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AIeydwerai/沙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山艦
1926年的蔣中正

中山艦事件又稱三二〇事件三月二十日廣州定亂廣州政變,發生於民國15年(1926年)3月18日‒20日,由時任海軍局局長李之龍掌舵的中山艦因接到命令行駛到黃埔沿海,使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中共將此事往蘇聯和中共的陰謀去聯想,在戰與逃之間,他決定下令派兵控制廣東,使得全城在未正式戒嚴的情況下迅速被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把持。期間軍隊拘捕了一些共產黨的政工人員(包括數名黃埔軍校的俄籍顧問),並解除不公開的中共軍事幹部組織。此次事件是革命後時期國共第一次重大衝突,使國共正式走向分裂之途,並為隔年4月從上海開始的清黨埋下伏筆。

背景

[编辑]

1925年8月,支持聯俄容共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遇刺殉命,一時間國民黨與蘇俄之間失去協調的主要樞紐,因而民族主義派系順勢抬頭。在廖氏死後3個月,部分國民黨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取消了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的黨籍,並宣稱汪精衛因聽命於蘇聯顧問鮑羅廷,操縱國民政府和黨中央,而做出取消其黨籍二個月的決定,這些與會人士被稱為西山會議派,會後他們在上海另立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廣東黨中央相對抗。

1926年1月4日至19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大)正式舉行。在表決《彈劾西山會議決議案》時,蔣中正與其他代表投下同意,決議開除鄒魯謝持等西山派黨籍,並譴責其分裂黨的行為。他在會議上提出北伐的初步構想,在場的汪兆銘和蘇聯顧問鮑羅廷均未表異議,但是在二大後,新到任的軍事顧問團季山嘉對蔣的北伐計畫極力反對。在顧問團寫給蘇聯駐華使館報告中,顧問團認為中國在軍事、政治方面的條件還未成熟,因此北伐應該從緩。然而蔣中正無法接受北伐計畫受到阻礙,兩人之間裂痕肇生。

2月7日,軍事委員會把黃埔軍校經費減至27萬,把王懋功的第二師經費增至15萬,引起蔣中正疑忌,懷疑是季山嘉起了作用。當天兩人談話時,季山嘉觉察到蒋介石的不满,事后向汪精卫表達自己的意見,稱自己「信服」且「幫助」蔣中正,下次再有不同意見時應該「直言不隱」。汪兆銘隨即于2月8日致函蒋介石,将季山嘉的表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其中又讚賞季山嘉「說話時,一種光明誠懇的態度」,要蔣中山創造條件,讓季山嘉「暢所欲言,了無忌諱,了無隔閡」。接到這個消息,蔣中正決定消極應對,辭去一切職務。2月9日,蔣中正呈请辞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广州卫戍司令職務。根據蔣中正撰寫的《蘇俄在中國》(1956),他指出季山嘉「忽在军校会议中,极力宣传北伐必败之谬论」,「最后季山嘉更是明目张胆,破坏本党的北伐计划。我知道这是莫斯科俄共的整个的策略,而不仅是中共叛乱的开端,于是本党处境的阽危,已到了极点。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还是消极的引退以放弃革命的责任?还是积极的冲破难关,完成 国父北伐的志事,以报党国忧思不能自决。」蔣中正後來決定去莫斯科一遊,观察苏联情况。在此期間,他還私底下派代表赴北京,请鲍罗廷回廣東,甚至致电鲍罗廷,要求撤换季山嘉。莫斯科在最後同意蔣的要求,於是北伐。在汪精卫的一在挽留下,蔣中正仍堅持己意,儘管如此,汪精衛對他的辭呈留中不發。

2月24日,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将广西军队改编为第八军、第九军,以李宗仁黄绍竑为军长。此事进一步引起蒋介石的疑忌,因為广东有六个军,照次序,广西军队应为第七、第八军。而第七军的建制被空下來,他認為是季山嘉企图动员王懋功背叛自己,然后任命他为第七军军长。于是,蒋介石于26日将王懋功扣留,任命自己的亲信刘峙为第二师师长。次日,将王押送赴沪。广州市面也接连出現传单,反对北伐,并攻击他为新军阀。

