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Rowe Wilson Frederisk Holme/中文維基語錄格式手冊草案備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式手冊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些準則、方針,使得所有詞條的編輯風格變得一致。以下的規則並沒有聲明不能變動,也不暗示這些規則比其他方式都要好,但如果所有人的編輯方式都一致,維基詞典會更易於閱讀和使用,並讓撰寫和編輯變得更加方便。《芝加哥格式手冊》(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裡面的話應得到注意:

雖然該格式手冊的要求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在添加語錄、諺語以及演講時要務必追求準確達意。在加入有關語錄内容之前,您可能還需要提前瞭解維基語錄:引用限制以防止不恰當的内容被加入。

條目命名[编辑]

條目的名稱應當以被記錄者為準,並直接使用被記錄者之名稱直接作為標題。例如愛因斯坦巴黎聖母院(又名《鐘樓怪人》)等,而不要額外附加「語錄」、「摘選」等字詞,例如愛因斯坦語錄巴黎聖母院語摘等都是不正確的。其次不要為實際的同一個人建立多個條目名稱分別撰寫,例如孫中山孫文應當為同一人物,不需要分割描述,對於這樣的不同名稱但應當為同一内容之條目,應當以重定向來進行關聯。 作為一個建議,維基語錄條目的標題最好有一個維基百科的條目的標題與之對應並保持相同,但這并不是强制,只是一種參考建議,不具有强制性,例如維基語錄中的巴黎聖母院應該會是指巴黎聖母院 (小說),而是巴黎聖母院 (教堂)的可能性不高,故沒有必要特別跟隨維基百科條目名稱附加括號注明為小説,不過為簡化搜素流程,可以建立帶有括號注釋内容的頁面並使用重定向定義至條目主體。

對於人物以及人物作品應當注意,人物之名言應當置放于以人物為標題的條目内部,對於文學作品則應當置放于文學作品的條目内部,文學作品中可以在條目定義句中提及作者並使用内部連結來導向到作者條目,反之亦然。請注意,作品中的名言請勿在作者條目中重複使用。

對於文學作品特別指出,對於文字數目少於一千萬的多部但是屬於同一系列的小説、傳記等,應當優先將名言存放於以該文學作品系列之下,而非單獨建立每部作品的條目,對於作品中的虛擬人物的名言也應當置放于文學作品中,不過為檢索方便起見,可以使用重定向來將虛擬角色名稱連接至相應文學作品之下,如果有歧義的或者一個角色存在于多個系列名下的,可以建立消歧義頁面以解決問題。

章節標題[编辑]

章節標題在文本中使用兩個==(兩個連續等號)來進行標記,兩個符號與標題内容之間應當插入一個額外的空格,例如== Sample ==請不要嘗試使用加大的普通字形來替代標題,這將可能造成在不同設備上的字形出現不一致。維基語錄中需要的章節標題類型較爲統一,通常都是有主體部分(即語錄内容本身),以及之後附加的參考内容組成。主章節標題在單個條目中視覺效果比重較重,所以應當將其合理應用,在不需要特別劃分時應當避免濫用而導致條目文本視覺效果破碎,缺乏完整性。當有必要劃分而不需要强烈效果時,應當考慮使用副標題。

特別需要注意,要避免在章節標題中使用連結,這樣可能會造成其他使用者對内容的辨識困難,這具體取決於瀏覽器的設定。如果有必要,最好在相應標題後的第一句加以標題解釋以及適當連結。

條目定義句[编辑]

請在條目的第一句,為條目作出精簡的定義。定義詳細程度應當為:能夠使閲讀者能夠簡要理解辨識語錄内容被收錄人,而不需對其進行深刻描述或者細節刻畫。并且介紹内容盡量不要超過一個段落。如果該條目的題目有多於一個名稱,每一個名稱在第一次出現時都要以粗體顯示。例如: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明德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與革命家,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與締造者,亦是三民主義的提出者與倡導者。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與開拓者,是辛亥革命的發起者與領導者,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被海峽兩岸的國人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尊稱為「國父」。

同時,條目名稱應當作爲此句的主語(而不是謂語)。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也請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並盡量使條目名稱靠前。如果該名稱的來源是外文,請在括號裏加上標明語言的外文原名。例如:

  • '''卡爾·馬克思'''({{Lang-de|Karl Marx}}{{bd|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條目名稱在文章當中第一次出現時,請用三對半形單引號,以讓它以粗體顯示,從而强調内容主體。例如:'''條目題目'''會顯示成條目題目

不要在題目上,加上方括號作連結,包括連接至對應維基百科條目等的連結,如被收錄者擁有對應維基百科條目内容可在條目底部添加{{wikipedia}}來達到相同目的。 對於文學作品等存在有虛擬人物的,如果相關文學作品的虛擬人物存在維基百科人物列表或者單獨條目,則可以在正文中附加導向到相關維基百科條目的内部連結。

