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Reglai/戴壁吟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7月3日由Pathfinbird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6月19日由Kanshui0943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戴壁吟 戴壁吟(Dai Bih-in,1946年—),出生於台灣屏東的現代藝術家。他於1971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並自1975年起長期旅居西班牙從事藝術創作。戴壁吟的創作以複合媒材與手工紙為特色,作品風格結合東方哲思與西方現代藝術,並曾與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達比埃斯(Antoni Tàpies)有所交流。他的藝術實踐在媒材探索之外,亦對台灣的文化主體性、社會現象及藝術教育有所反思。
生平
[编辑]早年與台灣養成(1946年—1975年) 戴壁吟於1946年出生於屏東[註 1][註 25]。中學時期曾就讀於臺南長榮高中、東港高中及東大高中,期間師從蔡水林、何文杞等美術教師 [註 25]。1967年,他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 [註 1][註 25],受教於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等藝術家 [註 1][註 25]。自藝專二年級(1968年)起,他曾入住楊三郎位於永和的家中約四年 [註 1][註 25]。在此期間,他學習印象派的光影與技法 [註 1]。戴壁吟曾表示,他與楊三郎的關係密切,並從其身上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 [註 1],但當時也意識到兩人對於藝術追求的差異,從而思考自我藝術道路的方向 [註 1]。
1971年畢業後,戴壁吟先於嘉義服預備軍官役,並在當地設立「回歸線畫室」,後將畫室遷至台北雙城街 [註 1][註 25]。1975年1月,他在台北省立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展覽結束後前往西班牙習藝 [註 1][註 25]。
旅西歲月與藝術轉向(1975年—) 1975年,戴壁吟抵達西班牙 [註 1][註 25]。他最初於加泰隆尼亞的里爾村作畫,之後遷徙至達利故鄉菲格雷斯(Figueres,達利的居住地)附近的山中進行創作 [註 1][註 27]。在此期間,他研習禪學,並與薩爾瓦多·達利、胡安·米羅及安東尼·達比埃斯等西班牙藝術家有所交流 [註 1][註 27]。1977年,他在巴塞隆納的個展時認識達比埃斯,此後兩人曾常相往來 [註 1][註 27],達比埃斯曾為其展覽撰寫序言,並曾收藏其作品 [註 1][註 27]。
1978年,戴壁吟進入巴塞隆納國際壁畫學校及義大利拉分那(Ravenna)國際嵌瓷研究中心進修 [註 1][註 27]。他在歐洲接觸到貧窮藝術與觀念藝術思潮,促使其對台灣的教育有所反思 [註 1]。他曾表示為了擺脫過往影響,進行一段他稱為「嘔吐」的創作階段,追求「歸零」,以建立個人藝術語彙 [註 1]。
從1985年起,他決定半年停留於西班牙,半年返回台灣照顧年邁雙親,開始往返兩地的生活 [註 1][註 27]。
藝術風格與思想
[编辑]從印象派到抽象表現 戴壁吟的創作起點受其師楊三郎的印象派風格影響,著重光影與色彩的表現 [註 1]。旅居西班牙後,他接觸到多元藝術思維,轉向內省與強調材質的抽象表現形式 [註 1]。
歸零與本質探索 戴壁吟的核心創作理念之一是「歸零」 [註 1]。他認為台灣的教育體制,無論是藝術或常規教育,都存在「是非、填充、選擇、問答」的框架,影響了創作者的自主性,稱之為「受格行為」 [註 1]。他以「嘔吐」為創作方法,意指將過去所學拋棄,回到最單純的狀態,重新尋找創作的本質 [註 1]。他曾表示:「創作若未觸及本質元素的基本東西,你的創作就不會產生。」 [註 1]
手工製紙的藝術實踐 戴壁吟在尋求「歸零」的過程中,將「手工製紙」作為其藝術語言 [註 1]。他不僅將紙作為繪畫基底材,更將造紙過程本身視為創作一部分 [註 1][註 12]。他親手實驗,將不同材料、顏料在紙漿階段混合、壓印、鑄印,使每一張紙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註 1]。他對紙的歷史與物理特性有所理解與研究 [註 1],曾受邀在巴塞隆納的紙博物館授課,教導其他藝術家手工造紙 [註 1][註 11]。他認為:「紙,不僅是他的創作原材料,也表達了他的思想與二十多年走過的路。」 [註 1]
文化主體性的探問與符號運用 戴壁吟的作品探討台灣的身份認同 [註 1]。他曾批判台灣社會因長期被殖民而可能產生主體性喪失的現象 [註 1]。他認為「我愛臺灣」中的「臺灣」常淪為被觀看的「客體」 [註 1]。為了回應此議題,他在創作中運用「台灣人」的符號,並表達「我就是臺灣,臺灣就是我」的觀點 [註 1]。他曾創作《3+1=8》,被認為暗喻2000年3月18日的台灣總統大選,他認為藝術應直面社會的不正常狀態,並提出詰問 [註 1]。
安東尼·達比埃斯的評價
[编辑]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達比埃斯曾為戴壁吟的畫展撰寫專文,其中他對戴壁吟這類藝術家給予肯定。達比埃斯在文中寫道 [註 1]: 「道家典籍曾告示我們過於同意美,則美極轉醜。這個道理或許正足以解釋當今我們這個小小藝術天地的不快,而此不快的感覺,是由此過分尋根溯源,侈談祖國臍帶、仰賴其提供創作靈思的人所造成的。他們誤以為目前欠缺的只是繼續練習固有的書寫之道。……這種自得意滿的態度正是歷來最受人詬病的一環……湮滅了自己的創作潛能,一派學院式的作法。」
他接著表示 [註 1]: 「因此,也就不奇怪何以我們得將注意力擺在其他類型藝術家身上了。而這裏我們要提到一位遠從臺灣來到西班牙的藝術家:戴壁吟。他所屬的這一類型藝術家有著偉人的漂泊靈魂,能以開放的胸襟接納異域的文化……。這些藝術家曉得,有時改良果實的品質,必須長途跋涉以求得新的種子;他們知道要收穫豐碩,往往除了改換土壤別無他法。」
最後,達比埃斯對這類跨文化藝術家提出評價 [註 1]: 「奇怪的是,這類型藝術家的作品雖由學院派評審的眼光看來,認為是難以定位,且外觀太不合時宜……但事實往往證明了這些人到底才能確切地代表祖國的精神。最後,我們會發現他們是真正植根祖國的人,他們才能探掘得最深入、最透徹。」
最後,達比埃斯提出了他對這類跨文化藝術家的最終評價,認為他們雖然表面上遠離故土,卻是更深刻的文化紮根者:
「奇怪的是,這類型藝術家的作品雖由學院派評審的眼光看來,認為是難以定位,且外觀太不合時宜……但事實往往證明了這些人到底才能確切地代表祖國的精神。最後,我們會發現他們是真正植根祖國的人,他們才能探掘得最深入、最透徹。」
展覽 獲獎 紀錄
[编辑]主要個展
2022年:《戴壁吟個展》,阿波羅畫廊,台北 [註 28]
2016年:《紙山水》,阿波羅@巨大「移動畫廊」,台北 [註 28]
2005年:《台灣紙—戴壁吟個展》,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高雄 [註 28]
