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emplate talk:Infobox civilian attack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njuries参数译为受害/受伤[编辑]

@Flyinet:我推崇使用“受伤”的原因有二:

一、英语原文是injuries,直译是受伤。在本模板参见下的模板:Infobox aircraft occurrence模板:Infobox public transit accident模板:Infobox civil conflict模板:Infobox event中也都译为受伤,此处使用受害显得不统一。

二、我更改的动机来自2014年宜宾公交车纵火案条目。按现版本,“injuries = 77”会被转化成“受害 77”,但事实上只是77人受伤1人死亡,使用受害会引起歧义。类似的例子还有2016年银川公交车纵火案2014年贵阳公交车纵火案2013年厦门公交车纵火案等。

针对战争罪行词条:如果“受害”指的是“死亡人数”,则已经有fatalities参数可供使用;如果指的是军事法庭裁定的战争罪行(如南京大屠杀条目下),我建议参考模板:Infobox event另加charges参数,并使用更精确的“指控”来取代“受害”。此外还可以增加casualties参数来代指更广义的“伤亡”(死亡人数+受伤人数)。 -- Akira😼CA 2019年10月15日 (二) 00:41 (UTC)[回复]

@Akira_CA:当前南京大屠杀条目与犹太大屠杀等战争罪行条目采用该模板意在于英语条目相统一,Injuries一词在英文中可以拥有较为宽泛的指涉范围,然而受伤一词在中文中的指涉范围则过于狭隘,难以阐述事实,采用受害一词可以囊括包括受伤在内等多种不同的利害受损情况,在您所述的几个条目我建议在受害后面添加具体的受伤描述,如“34人受伤”或加以更为细节的描述如“34人受重伤”等程度描述词用以限制受害指涉范围,这样可以避免在更改大量词条的编辑成本亦保证该模板的广泛适用性。--Alastair留言2019年10月16日 (三) 15: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