條目主體[编辑]

條目主體内容即語錄内容,一般而言,主體内容的標題應當采取語錄為標題,對於影視劇可以使用臺詞,音樂歌詞可使用歌詞,書籍摘抄可使用書摘等。 對於内容主體較為短小的,無分類必要的,可以直接條列語錄内容,對於語錄内容較多的,建議按照一定的分類條理進行,每個分類分別以副標題標識。如果有特有明顯類別的,可以按照語錄類別自行分類之後在各個分類的標題下。

各條語錄應當以列表樣式呈現。實際上,除了條目定義句以及部分介紹内容以外,維基語錄幾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使用列表來呈現的。具體來説,所有的語錄内容都為符號清單,其在維基語法中均使用行首的星號來實現: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第三項

顯示的結果為:

  • 第一項
  • 第二項
    •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 第三項

在實際應用中,如果原文不是漢語,則語錄每一條的原文應當為單個項目,并且為單個項目之父項目,原文應該使用相應語言模板加以標注,原文的翻譯應當作為原文項目的子項目。對於需要追加來源或者話語情景、事件、場合等細節消息的,應當在相應語錄内容的項目中作為最後子項目并且較其他引用後退兩層,并且以破折號——開頭表示此為解釋説明而非引用本身内容,對於遺漏應用内容的,請使用……來填充。如果翻譯内容有必要需要特別説明來源日期的,則在必要的項目之前後退一層并以破折號——開頭來追加解釋内容,該内容為可選内容,可以略去不寫。解釋内容一般并非完整語句,所以無需使用句號作爲結尾。樣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文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翻譯内容之一
***——Alpha譯                              //表示翻譯内容之一為Alpha所譯。
**存在或是消滅,這個問題值得考慮。          //翻譯内容之二
***——Beta譯                               //表示翻譯内容之二為Beta所譯。
**生存和毀滅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翻譯内容之二,不知道或者無必要署名
****[[:w: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哈姆雷特王子之語
                                            //額外後退表示該語言之出處

生成結果如下: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 ——Alpha譯
    • 存在或是消滅,這個問題值得考慮。
      • ——Beta譯
    • 生存和毀滅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哈姆雷特王子之語

在罕見情況下,有可能會遇到需要使用有序列表的情形,此時需要將最後一個星號更改為井號來實現。例如: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第三項

顯示效果為:

  • 第一項
  • 第二項
    1.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2.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 第三項

標點符號[编辑]

特別注意,由於維基語錄幾乎完全是由引用構成的,所以其各個語錄内容不需要額外使用引號來標明引用。過去的頁面中可能由於規定尚未明確而導致有額外使用引號將内容括起來的情形,編輯時應該隨時更新為無引號狀態。在幾乎所有情況下,來自書面來源的引文應遵循原始標點符號。對於部分引用可能會出現例外情況,即保留原始標點符號會導致意外的意外更改以及原始標點符號過時或主要來源不可用的情況,則應當在不改變其應當采用的原始含義的情況下進行修正。

中文内容中的引號,在第一次出現時應當使用“”或者「」,如果在引號内部再次使用則使用‘’或者『』,若再次嵌套則再次返回使用“”或者「」,更深的嵌套以此類推,需要注意應當以‘’『』作為引號的開頭,或者作為引號結尾,這些符號都應當為全形符號,引號在行文中如無特殊情況需要成對使用。如果您引用多個段落,則應在每個段落的開頭添加引號,但僅限於最後一個段落的末尾。

在使用英文原時規則基本與上相同,但各個符號應當改用西文樣式,其他符號英文中擁有的則改用英文所規定通用樣式,如果各地區文化使用規則上有差異的,偏向使用美式英文規則。需要注意,英文中使用的引號為半形直引號'",請不要使用其他近似符號進行替代。如:`,對於書籍並不使用書名號而是使用斜體字體,例如Hamlet。這一點在使用高階文本編輯器時需要特別注意,例如Microsoft Word,其智能符號功能可能會導致在產生格式要求中不符合規範的符號。作為替代方案,您可以使用簡單的文本編輯器來進行編輯。

對於其他語言的標點符號也應當使用地區語言中對於標點符號的規範,對於未定義的標點符號則可以保持原文以免產生含義錯誤。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可能造成的搜索功能問題,鏈接英文單引號的單字,例如'acbd'會導致維基語錄的搜索工具無法捕捉到這個單字,除非在關鍵字中也帶有相應的單引號。不過要搜索此類單子

有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内容,請照常使用書名號。另外,有關非中文概念、中文無通用譯名等條目,可以在提及條目名稱後,在括號裏加上原文稱號。請注意括號一如其他標點符號一樣,都應該使用最常見的全形符號:( )而不是半形或其他形式的:( ) 或者 ﹙ ﹚

