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開拓文教基金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開拓文教基金會 (Frontier Foundation) 之創立,是一群學者和青年人將對台灣的愛與關心,化為行動,共同尋找對台灣有幫助的方向;從政策研究、社區人才培訓、媒體觀察、對資訊化社會的關心等都是該會努力的方向,目前工作則以「協助弱勢族群之資訊系統」以及「協助非營利性組織與資訊科技之運用」為主要重點。

由長期關心台灣本土文化、弱勢族群權益的工作人員、網際網路專業的技術人員、志工所組成。落實民主理念、讓台灣成為一個公平、公義、有愛心的國家,一直是該基金會努力的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有良好的政策規劃與民眾積極的公共參與。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大家有更直接的管道來促成民眾參與和弱勢發聲。網路的普及以及各式行動載具的出現,正面的部份是讓不同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和運用,值得擔憂的是加大了不同層面的數位落差,該會持續關注,並繼續發展有助弱勢培力與數位包容的各項服務工作。

財團法人開拓文教基金會
簡稱開拓文教基金會
成立時間1994年7月6日
創始地中華民國(臺灣)
類型財團法人
網站www.frontier.org.tw

歷史延革

[编辑]
  1. 網際網路的發展
    • 1993年12月開拓的主要成員架設了台灣第一個WWW Server。
    • 1994年12月邀集非營利組織一起合作,開始系列推廣台灣網際網路使用之努力。
    • 1995年為有興趣的非營利組織開設全球資訊網WWW運用入門班課程,並陸續推出各種介紹台灣的網路專題。
    • 1996年2月台灣第一個搜尋引擎正式上線服務。此外,我們也協助NPO架設網站,分享Sever空間給各NPO,並架設台灣數鳥 (http://tbc.yam.org.tw/)、淡水河資訊網、紅樹林等具有教育價值的網站。
  2. 社區工作訓練和出版
    • 1994年就在台北、台中、高雄、宜蘭陸續辦理了「社區工作培訓工坊」。
    • 1996年出版第一本「社區資源手冊~打造快樂希望新台灣」,是當時坊間除了教科書以外的實務應用參考書。
    • 1998年出版第二本社區資源手冊「關懷、參與、改變的新契機」 (http://921.yam.org.tw/community/),提供想投入社區關懷工作者的入門手冊。921地震後,更將手冊資訊化,製作了網路版供查閱瀏覽。
  3. 網路與弱勢服務之結合~婦女服務  
  4. 網路與弱勢服務之結合~身心障礙者服務  
    • 1997年為身障朋友開設種子訓練班,之後並為其介紹相關的網站製作與維護工作。
    • 1999年架設了「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蒐集了豐富的生活資訊,也邀請許多在台灣從事身心障礙服務的團體,一起參與網站內容的建構,將每個團體在臺灣各地的服務經驗和出版品整理至本站,內容包括生活照顧資訊、健康醫療資訊、特殊教育、福利資訊、就業輔導資訊、職業訓練以及休閒娛樂等相關生活資料。並透過每月一次的DIN電子報,介紹不同身障組織的工作、相關的出版品等,對身心障礙者、家人朋友、老師,以及其他身心障礙相關的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請參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大事記 (http://disable.yam.org.tw/%E6%9C%AC%E7%AB%99%E5%A4%A7%E4%BA%8B%E8%A8%98)。
  5. 網路與弱勢服務之結合~原住民服務
    • 2004年開始「部落e樂園」架設;「部落e樂園」是與台灣微軟公司、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以及蕃薯藤數位科技合作(與天空傳媒合併後即停止合作),邀集希望將部落產業的特色及創意與數位科技結合的部落,共同展開「部落e樂園」計劃。
    • 2017網站再次改版,繼續輔導部落更新。
  6. 網路與弱勢服務之結合~執行教育部「創造偏鄉數位機會中心–原住民地區」輔導計畫