中山艦調動與廣東戒嚴過程

[编辑]

1926年3月18日,黃埔軍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長兼駐省辦事處主任歐陽鐘,向海軍局代理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傳達鐵令,派「中山」、「寶璧」兩艦出海到黃埔,救援被匪徒攻擊的一艘商輪。軍艦到了黃埔後,向黃埔軍校教育長鄧演達請示任務,鄧演達回答不知。3月19日下午,由於蘇聯使團欲參觀中山艦,李之龍電話請示蔣中正調中山艦回廣州

黃埔軍校(今陸軍軍官學校),艦長,放棄往汕頭避禍的打算,轉而採取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的建議對中山艦進行鎮壓,逮捕艦長李之龍並審訊艦上官兵,並下令廣東全城戒嚴,拘捕各團共產黨代表、政工人員,解除部分共產黨員的半軍事化組織。

蔣表示:「我沒有要你開去,你要開回來,就開回來好了,何必問我做什麼呢?」按照共产党的说法,李之龙事先得到汪的指示,要将一些水兵调离,以防蒋重新夺回海军。而蒋则听聞李之龙要将他绑架到海參崴的傳言。

3月19日蒋中正专使密邀陳肇英、徐桴(第一军经理处处长)、欧阳格三人筹商对策。

「當時蒋校長顾虑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内,拥有相当势力,且驻省城滇军朱培德部,又有共党朱德统率之大队兵力,且获有海军的支持,颇非易与,主张先退潮、汕,徐图规复。我则主张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并请命令可靠海军,集中广九车站待变,以防万一。」

3月20日上午,蔣中正離開廣州,回汕頭休養,且已購妥開往汕頭之日輪艙位。然而搭車至港口時,蔣再三考慮後仍決定對中山艦採取鎮壓,認為放棄行動,後果無法把握。於是命令原车驰回东山官邸重新商讨,终于采纳我的建议,布置反击”

根據吋任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在《八十自述》的回憶,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

防止中共和蘇聯顧問季山嘉兵變,遂以廣州衛戍司令的身分下令全城戒嚴。於是那天一早,歐陽格陳策陳肇英等人即奉蔣中正之命佔領中山艦,並逮捕李之龍於家中。蔣亦派員包圍汪兆銘和俄籍顧問住所,扣留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包含周恩來在內的共產黨員。解除半軍事化的工人衛隊(實際上也就是中共軍事幹部組織)。受此影響,其時準備號召罷工的省港罷工委員會辦公室被抄,槍械被全數收繳,失去了組織罷工的能力。[1]:21-22時任廣東海軍學校副校長歐陽格則接任中山艦的艦長。[1]

3月19日上午,有一同志」在和蔣介石見面時曾問:「你今天黃埔去不去?」蔣答:「今天我要去的。」二人分別之後,到九十點時,「那同志」又打電話來問:「黃埔什麼時候去?」

鄧演達多次打電話告知蔣從廣州返回黃埔軍校的時間。當蔣表示不回黃埔後,李之龍便打電話給蔣,答道他是奉鄧演達之命,駕駛軍艦往返於黃埔與廣州。蔣介石從未透露3月19日多次打電話的人的名字,但據信是汪精衛。

蔣中正側室陳潔如聲稱,陳璧君於3月18日曾五次打電話給她,了解蔣介石的行程,而蔣介石則打電話給黃埔軍校教育科科長,檢查針對他的陰謀,正是陳潔如發出的警告。

事件後

[编辑]

在中山艦事件後,蔣中正要求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要麼选择退出第一军和國民黨,要麼選擇退出共產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提议对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也主张给蒋以回击,但是蘇聯在广州的苏联红军布勃诺夫使团不赞成反擊,认为左派力量不足以同蒋介石抗衡。蘇聯顧問鮑羅廷也說:「現在是中共應為國民黨當苦力的時代」,由是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在蘇聯顧問堅持下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当时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250余人被迫退出了国民党和第一军[2]

