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3号鱼雷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5级鱼雷艇的右立面和平面图
历史
纳粹德国
艦名 T-3号
下订日 1935年11月16日
建造者 埃尔宾希肖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
船廠編號 1382
铺设龙骨 1936年11月14日
下水日期 1938年6月23日
完工日期 1940年2月3日
结局 1945年3月14日在黑拉附近的波罗的海触雷沉没
技术数据(竣工时)
船級 1935级鱼雷艇
排水量
  • 标准:859長噸
  • 满载:1,108長噸
船長 84.3米
型宽 8.62米
吃水 2.83米
動力輸出 31,000匹軸馬力(23,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双轴,两台蒸汽轮机
船速 35节
續航力 1,200海里以19节
乘員 119人
武器裝備

T-3号(德語:T 3)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于1930年代建造的十二艘1935级鱼雷艇的三号艇。它于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竣工,同年8月被派遣在德国和挪威之间执行护航任务,9月开始在北海布雷舰提供支援。该艇当月在德占法国遭英国轰炸机击沉,次年才被打捞上岸。完成维修后,T-3号于1943年被分配予鱼雷学校,1944年又重返前线,主要负责护送德国舰艇炮击苏联阵地。它曾于1944年初击沉一艘苏联潜艇,至1945年3月触雷沉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设计及装备

[编辑]

1935级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为满足《伦敦海军条约》600長噸(610公噸)排水量要求而对高速、远洋鱼雷艇作出的一次不成功的设计尝试,因为此类小型舰艇不计入国家总吨位限制。[1]T-3号全长84.3米,水线长82.2米;1941年重建艇艏以提高耐波性后,全长则增至87.1米。[2]它有8.62米的舷宽以及平均2.83米的吃水深度,标准排水量实际为859長噸(873公噸)、满载排水量则可达1,108長噸(1,126公噸),超出了设计限制。[3]该艇搭载有两组瓦格纳齿轮传动蒸汽轮机,各负责驱动一副三叶螺旋桨,设计功率为31,000匹軸馬力(23,000千瓦特)。过热蒸汽由四台高压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供应,可推动艇只以35(6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2]T-3号最多可贮存200吨燃料油,能够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1,200海里(2,200公里)。[3]艇只的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6名军官和113名水兵。[4]

竣工时,1935级鱼雷艇在艇艉装备有一门105毫米32式速射炮英语10.5 cm SK C/32 naval gun作为主炮。防空系统则包括以背负形式架设在105毫米炮上方的一门37毫米30式高射炮,以及安装在舰桥翼台的两门20毫米30式高射炮德语2-cm-Flak 38。它们还在两座水面三联装挂架上安装有六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4]并可携带多达30枚水雷(天气良好时可携带60枚)。许多同级艇在竣工前便已将37毫米炮换装为额外的20毫米炮、深水炸弹扫雷切割器英语Paravane (water kite);据了解T-3号在1945年沉没之前仅加装了切割器和深水炸弹。[5][6][7]

服役历史

[编辑]

T-3号的建造合同于1935年11月16日发包予希肖公司英语Schichau-Werke,自1936年11月14日起在其设于埃尔宾造船厂铺设龙骨建造序列英语Yard number为1382。[2]它于1938年6月23日下水,1940年2月3日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8]4月,T-3号及其姊妹艇T-7号在升汽时发生400根锅炉管故障,促使当局成立特别委员会,对1935级鱼雷艇的高压动力装置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驱动涡轮机和辅助机械所需的蒸汽量远超预期,且锅炉给水英语Boiler feedwater循环不足。两艘艇都将作为试验台,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改进。调试工作一直持续到8月初,T-3号随后加入第2鱼雷艇区舰队,护送补给油轮英语Replenishment oiler迪特马申号英语USS Conecuh (AOR-110)从德国前往挪威。[9]它继而换编至第5鱼雷艇区舰队,与姊妹艇T-2号、鱼雷艇美洲豹号隼号狮鹫号神鹫号鸡貂号一起,于8月14日至15日为在北海西南执行布雷任务的布雷舰提供护航。次月,该艇又与T-1、T-2和神鹫号共同转往驻德占法国的第1鱼雷艇区舰队,并于9月6日至7日在英吉利海峡亲自执行布雷任务。9月18日晚,在英国飞机袭击法国港口勒阿弗尔期间,泊岸的T-3号被炸弹击中后倾覆,9名船员丧生。它于1941年获重新打捞上岸,并被拖回德国接受维修。[10][11][12]

1943年12月12日,该艇在但泽重新投运,但由于仍然缺乏后期同级艇那样的雷达和加强型防空装置,遂被分配到鱼雷学校充当训练艇。一年后,它被转移到驻波罗的海的第2鱼雷艇区舰队。在T-3、T-5T-9T-12英语German torpedo boat T12T-13英语German torpedo boat T13T-16号英语German torpedo boat T16的掩护下,装甲舰舍尔将军号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于11月20日至24日在德军从爱沙尼亚萨雷马岛瑟爾韋半島撤离期间炮击了苏联阵地。1945年1月6日,当苏联潜艇S-4号英语Soviet submarine S-4在T-3号正前方100米处浮出水面时,它对这艘潜艇实施撞击。T-3号的炮手随即向S-4号的指挥塔开火,同时鱼雷艇利用发动机反推,从潜艇的艇体上挣脱出来。S-4号率先从艇艏沉没,艉部突出水面,T-3号遂再投掷20枚深水炸弹将其彻底摧毁。鱼雷艇在袭击中艇艏受损,被迫返回戈滕哈芬进行维修。3月14日,T-3和T-5号在东普鲁士黑拉附近护送一支船队时,撞上了由苏联潜艇L-21号英语Soviet submarine L-21布设的水雷并沉没。包括搭乘T-3号的难民在内,共有约300人在沉没中丧生。[7][10][13][14]

注释

[编辑]
  1. ^ Whitley 1991,第47–49頁.
  2. ^ 2.0 2.1 2.2 Gröner,第193頁.
  3. ^ 3.0 3.1 Whitley 1991,第202頁.
  4. ^ 4.0 4.1 Sieche,第237頁.
  5. ^ Whitley 1991,第49–51頁.
  6. ^ Whitley 2000,第71頁.
  7. ^ 7.0 7.1 Whitley n.d.,第23頁.
  8. ^ Whitley 1991,第209頁.
  9. ^ Whitley n.d.,第6–7頁.
  10. ^ 10.0 10.1 Gröner,第194頁.
  11. ^ Rohwer,第36, 39, 41頁.
  12. ^ Whitley 1991,第109, 209頁.
  13. ^ Rohwer,第374, 398頁.
  14. ^ Whitley 1991,第168, 173, 180, 188–189, 209頁.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