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仁克里特/采石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采石之战
宋金战争的一部分
载有霹雳炮的南宋战船
载有霹雳炮的南宋战船
日期1161年11月26日-27日(陰歷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十一月八日-九日)
地点
采石矶(今马鞍山市雨山区採石街道)
结果 南宋击败金国,金军叛乱杀死完颜亮
参战方
金国 南宋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40000[1] 18000[1]

采石之战,又稱采石磯之役,指中国古代宋金战争中的战役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1161年),金朝军队希望由采石矶(当涂北,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區采石街道)渡过长江伐宋,但最终没有成功,而以南宋的胜利而告终,维持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这场胜利提升了宋军的士气,促使其击退了金军的南进。[2]

背景

[编辑]

金辽宋

[编辑]
当时中国各地主要势力

宋朝(960年至1276年)是统治着中国东南部的汉人王朝。[3]宋朝北方是由满洲女真人建立的金朝,金朝除了女真外还得到部分汉人贵族支持。[4]辽朝则是由契丹人所建,领土涵盖了内蒙古、中国东北地区。[5]

1114年,在完颜阿骨打领导下女真起兵反抗契丹为主的辽朝[4]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为金。[6]1120年,宋金两国结盟计划在1121年进攻辽朝,后改成1122年。[7]

1122年,金军攻下大同府大定府。宋军曾尝试夺下辽南京,但被金军捷足先登。[8]1123年,宋金两国展开谈判,并达成条约,后因燕云十六州领土争端,两国关系迅速恶化,[9][8]并在1125年发生战争[10][4]

宋金战争

[编辑]

截至1127年,金已攻占了北宋大部分北方领土,并两次围攻北宋首都汴梁[4][11]在第二次围攻汴梁时,宋徽宗被俘,部分皇室成员被押往东北地区充当人质。[12]未被俘的北宋官员则逃往南方的应天府建立陪都,[8][13]后于1129年确立临安府为首都。[14]

迁都之举标志着宋朝从北宋转为南宋[4]1127年,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继位,史称宋高宗[15]金军将领兀术曾在1130年越过长江试图俘虏宋高宗,但被宋高宗逃脱。[16][17]兀术随即撤至长江北部,并击退了韩世忠率领的宋军舰队。[18]

金军乘胜追击继续进攻长江处的宋军,[19]但面临着北宋余孽的叛乱、部分将领阵亡、岳飞等南宋将领的反攻。于是金朝扶持刘齐傀儡政权充当缓充国,后因刘齐迟迟未有进展,[20]便在1137年废齐。随着金朝放弃南侵,金宋两国重启和谈。[21]

1142年绍兴和议后,两国以淮河为界。[22][4]协议里虽明文禁止宋向金购买马匹,但边境走私仍屡禁不止。[23]自1142年至1161年完颜亮发动战争前,宋金两国关系基本处在稳定阶段。[24]

金朝备战采石

[编辑]
持弓的女真士兵

1150年,完颜亮发动政变弑君篡位。[25]完颜亮将自己比作汉人独裁皇帝,而非女真部落领袖。[26]金史记载完颜亮曾告诉群臣,他一生有三大愿望:一是征服天下,二是独掌大权,三是纵情声色。[27]他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北方,而是整个中国,并将其定为毕生所求。[28][29]完颜亮自小便向宋朝使者学习饮茶等汉族文化,并在即位后推行汉化政策。[28]此外,身受汉化影响的他决定迁都中原。当时有四个城市可供选择,那便是汴京西京东京燕京。汴京因原是北宋首都,且有大量北宋遗民被否决。西京和东京曾是辽朝陪都,虽然两地经济文化发达,但地理位置不佳也被否决。最后的燕京在被石敬塘割让给辽后,因长年的多民族共居,导致该地的汉人对异族人统治没有太大的反感,被完颜亮定为新都。[30]1152年2月,完颜亮颁布迁都诏书正式迁都。[31]话虽如此,完颜亮仍没放弃汴京,并斥巨资重建,定此城为南京,[32][33]但此举也几乎耗尽了金朝国库。[32][28]

早在修建燕京宫殿时,完颜亮便已开始筹备兵马计划入侵南宋。他先下令建造战船,后又招兵买马,并大肆搜刮百姓物资。除此之外,金朝还强抓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各族壮丁服役,人数高达六十万人。[34]1152年,完颜亮宣称南宋违反《绍兴和议》中的禁止购买马匹规定,并在1159年扩充军备,将武器储存在金中都[28]同年,完颜亮派使者前去和西夏划定边界,避免西夏趁人之危。[35]除此之外,金军还经常越过边境查探情报。[36]