從而制止蘇聯奪權行為之擴張。雖然在此次事件中季山嘉被逐出廣州,但也使蘇聯看到了蔣軍長的威力。鮑羅廷和季山嘉聽過蔣對中山艦事變之後,二人都站在蔣的一邊並誇讚蔣為了對付那些「左得太過了」的左派分子所採取的行動。

黃埔軍校教育長鄧演達當面對蔣介石說:「你搞的是不是反革命行動,很值得懷疑。」蔣介石為平眾怒,於4月2日拘留了歐陽格這位中山艦事件的前台人物,並將第二十師第五團第三營營長李樹森撤職,還在4月7日的《廣州民國日報》上稱:中山艦事件是因李樹森「措施無方,行動謬所致。」因該事件被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李之龍於4月14日獲釋。

由於蔣成功迫使國際共產黨讓步,替換了與汪親密、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的蘇聯駐廣州軍事顧問團團長季山嘉等人的職務。事件當天,身為國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汪因病在家休息,陳公博前來通報才知道廣州戒嚴。汪的威信備受打擊,十分氣憤

事後鄧演達受到蔣嚴密監視,3月22日

蔣中正表示這只是針對個別人,聯俄容共政策並未動搖。「西山會議派」給蔣中正發電報「以迅速手段,勘定叛亂,忠勇明敏,功在。」但蔣中正立刻回電表示自己「唯革命是從」,繼續反對「西山會議派」。不過這顯然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投下陰影,為一年後的四一二事件埋下伏筆。

李宗仁回憶錄稱,中山艦事變後,蔣介石為安撫俄國人,把吳鐵成(第十七師長兼廣州警備司令)當替罪羊,並發公開電報譴責西山派。哈羅德·伊薩克斯引述路易斯·菲舍爾的記述稱“但蔣介石的突出特點並不是勇氣,他顯然被自己的行動嚇壞了,並寄了一封謙卑的信,懇求鮑羅廷立即返回南方”,而當鮑羅廷返回廣州時,蔣介石“連連事……他問鮑羅廷必須做什麼?根據李東方介紹,鮑羅廷於4月29日返回廣州,向蔣介石提出上述問題。蔣介石答道:「這些行為是針對個人的。」基桑加悄悄前往蘇聯 [李東方稱3月24日],其餘俄羅斯講師則於4月14日離開。陳潔如說,蔣介石3月22日回信說,針對的是汪兆銘。在俄方的要求下,蔣介石召開了80人的國民黨中央政委會議,汪兆銘也被邀請參加。據中央社報道,會上汪兆銘否認曾下令將軍艦分配給李之龍,並大聲斥責蔣介石未出席二十五位國民黨創始人會議,還稱孫中山是上天眷顧蔣介石叛變行為的幽靈。陳潔如稱汪兆銘四月得到張靜江的保證,得以入住醫院。

真相不明

[编辑]

至今海內外學者對其中內幕尚有存疑的三種假設:

  1. 汪兆銘當時病中,蔣中正策劃調動中山艦,惟矢口否認以藉打擊中國共產黨,實則奪取汪的軍權。
  2. 這是和「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的「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的指令,兩邊離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
  3. 國民黨方面認為是蔣中正平息了一場中國共產黨的叛亂,或是容共的汪兆銘與中國共產黨,企圖利用中山艦綁架蔣中正赴蘇聯[3]。此說已被汪榮祖李敖指出為胡說:當時汪兆銘信任蔣介石,汪為蔣之上司,多方袒護蔣。如果汪要修理蔣,可直接將蔣免職,絕無綁架之理。因此汪榮祖、李敖支持第一說,即此為蔣介石之奪權陰謀。[4]

參见

[编辑]

腳註

[编辑]
  1. ^ 1.0 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3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4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一寸河山一寸血 第三集 卓越傳播公司
  4. ^ 汪榮祖、李敖 <蔣介石評傳>(上) P166

參考書籍

[编辑]

延伸閱讀

[编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