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Kitsuhontou/Plans/草稿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阳县中国名。管理范围大致为今天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东西湖区等地,汉口地区也长时间归属此县。

管理范围

[编辑]

在历史上,汉阳县的地域比较辽阔,后经多次演变,辖地不断缩小直至撤销[1]汉口汉阳县城、姚荻(今洪湖市新滩燕窝等地)、东西湖汉南依次从汉阳县分出,后将剩余部分以县治蔡甸镇为名,撤县设置蔡甸区

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汉南区全境,包括武汉经开区

大业二年(606年),在汉津县基础上建立汉阳县,治所临嶂城(在今武汉市蔡甸区临嶂山),属沔阳郡。

武德四年(621年),将汉阳县从沔阳郡分出,并将县治从临嶂山下移至凤凰山下(在今武汉市汉阳区[2]

民国15年(1926年)秋,北伐军攻克武汉,汉阳县城区并入新设的汉口市。次年元月,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划京兆区,辖夏口武昌和汉阳城区,同年8月废京兆区。民国19年,汉阳城区又划回汉阳县[3]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历史上都曾隶属汉阳县[4]

汉口的历史肇始于明朝中叶,之前汉口地区河网纵横,沼泽密布,汉水入江口为辫状水系飘忽不定,常有水患。

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改道,疏通今汉水河道作为主泓,北岸的汉口才开始显出陆地并与汉阳分离。改道后的汉水入江口段风浪较小,宜于商船停泊,渐渐有船家商埠聚集。同时,这里拥有同临两江(长江、汉江)的地理优势,经济迅速兴起。

嘉靖年间,汉阳县设巡检司管理汉口镇,下设5坊,汉口巡检司设置在汉水南岸的崇信坊。另有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都位于汉水北岸[5]

康熙年间,汉口巡检司转治至汉水北岸的循礼坊。雍正五年(1727年),新增设仁义巡检司,司署设在汉正街安定巷,原汉口巡检司改为礼智巡检司,司署设在万寿巷。雍正十年(1732年),在两分司署之上,设汉阳县同知署,署衙驻北岸四官殿[5][6]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口正式从汉阳县分出,史称“阳夏分治”。在汉口夏口厅,治所二盛巷[7]

历史沿革

[编辑]
明中期的汉阳县,出自嘉靖《汉阳府志》(1546年)

汉阳县的基础为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所置的zhuàn阳县和初所置的汉津县[8]

参考

[编辑]
  1. ^ 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建置篇第一章:位置、面积. 汉阳县志.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89. ISBN 7543001713. 
  2. ^ 李吉甫《元和郡县制》:“武德四年,分沔阳郡于汉阳县,置沔州及县,并自临嶂山下改移于今理”。
  3. ^ 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建置篇第二章:历史沿革. 汉阳县志.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89. ISBN 7543001713. 
  4. ^ 历史沿革. [201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5). 
  5. ^ 5.0 5.1 历史沿革. 江汉区人民政府.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30). 
  6. ^ 刘卫. 昔日的正街和官街——探寻武汉市汉正街(上). 湖北日报. 2014-04-11. 
  7. ^ 江汉综述. [201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8. ^ 知音蔡甸-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 www.caidian.gov.cn. [2022-06-06]. 
  9. ^ 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鄂州江夏郡......汉阳,中。本沔州汉阳郡,武德四年以沔阳郡之汉阳、汊川二县置。宝应二年以安州之孝昌隶之。建中二年州废,四年复置。元和三年省孝昌。宝历三年州又废,二县来属。汊川。中。武德四年析汉阳置。
  10. ^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布告》. 武汉文史资料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2009, (2009年第4期): 140. ISSN 1004-17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Tʂ-hans).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布告 政字第壹号 案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电令:划前汉口市、武昌市及汉阳城区等所辖地区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任命吴德峰为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