内容注釋及引用[编辑]

在引用内容時,原本的文本很可能由於某些原因產生語法錯誤或者帶有歧義性,對於拉丁語言或者類似字形文本如果該錯誤僅為細小語法錯誤(例如英文中的部分缺少冠詞、缺少標點符號等)只需要使用{{sic}}于文内錯誤處來標注明示。而對於大部分東亞文字以及類似文本,則需要使用{{NoteTag}}插入需要註釋的位置,並在對應語錄內容下一行中插入{{NoteFoot}}來對相應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具體用法可見相應模板頁面瞭解。對於所引用文章的來源引用則可使用<ref>…</ref>以及{{Reflist}}加入資料,此時參考資料的引用方式可參照維基百科:列明來源的相關内容。例如:

*這是一個{{NoteTag|name=NT1st}}樣例。
***——樣例
{{NoteFoot|1={{NoteTag|name=NT1st|參考一}}}}
*This is another{{NoteTag|name=NT2nd}} Sample{{NoteTag|name=NT2nd}}.
**這是另一個例子
***——Beta
****——Sample
{{NoteFoot|1={{NoteTag|name=NT2nd|參考二}}}}

顯示效果為:

  • 這是一個[註 1]樣例。
      • ——樣例
  1. ^ 參考一
  • This is another[註 1] Sample[註 1].
    • 這是另一個例子
      • ——Beta
        • ——Sample
  1. ^ 1.0 1.1 參考二

需要注意,這種注釋主要是為了簡短地解釋内容,請不要將文獻引用等其他内容使用類似的手法加入,這樣反而會使文章閲讀起來更加困難。

日期、數字、單位等細節[编辑]

各個條目的各個引用話語中的日期數字單位應當尊重原文,不予更改,對於難以被理解的或者罕見不通行的時間、數字、單位等則可以考慮使用内容注釋來解釋指明。此處守則是為了對標注或者來源引用進行規範的一種建議。一般而言,維基語錄與維基百科遵守相同的規範,具體可參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但是有一些特別或者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

日期[编辑]

日期在語錄的來源介紹中很常見,建議文章統一使用公曆紀元,格式應當為XXXX年XX月XX日,不需要前導零,例如2017年1月1日,不需要寫作2017年01月01日,也不要寫作2017-1-1(ISO格式)或者1/1/2017(美國、歐洲格式)等其他寫法。在一般文章文本中,請勿將日期或年份與相應的維基百科文章相關聯。對於有特殊意義名稱的日期可以額外使用這些專有名稱標記,但需要在該種描述之後附加一括號並加入公曆紀元與標準格式,例如「——寫於2017年元旦(1月1日)」。

數字與單位[编辑]

由於這些内容在外部介紹中很難遇到,一般只需要在條目定義句中出現,所以數字與單位的問題應當很少見。如果語錄的引用文段内容出現不常見或者難以理解的内容,只需要以内容注釋解釋指明即可,其他格式問題則可參照維基百科樣式指南。

數學公式[编辑]

對於維基語錄中可能會有部分引用的數學公式或者相關内容相關的一些細節問題,可參見維基百科:数学专题

不同類別語錄注意事項[编辑]

真實人物[编辑]

對於人物所言語錄,由於生平名言可能相對較多、其涵蓋主題廣汎。故可采取以言論所含主題或者時期劃分。對於名言數目較少的,可以不必分類,不過建議名言的陳列順序最好依照某種規則以方便其他使用者閲讀。對於此類語錄内容應當特別謹慎,切忌單方面的收錄被記錄者單方面片面的語錄内容,對於仍然在世的人物需要注意遵守Wikiquote:生者語錄相關内容,對於逝世者應當特別注意不要加入不可靠内容,禁止虛構、編造、歪曲被記錄者名言。

另外,真實人物若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擁有小説、戲劇、電影、音樂等相關内容,則該類作品中出現的名言不屬於真實人物名言語錄。但非文學藝術創作等内容,如書信、手稿、演講等則屬於真實人物名言語錄。

虛構人物[编辑]

具有名言的虛構人物一般依賴於某種文學作品,依賴於文學作品的虛構人物的内容應當主要放置與文學作品的語錄之中。另外,虛構人物一般會牽涉到其他虛構事物中,例如虛構世界背景、虛構生物、虛構地理位置等,此時則可參照維基百科:格式手冊/虛構事物來在引文過程中加以説明。

對於獨立的,概念化出現的虛構人物,或者是基於某種信仰而概念化的角色,可以視情況以相關概念為主題建立語錄,或者是建立以虛擬角色為命名的語錄。

影視作品(電影、電視劇)[编辑]

小説[编辑]

詩歌[编辑]

藝術類文本(散文、詩歌)[编辑]

實用類文本(人物傳記、議論文)[编辑]

藝術作品(音樂、繪畫)[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