由于金军计划沿河南下,极大可能爆发水战。金朝开始征调船只,并将三万名新兵编入水师。[37]完颜亮也决定御架亲征伐宋。[38]征兵之举使得民怨沸腾,导致宋金边境城市接连发生暴动。[28]完颜亮派兵镇压反对声浪,并对被捕者施以酷刑,[34]就连嫡母徒单太后也因反对战争遭完颜亮杀害。[38]

完颜亮为了确立自己统一中国后的皇位合法性,下令屠杀金境内的宋朝与辽朝皇室男丁。[38]随后,以耶律斡为首的契丹人起兵叛乱,人数高达万人。[34][38]契丹人还要求免除兵役,他们表示家乡一旦无兵可守,草原敌对部族将会趁机入侵。在完颜亮拒绝绝后,契丹起义军遂杀数名女真官员泄愤。起义军也内部意见不一,部分人主张以辽上京为基地扩大叛乱,另一派则计划将东北契丹人西迁至中亚,投靠西辽[32]

宋朝备战采石

[编辑]

在战争爆发前,两国仍维持正常的外交活动。《宋史》记载道南宋是因金使做出无礼行为才意识到金正计划入侵。[38]入侵消息也从各方传来,部分官员纷纷劝诫朝廷备战。[36]但宋高宗犹豫不决,导致南宋在1161年仅修建了三座军事要塞,前来劝诫的官员也遭贬职。[39][36]1160年,吏部尚书张焘从金使臣施宜生处得到金朝即将入侵消息,张焘虽汇报了此事,但宋高宗仍不为所动。[40]

1161年10月15日,完颜亮从开封启程。[38]10月28日,金军越过淮河,进入南宋国土,[38]金军在此期间基本没遭到什么抵抗,因为宋军将大部队驻守在长江南岸,而非淮河。[38]之后,金军兵分四路攻宋。[41]

采石水战

[编辑]

完颜亮率大军屯驻长江北岸扬州一带。[2]因宋军在西线接连收复数地、阻滞金军攻势,金军随即从采石矶段强渡长江。[42]11月26至27日,宋金水师在此展开水战。[2]

宋军战略主要由宰相陈康伯制定。他也亲率水师参战,并任命虞允文领军,其余军队则由一群副官率领。[4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Lo 2012,第164頁.
  2. ^ 2.0 2.1 2.2 Franke 1994,第242頁.
  3. ^ Ebrey 2010,第136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Holcombe 2011,第129頁.
  5. ^ Liao dynasty. 大英百科全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2). 
  6. ^ Franke 1994,第221頁.
  7. ^ Mote 1999,第209頁.
  8. ^ 8.0 8.1 8.2 Franke 1994,第225頁.
  9. ^ Mote 1999,第209–210頁.
  10. ^ Mote 1999,第196頁.
  11. ^ Franke 1994,第227–229頁.
  12. ^ Franke 1994,第229頁.
  13. ^ Mote 1999,第292頁.
  14. ^ Mote 1999,第293頁.
  15. ^ Mote 1999,第289–293頁.
  16. ^ Tao 2009,第654頁.
  17. ^ Mote 1999,第298頁.
  18. ^ Tao 2009,第655頁.
  19. ^ Franke 1994,第230頁.
  20. ^ Franke 1994,第230–232頁.
  21. ^ Franke 1994,第232頁.
  22. ^ Franke 1994,第233頁.
  23. ^ Tao 2009,第684頁.
  24. ^ Franke 1994,第235頁.
  25. ^ Franke 1994,第239頁.
  26. ^ Franke 1994,第239–240頁.
  27. ^ Tao 2002,第150頁.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Franke 1994,第240頁.
  29. ^ 周峰 2002,第84頁.
  30. ^ 周峰 2002,第84至85頁.
  31. ^ 周峰 2002,第89頁.
  32. ^ 32.0 32.1 32.2 Mote 1999,第235頁.
  33. ^ 周峰 2002,第191頁.
  34. ^ 34.0 34.1 34.2 雷大受 1962,第10頁.
  35. ^ 周峰 2002,第204頁.
  36. ^ 36.0 36.1 36.2 雷大受 1962,第11頁.
  37. ^ Franke 1994,第240–241頁.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Franke 1994,第241頁.
  39. ^ Tao 2009,第704頁.
  40. ^ 雷大受 1962,第12頁.
  41. ^ 周峰 2002,第241頁.
  42. ^ Franke 1994,第241至242頁.
  43. ^ Tao 2002,第151頁.

书籍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