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Dashine.assistant/范麗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麗卿
出生(1929-01-10)1929年1月10日
代表作1993年出版《天送埤之春》
親屬王金茂(大哥)、范滄榕(三哥)

范麗卿(1929年1月10日),台灣宜蘭人,於宜蘭三星公學校畢業。曾經營皮鞋店、食品工廠,於1993年出版《天送埤之春》,是學者作家李元貞在一趟歐洲之旅中巧遇的「天才素人作家」。[1]

生平

[编辑]

父親范阿成,入贅到王家,任職台灣銀行的職員,後來擔任宜蘭市信用合作社,也曾當選日治時期的民選宜蘭街協議員。母親王烏毛,人稱「鳥毛姨仔」,一個女人做三種生意:布行、銀樓、裁縫店等,每一行的生意,都經營得有聲有色。[2]

范家子女共有五男七女,長男王金茂 (由於父親范阿成入贅故從母姓)、二男範金沺、三男范滄榕、四男范滄淵、五男范培滋、范麗卿在七位姐妹中排行六女。

這個日治時期宜蘭市著名的銀樓家族,有一個特色:重男輕女,王烏毛總共生了五男、七女,兒子都受高等教育,尤其是長子、次子、三子都是到東京唸中學,然後是慶應大學醫科,七個女子全部送給人家做養女。因為抽豬母稅的關係,他們家兄弟,長男從母姓,姓王,其餘的姓范。

長男王金茂戰後歷任各省立基隆醫院、台南醫院院長、台灣省衛生處處長、衛生署長。次男範金沺回台後一直在省立宜蘭醫院任職,1972-1982擔任省立宜蘭醫院院長。而三男范滄榕回台後,到高雄開設「高島齒科診所」不幸於二二八事件中牽連亡故。

范麗卿於出生兩個月就送養小東門仔一帶家境清苦的養母;當時養母剛剛失去新生的嬰兒,將她視如己出呵護備至,她總自稱是「養女仔王」。由於養母的婚姻生活不順,中途離異,經人介紹改嫁天送埤廖姓人家,也開啟范麗卿在天送埤的一段悲喜交集的歲月。范麗卿天資過人,聰穎好學,個性積極主動,自尊心強也重感情。[3]

個人作品

[编辑]

范麗卿於1993年出版《天送埤之春》,由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發行,該書為作家范麗卿女士的生活日記,生命歷程橫跨了日治時代到台灣光復,此書將作者身處的時空背景、心情寫照以及人生經歷詳細紀錄,因緣際會於1992年認識了婦女新知創立人李元貞教授,是而將此書以台灣婦女生活史之主線定調並推廣之,使此書成為天送埤在地的代表文學創作。

《天送埤之春》的故事線自作者幼時寫起,故此書將三星天送埤的諸多歷史記憶保存於中,例如天送埤發電廠、五分仔火車站、天送埤車站等歷史地標,以及農家子弟對生活的應對哲學、父權社會下台灣婦女生存之道等社會風氣,透過范麗卿女士的作品,得以將這些文化記憶留存至今,是而此書成為「台灣婦女生活史」的重要讀本。

范麗卿被婦運學者李元貞譽為「天才素人作家」,與同時代之女詩人陳秀喜、杜潘芳格譽為文壇三女傑;本書亦被學術界視為女性史的經典著作。[4]

參考文獻

[编辑]

天送埤之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者: 范麗卿,出版者:宜蘭縣史館 ,ISBN:986-035-251-8。

宜蘭第一-范麗卿阿媽的故事(國家文化記憶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者:張美鳳,出版者: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文學好臺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

文學好臺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宜蘭縣史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家文化記憶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黃孫權老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tegory:使用创建条目精灵建立的页面

修改參考文獻

[编辑]
  1. ^ 文學好臺誌. nmtl.daoyidh.com. [2025-03-06]. 
  2. ^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黃孫權老師 / 天送埤之春--佩靖. nknu.pbworks.com. [2025-03-06]. 
  3. ^ 屬於臺灣人的文化寶庫|國家文化記憶庫2.0. 〈宜蘭第一-范麗卿阿媽的故事〉|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2025-03-06] (中文(繁體)). 
  4. ^ 宜蘭縣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