2001年:《紙與戴壁吟對話》,臺北縣政府文化局、阿波羅畫廊同步展出,台北 [註 28]
1986年:《紙藝》,雄獅畫廊,台北 [註 28]
1982年:個展,森畫廊(SEN),馬德里 [註 27]
1980年:個展,畢卡索畫廊,馬拉加 [註 27]
1978年:個展,藏品R畫廊,巴塞隆納 [註 27]
1977年:個展,瓦勒斯畫廊、奧洛特畫廊,西班牙 [註 27]
1975年:首次個展,臺灣省立博物館,台北 [註 25]
主要聯展
2007年:《臺灣美術現代旗手五人展》,東京 [註 28]
2000年:《亞洲五人聯展》,根諾維華堡,德國麥耶(Mayen) [註 28]
1996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主題展《紙的世界》,台北 [註 28]
1987年:ARCO'87馬德里國際藝術博覽會,馬德里 [註 28]
1985年:ARCO'85馬德里國際藝術博覽會,馬德里 [註 27]
1984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巴塞爾 [註 27]
1983年:ARCO'83馬德里國際藝術博覽會,馬德里 [註 27]
獲獎紀錄
1985年:臺北第一屆雄獅美術雙年展推薦獎 [註 27]
1977年:入選國際米羅素描獎 [註 27]
出版品
[编辑]2023年: 《點燈傳藝 上: 1945-1987戰後至解嚴期間帶領風潮臺灣美術家》賴明珠 (主編). ,藝術家出版社.
2005年:《臺灣紙:戴壁吟1987-2005》,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發行 [註 28]
2001年:《紙與戴壁吟對話》,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發行 [註 28]
1996年:《戴壁吟》,阿波羅畫廊發行 [註 28]
參考資料
[编辑]1.賴明珠 (主編). (2023). 點燈傳藝 上: 1945-1987戰後至解嚴期間帶領風潮臺灣美術家. 藝術家出版社. (此為主要訪談來源,具體頁碼見下方其他註腳)
2.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88)
3.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89)
4.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0)
5.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0)
6.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1)
7.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2)
8.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3)
9.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4)
10.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4)
11.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5)
12.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5)
13.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6)
14.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7)
15.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8)
16.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8)
17.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199)
18.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0)
19.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1)
20.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2)
21.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2)
22.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2)
23.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3)
24.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4)
25.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5)
26.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6)
27.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7)
28.戴壁吟訪談錄. (2023). 點燈傳藝 上冊. 藝術家出版社. (頁208)
現代的格物者─戴壁吟 作者 : 蔣勳 書(刊)名稱:雄獅美術( 卷期:181 / 頁次:112-113 / 出版日期 :1986-03 )
點燈傳藝 上: 1945-1987戰後至解嚴期間帶領風潮臺灣美術家 作者:賴明珠/ 主編 出版社:藝術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0/24
外部連結
[编辑]戴壁吟 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作品 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AuthorData.aspx?AID=M4MRMHM2
https://artgalleryapollo.com/2021/team/%E6%88%B4%E5%A3%81%E5%90%9F-dai-bih-in/
https://ntmofa-sunten.ntmofa.gov.tw/home/zh-tw/art/658950
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212
https://art.csu.edu.tw/newspaper/94year/dai-bih-in/940411/940411.htm
https://artemperor.tw/artist/3006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kmfa_collectionsweb/author.aspx?AID=M4MZM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