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告示牌音樂獎最佳舞曲/電子藝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美國電音組合烟鬼组合公告牌音樂獎哪一個獎項連續四年的得主?
    告示牌音樂獎最佳舞曲/電子藝人条目由LanaJones97讨论 | 貢獻)提名,其作者为LanaJones97讨论 | 貢獻),属于“award”类型,提名于2023年5月8日 14:12 (UTC)。
    • 說明:參考英維翻譯並添加可靠參考文獻,共9k位元組。——Liebhart 留言·簽名 2023年5月8日 (一) 14:16 (UTC)[回复]
    • 獲獎者不需要標記原文名稱。—AT 2023年5月8日 (一) 14:59 (UTC)[回复]
    • (+)支持--金色黎明留言2023年5月9日 (二) 14:23 (UTC)[回复]
    • (+)支持:—👑孤山王子📜 2023年5月9日 (二) 15:51 (UTC)[回复]
    • (+)支持“瞭解完不刪除嗎?”這話還蠻俏皮的[開玩笑的]。不過添加原文名稱并不是違規舉動,最多只是鷄肋而已。既然沒有害處,留下也無妨。另外的例子可參見青瓦臺詛咒。——WMLO議程表 2023年5月10日 (三) 11:31 (UTC)[回复]
    • (+)支持:西洋音樂界相關的條目附上原文有時還比中文更容易讓讀者了解指涉對象(我相信認識「Marshmello」的人一定比「棉花糖」多)。就我所見,臺灣和香港的娛樂新聞常常甚至不寫中文,直接使用英文稱呼,故中英並列在此是不錯的折衷選項。( π )题外话,ODESZA沒獲獎好可惜啊。——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3年5月10日 (三) 18:15 (UTC)[回复]
      • 👍 :您說的太對了,有些藝名甚至不好翻出中文名,所以新聞才直接貼上原文名。( π )题外话:我第一次聽到鳳凰之子的時候想說誰的名字這麼中二俏皮,殊不知那就是我最喜歡的illenium......。——Liebhart 留言·簽名 2023年5月11日 (四) 08:28 (UTC)[回复]
        • 如果台灣和香港使用英文名稱多於中文名稱,應通過轉換來解決,而不是所謂並列。實際上,像Lady Gaga在香港繁體版本中便是沿用,結果就是在此條目出現兩個Lady Gaga並列的奇怪情況。而且,要讓讀者了解點進去對應人物條目就可以了,又不是沒有條目,甚至退一萬步來說,列出原文名稱也只應列一次,而不應重複列出。—AT 2023年5月12日 (五) 09:3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