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洞人
马鹿洞人 化石時期: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 | ||||||||||||||||
---|---|---|---|---|---|---|---|---|---|---|---|---|---|---|---|---|
![]()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Homo sapiens (Guangxi) |
马鹿洞人,又称为蒙自人:1979年中国广西发现亚洲早期现代人(晚期智人)的化石,定名为马鹿洞人。DNA研究表明,马鹿洞人和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人群,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和美洲原住民有遗传联系。

化石的发现、定年和DNA研究
[编辑]1979年,一名中国地理学家在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洞发现了一具不完整的人骨残骸。1989年,云南蒙自马鹿洞中又发现了三具人骨残骸。2008年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对此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鹿洞人生活在距今14300年至11500年前,因以猎食马鹿为生而被命名为“马鹿洞人”。化石显示马鹿洞人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他们兼具早期智人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目前不清楚他们与同时代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现代人的关系,虽然后来的DNA研究,发现他们和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人群,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和美洲原住民有遗传联系[1]。马鹿洞人的发现对研究亚洲人种的演化历程有重要意义。[2][3][4][5]
202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蒙自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合作,对“马鹿洞人”开展了古DNA遗传学分析。古DNA证据表明,马鹿洞人(MLDG1704)是亚洲早期现代人的一位女性,不是古老型人类。早期部分研究者因马鹿洞人的某些古老特征,猜测其可能是古老型人类,或者系古老型人类与早期现代人的混血;也有人认为这揭示了早期现代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马鹿洞人的线粒体遗传世系属于一种未知的M9*支系,而现生人群的M9支系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人群和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中;“蒙自人”可能代表了早期与中国两大农业人群的共同祖先有遗传关联的狩猎-采集者,他们之间有晚更新世的最近共同祖先。“蒙自人”所属的支系是一个独立的M9根部支系,反映了晚更新世东亚南部人群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合已报道的世界现代人群和古DNA大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作为晚更新世的中国南方人,马鹿洞人与最早的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1]
人类亲缘树
[编辑]来源:人属系統發生
直立人 |
| |||||||||||||||||||||||||||||||||
(1.9) |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云南马鹿洞“蒙自人”古DNA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 2022-07-18 [2025-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8).
- ^ 中澳学者发现古人类新种群 被称为“马鹿洞人”. 新浪科技. 2012-03-15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 ^ 人类起源新发现 中国大陆发现红鹿洞人. 中央广播电台. 2012-03-16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 ^ 云南蒙自人化石研究:史前人类发生大范围迁移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12-03-15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 ^ Curnoe, Darren; Xueping, Ji; Herries, Andy I. R.; Kanning, Bai; Taçon, Paul S. C.; Zhende, Bao; Fink, David; Yunsheng, Zhu; Hellstrom, John; Yun, Luo; Cassis, Gerasimos. Caramelli, David , 编. Human Remains from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Transition of Southwest China Suggest a Complex Evolutionary History for East Asians. PLoS ONE. 2012-03-14, 7 (3). ISSN 1932-6203. PMC 3303470
. PMID 22431968. doi:10.1371/journal.pone.00319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