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颍川庾氏世系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颍川庾氏,是中古活跃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以政治能力与文化而兴起的氏族,因其成员出生于颍川郡的鄢陵县,当时庾氏生活于今河南省境内的鄢陵县,故而称为颍川庾氏。

发展

[编辑]

庾氏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庾乘年轻时在县署当差看门。名士郭林宗见到他就栽培他,劝他到学官求学,于是成为学生的佣人。后来能讲论经义,自以为门第卑微,每次都坐下座,诸生博士都前往辩论,于是学官中以下座为贵,其中有陈留郡人苏林[1]。朝廷屡次征辟庾乘,庾乘不应,当时人称为“征君”。入曹魏后任襄城县令[2][3]

西晋末年,颍川庾氏因北方五胡政权的入侵而追随南渡士族的队伍中,并以侨姓士族的身份加入东晋,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4]以及外戚庾亮即为庾遁的后裔,使得庾氏一跃成为皇亲外戚的身份,势力大升,期间庾亮依靠外戚的身份与自己的能力,将庾氏一族的政治地位推向顶锋[5]

庾亮的弟弟庾翼主张北伐中原[6][7],但在与后赵的邾城之战中失利,使得庾氏的评价有所下降。庾亮之后,又有庾冰、庾统,其中庾冰的女儿庾道怜成为晋废帝司马奕的皇后[8]

南朝的庾炳之庾蔚之等人积极活跃于南朝政坛,并于研究文化经典,传播书集方面成就颇多。庾蔚之著有《禮記略解》十卷並為賀循《喪服》作註[9]

联姻

[编辑]

颍川庾氏与河南褚氏、庐江何氏、太原王氏、谯国桓氏等高门士族联姻,庾峻的女儿嫁给了褚翜的父亲褚頠,庾敳为褚翜的舅父[10]

庾文君的妹妹嫁给了何充[11]

王濛的父亲王讷娶了颍川庾琮之女庾三寿[12][13]

庾衮孙女庾姚嫁给桓温弟弟桓冲[14]

庾乘系

[编辑]

庾乘为颍川庾氏始祖[15]

庾乘曾孙庾衮有两位兄长,皆因大疫而亡,次兄是庾毗[16]

庾衮长兄有两个儿子:庾赓、庾翕[17],女儿庾芳[18]

庾衮外甥郭秀,父母早亡,母亲当为庾衮姐妹[19]

司徒左长史王濛的母亲是庾琮的女儿庾三寿[20]

庾乘
庾嶷庾遁
庾䨹庾峻庾纯庾□
庾珉庾琮庾敳褚頠妻庾隽庾□庾毗庾衮郭秀母庾琛
庾三寿庾赓庾翕庾芳


庾衮系

[编辑]

庾衮为庾遁孙,庾乘曾孙。

庾衮
庾怞庾蔑庾泽庾捃
庾愿庾姚


庾琛系

[编辑]

庾琛有五子:庾亮庾怿庾冰庾条庾翼,二女:庾文君何充妻。

庾亮

[编辑]

庾亮有三子:庾会庾龢庾羲[21][22]

庾亮长子庾会(又名庾彬)娶诸葛恢长女诸葛文彪,于苏峻之乱遇害[23]

次子庾龢与谢尚女谢僧要结婚,生子庾恒[24]

三子庾羲有子:庾准[25]庾楷。庾准生子庾悦,庾楷生子庾鸿[26]。女儿庾氏嫁裴珪,生子裴松之[27]

庾怿

[编辑]

庾怿有子庾统[28]

庾冰

[编辑]

庾冰有七子:庾希、庾袭、庾友、庾蕴、庾倩、庾邈、庾柔,女儿庾道怜为庾文君侄女,晋废帝司马奕皇后。庾希、庾邈等被桓温诬陷谋反,失败被杀[29],庾友因儿媳妇是桓温侄女而免死[30],庾道怜被追贬为海西公夫人[31]

