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春卷柯南/筆記/筆記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编辑]

老撾[编辑]

柬埔寨[编辑]

  • 陳壽《三國志·呂岱傳》:「又遣從事南宣國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諸王,各遣使奉貢。權嘉其功,進拜鎮南將軍。」
  • 《晉書·四夷傳·南蠻·扶南》:扶南在晉武帝泰始初年曾經派使節進貢,又於武帝太康中期頻繁進貢。穆帝昇平初年,在扶南稱王的竺旃檀派使節進貢,獻上一頭馴象。晉穆帝恐怕馴象會威脅人們,於是便下詔要把馴象退回扶南。
  • 《晉書·陶璜傳》:吳既平,普減州郡兵,璜上言曰:「交土荒裔,鬥絕一方,或重譯而言,連帶山海。又南郡去州海行千有餘裏,外距林邑才七百里。夷帥范熊世為逋寇,自稱為王,數攻百姓。且連接扶南,種類猥多,朋黨相倚,負險不賓。往隸吳時,數作寇逆,攻破郡縣,殺害長吏。臣以尪駑,昔為故國所采,偏戍在南,十有餘年。雖前後征討,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竄。又臣所統之卒本七千余人,南土溫濕,多有氣毒,加累年征討,死亡減耗,其見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今四海混同,無思不服,當卷甲清刃,禮樂是務。而此州之人,識義者寡,厭其安樂,好為禍亂。」
  • 沈約《宋書·蠻夷傳》:林邑想攻打交州,於是便請扶南王借兵,不過扶南王沒有答應。⋯⋯扶南國國王持黎跋摩在宋文帝元嘉年間 (434、435、438年)曾經派使節(向劉宋朝廷)進貢。
  • 蕭子顯等《南齊書·南夷列傳·扶南國》:扶南國在晉朝、劉宋時期一直和中國保持着宗藩關係。劉宋末年,扶南王姓僑陳如,名朅耶跋摩,//遣商貨至廣州。天竺道人那伽仙附載欲歸國,遭風至林邑,掠其財物皆盡。那伽仙間道得達扶南,具說中國有聖主受命。永明二年,朅耶跋摩遣天竺道人釋那伽仙上表稱扶南國王臣僑陳如朅耶跋摩叩頭啓曰:「天化撫育,感動靈祇,四氣調適。伏願聖主尊體起居康豫,皇太子萬福,六宮清休,諸王妃主、內外朝臣普同和睦,鄰境士庶萬國歸心,五穀豐熟,災害不生,土清民泰,一切安穩。臣及人民,國土豐樂,四氣調和,道俗濟濟,竝蒙陛下光化所被,咸荷安泰。」又曰:「臣前遣使齎雜物行廣州貨易,天竺道人釋那伽仙于廣州因附臣舶欲來扶南,海中風漂到林邑,國王奪臣貨易,竝那伽仙私財。具陳其從中國來此,仰序陛下聖德仁冶,詳議風化。佛法興顯,從僧殷集,法事日盛,王威嚴整,朝望國軌,慈湣蒼生,八方六合,莫不歸伏。如聽其所說,則化鄰諸天,非可爲喻。臣聞之,下情踴悅,若暫奉見尊足,仰慕慈恩,澤流小國,天垂所感,率土之民,竝得皆蒙恩祐。是以臣今遣此道人釋那伽仙爲使,上表問訊奉貢,微獻呈臣等赤心,幷別陳下情。但所獻輕陋,愧懼唯深。伏願天慈曲照,鑒其丹款,賜不垂責。」又曰:「臣有奴名鳩酬羅,委臣逸走,別在餘處,構結凶逆,遂破林邑,仍自立爲王。永不恭從,違恩負義,叛主之愆,天不容載。伏尋林邑昔爲檀和之所破,久已歸化。天威所被,四海彌伏,而今鳩酬羅守執奴凶,自專很強。且林邑、扶南鄰界相接,親又是臣奴,猶尚逆去,朝廷遙遠,豈復遵奉。此國屬陛下,故謹具上啓。伏聞林邑頃年表獻簡絕,便欲永隔朝廷。豈有師子坐而安大鼠。伏願遣軍將伐凶逆,臣亦自效微誠,助朝廷剪撲,使邊海諸國,一時歸伏。陛下若欲別立餘人爲彼王者,伏聽勑旨。脫未欲灼然興兵伐林邑者,伏願特賜勑在所,隨宜以少軍助臣,乘天之威,殄滅小賊,伐惡從善。平蕩之日,上表獻金五婆羅。今輕此使送臣丹誠,表所陳啓,不盡下情。謹附那伽仙幷其伴口具啓聞。伏願湣所啓。竝獻金鏤龍王坐像一軀,白檀像一軀,牙塔二軀,古具二雙,璢璃蘇鉝二口,瑇瑁檳榔楄柈一枚。」那伽仙詣京師,言其國俗事摩醯首羅天神,神常降於摩耽山。土氣恒暖,草木不落。其上書曰:「吉祥利世間,感攝於羣生。所以其然者,天感化緣明。仙山名摩柷,吉樹敷嘉榮。摩寔首羅天,依此降尊靈。國土悉蒙祐,人民皆安寧。由斯恩被故,是以臣歸情。菩薩行忍慈,本跡起凡基。一發菩提心,二乘非所期,曆生積功業,六度行大悲。勇猛超劫數,財命舍無遺。生死不爲厭,六道化有緣。具脩於十地,遺果度人天。功業既已定,行滿登正覺。萬善智圓備,惠日照塵俗。衆生感緣應,隨機授法藥。佛化遍十方,無不蒙濟擢。皇帝聖弘道,興隆於三寶。垂心覽萬機,威恩振八表。國土及城邑,仁風化清皎。亦如釋提洹,衆天中最超。陛下臨萬民,四海共歸心。聖慈流無疆,被臣小國深。」詔報曰:「具摩醯降靈,流施彼土,雖殊俗異化,遙深欣贊。知鳩酬羅於彼背叛,竊據林邑,聚凶肆掠,殊宜剪討。彼雖介遐陬,舊脩蕃貢,自宋季多難,海譯致壅,皇化惟新,習迷未革。朕方以文德來遠人,未欲便興干戈。王既敔列忠到,遠請軍威,今詔交部隨宜應接。伐叛柔服,寔惟國典,勉立殊效,以副所期。那伽仙屢銜邊譯,頗悉中土闊狹,令其具宣。」上報以絳紫地黃碧綠紋綾各五匹。扶南人黠惠知巧,攻略傍邑不賓之民爲奴婢,貨易金銀彩帛。⋯⋯常爲林邑所侵擊,不得與交州通,故其使罕至。
  • 姚思廉《梁書·諸夷列傳·扶南國》:三國吳時,皇帝派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出使由范尋統治的扶南國,當地人就像是裸,不過女子著貫頭。他們都說扶南國是個很好的地方,不過人們裸體的風俗卻很奇怪。范尋之後便命令國內男子穿着橫幅。橫幅就是後來的干漫。名門望族把錦鍛裁割,然後當做衣服穿;貧民穿着的則是布。范尋在晉武帝太康中期開始派使節進貢。穆帝升平元年,扶南王竺旃檀奉表獻上馴象。//詔曰:「此物勞費不少,駐令勿送。」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心悅,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舉國欣戴,迎而立焉。復改制度,用天竺法。憍陳如死,後王持梨陁跋摩,宋文帝世奉表獻方物。齊永明中,王闍邪跋摩遣使貢獻。天監二年,跋摩復遣使送珊瑚佛像,幷獻方物。詔曰:「扶南王憍陳如闍邪跋摩,介居海表,世纂南服,厥誠遠著,重譯獻賝。宜蒙酬納,班以榮號。可安南將軍、扶南王。」十年、十三年,跋摩累遣使貢獻。其年死,庶子留陁跋摩殺其嫡弟自立。十六年,遣使竺當抱老奉表貢獻。十八年,復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羅樹葉,幷獻火齊珠、鬱金、蘇合等香。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累遣使瑞獻方物。五年,復遣使獻生犀。又言其國有佛髮,長一丈二尺,詔遣沙門釋雲寶隨使往迎之。