    • 2005.7~2007.5參與分散在屏東、台東的五個「原住民部落建立數位機會中心」,從軟硬體規畫、課程規畫、開課、志工訓練、社區組織和動員,帶進了諸多外來的資源,介紹引導互動討論的方法,鼓勵和支持部落有心伙伴的投入,協助五個數位機會中心從無到有順利運作。
    • 協助與陪伴台東建和書屋、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及2016之孩子的書屋基金會)成立和發展,是參與數位機會中心計劃所衍生的最佳效應。目前仍持續關心部落工作者,募集二手電腦、圖書、經費等支持其推動提昇部落數位能力之努力。
  7. 網路與弱勢服務之結合~協助非營利組織架設網站
    • 為了幫助社會福利團體與網際網路結合,基金會提供網站空間、網站設計和經營技術諮詢,陸續協助數十個團體將資料上網,或架設網站進行線上服務。台灣早期的NPO網站幾乎都由開拓協助架設,或由免費使用開拓之server空間開始。目前仍有多個活躍團體的網站是在我們的server上的。如:「喜願行」喜願麵包坊、台北縣佛教觀音線協會的大老婆資源網、人本教育基金會、主婦聯盟基金會、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看守台灣協會、台中ADHD心動家族等。
  8. 因應社會議題之網路服務
    • 1999的921地震,開拓動員所有人力投入建立「921再造新故鄉」網站 (http://921.yam.org.tw/)。動員心理輔導相關專業人員撰寫、翻譯「創傷症候群」之文章、手冊,在網站上建立社會心理重建資料庫,讓投入災後重建的相關專業人員與志工參考。除線上資料庫外,並翻譯出版情緒療癒指南手冊三本 (http://www.frontier.org.tw/taiwanfloods/?page_id=263)。
    • 2009年八月八日,台灣在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豪大雨的衝擊下,造成921地震後最大規模的災情,南投、嘉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都成為災區,其中受創最大的高雄縣、台東縣、屏東縣、嘉義縣的重建仍是漫漫長路。在八八災後,加入由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號召成立的「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協助聯盟社工組架設「八八水災服務聯盟社工組交流平台」,成立「八八水災資源網」,並協助更新維護「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官網。
  9. 協助NPO人員、團隊之培訓工作
    • 辦理「開放空間會議技巧」訓練,協助非營利組織、社區組織等,運用開放空間方法,化解對立衝突、產生良性互動、凝聚內部共識、促進互動並製定改革之行動方案等。
    • 主辦、協辦多場OST會議,議題包括生態、女性參與、部落自治、原住民手工藝的未來、原住民社團發展、身障服務、新農村運動、原住民部落自治、終身學習、永續台灣等等,合作組織包括台北市政府、高雄縣政府、台東縣政府、台灣大學、婦女中心、身障團體、原民會、原住民社團等。推廣活動詳情請見 http://openspacetaiwan.blogspot.tw/
  10. 資訊溝通(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源平台及服務轉介
    • 2008年起承辦非營利組織軟硬體捐贈平台-科技濃湯。科技濃湯是 TechSoup 全球網絡(TechSoup Global Network)的一員,目前共觸及了 69 萬個組織,遞送了超過 50 億美金的科技工具及慈善服務。立案並具法人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可透過科技濃湯平台申請由微軟、趨勢科技等公司所捐贈之軟體。
    • 2008年起,辦理北中南東的非營利組織資訊運用巡迴座談。
    • 2009年七月開始辦理的每月一次讓NPO與ICT界朋友面對面交流的網路星期二、線上交流社群以及透過相關知識庫的整理翻譯等,邀請和陪伴更多的非營利組織運用資訊科技提昇服務效能。
    • 從2010年,每年在巡迴座談會的前後,辦理CEO交流座談,邀請非營利組織的CEO與主管,依不同的主題交流分享。
  11. 國際參與

網站群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Category:使用创建条目精灵建立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