庾蕴子庾廓之[32],生子庾登之庾炳之[33][34]庾炳之字仲文,生子庾季远、庾弘远[35][36]

庾弘远生子庾子曜[37]

庾条

[编辑]

庾条官位不显[38]

庾翼

[编辑]

庾翼有子庾方之、庾爰之[39]。女儿庾女淑嫁给陈郡谢奕子谢攸,另一女庾氏嫁陈郡袁勖子袁邵[40]

庾琛
庾亮庾怿庾冰庾条庾翼庾文君何充
庾会庾龢庾羲庾统庾希庾袭庾友庾蕴庾倩庾邈庾柔庾道怜庾方之庾爰之庾女淑袁邵妻
庾恒庾准庾楷裴松之庾玄之庾攸之庾宣庾廓之
庾悦庾鸿庾登之庾炳之
庾仲远庾季远庾弘远
庾子曜


庾阐系

[编辑]

庾阐为庾亮族人,生子庾肃之[41],父亲庾东,祖父庾辉[42][43]

庾辉
庾东
庾阐
庾肃之


庾沙弥系

[编辑]

庾沙弥为庾冰六世孙,具体为庾冰哪一子后裔尚未考证。他是庾道愍族孙[44],族兄庾咏[45],父亲庾佩玉[46],儿子庾持[47]

庾持生子庾自直[48]

庾道愍
庾佩玉
庾咏庾沙弥
庾持
庾自直


庾仲容系

[编辑]

庾仲容为庾冰六世孙,具体为庾冰哪一子后裔尚未考证。祖父庾徽之,父亲庾漪,叔父庾泳[49]

