反映台灣60年代的女性,在面對愛情失意時的脆弱形象。[3]
  • 〈古錐的台灣話〉發行於1994年,歌詞介紹台灣地方腔調的不同,帶出關廟茄萣,兩個地方名產特色。[3]

獲獎紀錄[编辑]

臺南市卓越市民獎(2020年)

為了表揚郭一男的精神及對臺灣流行音樂奉獻,由黃偉哲市長親手頒贈「卓越市民」匾額。[10]

參考資料[编辑]

  1.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南臺灣音樂人物口述歷史影音-郭一男-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4-05-14]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歷史臺灣第12期:次專號 聽覺文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05-14] (中文(臺灣)).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郭一男歌謠事業與台灣社會文化之互動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4-05-13]. 
  4. ^ 4.0 4.1 中華民國文化部. 南臺灣音樂人物口述歷史影音-郭一男-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4-05-13] (中文(臺灣)). 
  5. ^ 石計生教授. 臺灣流行音樂家, 戰後歌仔本的先驅者:郭一男先生訪談錄 - 後石器時代 The Postoner Era. 2013-08-29 [2024-05-13] (中文(臺灣)). 
  6. ^ 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一般搜尋. pmdb.taipei. [2024-05-13]. 
  7. ^ 7.0 7.1 1980年代前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與流通─以呂金守為例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4-05-13]. 
  8. ^ 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音樂人口述歷史. pmdb.taipei. [2024-05-14]. 
  9.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南》郭一男為台灣歌謠奉獻 獲頒卓越市民 - 臺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0-10-28 [2024-05-13] (中文(臺灣)). 
  10. ^ 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臺南市政府. 2019-01-08 [2024-05-13].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