泰國[编辑]

緬甸[编辑]

馬來西亞[编辑]

新加坡[编辑]

印尼[编辑]

汶萊[编辑]

菲律賓[编辑]

  • 菲律賓當局為了擺脫對美國的preponderant dependence,便在1960年代中期實行多向的外交政策,並着力於改善與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不過,由於當時菲律賓是重要的反共國家,因此該國認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他共產國家修好是一件難事。馬尼拉和北京建交的阻礙還包括菲共(毛派)的武裝叛變和馬尼拉與中華民國(台灣)維持文化、貿易關係的願望。至1974年9月,馬可斯夫人訪京,而這次出訪則顯示出馬尼拉對華政策的改變。次年6月(西貢易幟後),馬可斯訪華,並宣佈菲律賓與北京建交(「關係正常化」),而北京亦援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保證中共不會向菲共提供物質援助。中菲關係自此迅速增進。1979年7月,馬可斯夫人三度訪京,並與北京簽訂數份協議,包括有效期為八年的貿易協議,按此,中國大陸會向菲律賓提供...等物資,並於每年向菲律賓輸出至少120萬噸石油。而菲律賓則會輸出...,並在中國興建旅客酒店。北京亦與馬尼拉通航。
  • 雖然美國仍是對菲律賓影響最大的國家,然而在新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亦在經濟、軍事方面發揮影響,並成為潛在超級大國。中國大陸已成為菲律賓一大貿易伙伴,並金融投資。然而。[1]

東帝汶[编辑]

  • 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撰寫的《島夷誌略》收錄了一篇講述帝汶島風俗的文章,當時他把帝汶島稱為「古里地悶」。文中提到帝汶島的物產、氣候、習俗,以至當地的社會組織;還講述泉州一戶吳姓人家曾經發船前往當地做買賣,船員人數超過100人,不過這些船員多在交易完成之後客死異鄉;10個船員當中偶爾會有1-2個可以活下來,不過他們大都已經變得「羸弱乏力」[2]

参考文献[编辑]

  1. ^ D. R. SarDesai. Southeast Asia: Past and Presen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2010. ISBN 978-0-8133-4434-8. 
  2. ^ 見汪大淵《島夷誌略·古里地悶》,輯錄自冯承钧. 中国南洋交通史. 蓬莱阁丛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09: 164–165. ISBN 7-5325-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