庾徽之
庾漪庾泳
庾仲容


参考史料

[编辑]
  • 《晋书》
  • 《全晉文》
  • 《后汉书》
  • 《元和姓纂·庾》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全宋文》
  • 《宋书》
  • 《谢琉墓志》
  • 《南史》
  • 《资治通鉴》
  • 《梁书》
  • 《陈书》
  • 《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晋书》:(庾峻)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老疾在家,往候之。林尝就乘学,见峻流涕……
  2. ^ 《后汉书》:庾乘字世游,颍川鄢陵人也。少给事县廷为门士。士即门卒。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佣。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仇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曰“征君”。
  3. ^ 《元和姓纂·庾》:【颍川】 后汉始居颍川,魏襄城令庾乘
  4. ^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八·皇亲部四》:《晋中兴书》曰:明穆皇后庾氏,讳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也。后少以珪璋特异,令仪淑美。故中宗为肃祖纳焉。初为世子妃,仁和有礼,深见敬重。后生显宗成皇帝,显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奏“天子幼冲,宜依汉和熹皇后故事”后辞让数四,不得已遂临朝摄万机。苏峻作逆,王师败绩,后以忧逼,崩,时年三十三。
  5. ^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父琛,在《外戚传》。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6. ^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初,翼迁襄阳,举朝谓之不可,议者或谓避衰,唯兄冰意同,桓温及谯王无忌赞成其计。
  7. ^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石季龙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诣翼降。
  8. ^ 《晋书·列传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废帝孝庾皇后,讳道怜,颍川鄢陵人也。父冰,自有传。初为东海王妃。
  9. ^ 《全宋文》:蔚之字□随,颖川人,孝建中为太常丞,历员外郎散骑常侍,有《礼记略解》十卷,《礼论钞》二十卷,《丧服》三十一卷,《丧服世要》一卷,《丧服要记注》十卷。
  10. ^ 《晋书·褚翜传》:颍川庾敳,即翜之舅也。
  11. ^ 《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
  12. ^ 《世说新语注·容止-21》:王氏谱曰:“讷字文开,太原人。祖默,尚书。父祜,散骑常侍。讷始过江,仕至新淦令。”
  13. ^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40》:王氏谱曰:濛父讷,娶颍州庾琮之女,字三寿也。
  14. ^ 《世说新语·仇隙》注引《桓氏谱》:“桓冲后娶颍川庾蔑女,字姚。”
  15. ^ 《元和姓纂·庾》:【颍川】 后汉始居颍川,魏襄城令庾乘
  16. ^ 《晋书·孝友·庾衮》: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
  17. ^ 《晋书·孝友·庾衮》:而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抚柩长号,哀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涕。
  18. ^ 《晋书·孝友·庾衮》:孤兄女曰芳,将嫁,美服既具,衮乃刈荆苕为箕帚,召诸子集之于堂,男女以班,命芳曰:「芳乎!汝少孤,汝逸汝豫,不汝疵瑕。今汝适人,将事舅姑,洒扫庭内,妇之道也,故赐汝此。
  19. ^ 《晋书·孝友·庾衮》:孤甥郭秀,比诸子侄,衣食而每先之。
  20. ^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40》:王氏谱曰:濛父讷,娶颍州庾琮之女,字三寿也。
  21. ^ 《世说新语注·方正·48》:道恩,庾羲小字。徐广晋纪曰:“羲,字叔和,太保亮第三子。拔尚率到。位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22. ^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三子彬、羲、龢。
  23. ^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
  24. ^ 《世说新语·轻诋-27》:殷𫖮、庾恒并是谢镇西外孙。【刘孝标注:谢氏谱曰:“尚长女僧要适庾龢,次女僧韶适殷歆。”】
  25. ^ 《宋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二》:庾悦,字仲豫,颍川鄢陵人也。曾祖亮,晋太尉。祖羲,吴国内史。父准,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26. ^ 《世说新语注·排调-62》:晋东宫百官名曰:“庾鸿字伯鸾,颍川人。”庾氏谱曰:“鸿祖义,吴国内史。父楷,左卫将军。鸿仕至辅国内史。” 余嘉锡《笺疏》:李慈铭云:“案义当作羲,太尉亮次子也。晋书作会稽内史。【余自注:此据楷传。而羲本传作吴兴内史,则误。吴兴非国,当曰太守,不当曰内史也。吴兴盖吴国之讹。】左卫将军,晋书作左将军。辅国内史亦有误。辅国惟有将军,安得有内史?”
  27. ^ 《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四》:舅庾楷在江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拜员外散骑侍郎。
  28. ^ 《世说新语注·赏誉第89》:赤玉,庾统小字。中兴书曰:“统字长仁,颍川人,卫将军怿子也。”
  29. ^ 《晋书·庾希传》:温后知逾之,遣兵捕希。武沈之子遵与希聚众于海滨,略渔人船,夜人京口城。平北司马卞耽逾城奔曲阿,吏士皆散走。希放城内囚徒数百人,配以器杖,遵于外聚众,宣令云逆贼醒温废帝杀王,称海西公密旨,诛除凶逆。……卞耽又与典阿人弘戎发诸县兵二千,并力屯新城以击希。希战败,闭城自守。温遣东海太守周少孙讨之,城陷,被擒。希、邈及子侄五人斩于建康市,遵及党与并伏诛。
  30. ^ 《世说新语·贤媛》: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希已见。玉台,庾友小字。庾氏谱曰:“友字惠彦,司空冰第三子。历中书郎、东阳太守。”〉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庾氏谱曰:“友字弘之,长子宣,娶宣武弟桓豁之女,字女幼。”〉徒跣求进,阍禁不内。女厉声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因突入,号泣请曰:“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玉台一门。〈中兴书曰:“桓温杀庾希弟倩,希闻难而逃,希弟友当伏诛。子妇桓氏女,请温,得宥。”
  31. ^ 《晋书·列传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废帝孝庾皇后,讳道怜,颍川鄢陵人也。父冰,自有传。初为东海王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平陵。帝废为海西公,追贬后曰海西公夫人。
  32. ^ 《晋书·庾冰传》:友子叔宣,右卫将军。蕴子廓之,东阳太守
  33. ^ 《宋书·庾登之传》:庾登之,字元龙,颍川鄢陵人也。曾祖冰,晋司空。祖蕴,广州刺史。父廓,东阳太守。
  34. ^ 《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三》:庾炳之,字仲文,初为秘书、太子舍人,刘粹征北长史、广平太守。兄登之为谢晦长史,炳之往省之。
  35. ^ 《南史/卷35·仲文子:弘遠》:弘遠字士操,清實有士譽。仕齊爲江州長史。刺史陳顯達舉兵敗,斬於朱雀航。將刑,索帽著之,曰:「子路結纓,吾不可以不冠而死。」謂看者曰:「吾非賊,乃是義兵,爲諸君請命耳。陳公太輕事,若用吾言,天下將免塗炭。」弘遠子子曜年十四,抱持父乞代命,遂並殺之。
  36. ^ 按《萬姓統譜》:弘遠,炳之子,清實有士譽,為陳顯達從 事史。
  37.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二卷》:长史庾弘远,炳之之子也,斩于朱雀航。将刑,索帽著之,曰:“子路结缨,吾不可以不冠而死。”谓观者曰:“吾非贼,乃是义兵,为诸军请命耳。陈公太轻事;若用吾言,天下将免涂炭。”弘远子子曜,抱父乞代命,并杀之。
  38. ^ 《晋书·卷073》:条字幼序。初避太宰府,累迁黄门郎、豫章太守。征拜秘书监,赐爵乡亭侯,出为冠军将军、临川太守。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临川人李高为相,聚党数百人,乘犊车,衣皂袍,攻郡县,条讨平之。条于兄弟最凡劣,故禄位不至。卒官,赠左将军。
  39. ^ 《世说新语注·识鉴第19》:园客,爰之小字也。庾氏谱曰:“爰之字仲真,翼第二子。”
  40. ^ 《谢琉墓志》:“……。琉夫人同郡袁氏,讳琬,夫人祖讳勖,字敬宗,太尉掾;父邵,字颖叔,中书侍郞。琬外祖讳翼,字稚恭,使持节,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晋书》有传曰:“翼,字稚恭,…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袁邵妻庾翼女。
  41. ^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子肃之,亦有文藻著称,历给事中、相府记室、湘东太守。太元中卒。
  42. ^ 《全晉文/卷三十八》:阐字仲初,亮族人。〈《世说·文学篇》注引《中兴书》。〉永昌中为西阳王太宰掾,累迁尚书郎。咸和中参司空郗鉴军事,封吉职县男,拜彭城内史。
  43. ^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人也。祖辉,安北长史。父东,以勇力闻。武帝时,有西域健胡趫捷无敌,晋人莫敢与校。帝募勇士,惟东应选,遂扑杀之,名震殊俗。
  44. ^ 《南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三》:庾道愍,颍川鄢陵人,晋司空冰之玄孙也。……族孙沙弥亦以孝行着。
  45. ^ 《梁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族兄都官尚书咏表言其状,应纯孝之举,高祖召见嘉之,以补歙令。还除轻车邵陵王参军事,随府会稽,复丁所生母忧。丧还都,济浙江,中流遇风,舫将覆没,沙弥抱柩号哭,俄而风静,盖孝感所致。服阕,除信威刑狱参军,兼丹阳郡□□□累迁宁远录事参军,转司马。出为长城令,卒。
  46. ^ 《梁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庾沙弥,颍阴人也。晋司空冰六世孙。父佩玉,辅国长史、长沙内史,宋昇明中坐沈攸之事诛,沙弥时始生。
  47.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庾持字允德,颍川鄢陵人也。祖佩玉,宋长沙内史。父沙弥,梁长城令。
  48. ^ 《北史·卷083》:庾自直,潁川人。父持,《南史》有傳。
  49. ^ 《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仲容字仲容,颍川焉陵人也。晋司空冰六代孙。祖徽之,宋御史中丞。父漪,齐邵陵王记室。仲容幼孤,为叔父泳所养。既长,杜绝人事,专精笃学,昼夜手不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