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韩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欢(510年—572年2月24日),字娄欢[1]云州盛乐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编辑]

韩欢在北魏末年大乱时投身军旅,以统军襄威将军起家官,又转任奉朝请,加别将,封上谷县开国男。永安三年(530年),韩欢转任都督永熙三年(534年),高欢进军洛阳,魏孝武帝西迁关中,韩欢跟随魏孝武帝前往关中,进爵为侯,加安东将军大统三年(537年),韩欢在沙苑之战中立下军功,增加食邑八百户,进爵为公,加卫大将军帅都督,出任恒农郡太守。韩欢很快转任大都督,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获赐姓匹娄氏。北周建立后,韩欢出任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普安县开国公,食邑总计三千六百户,外任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又被征召回朝出任民部大夫天和五年(570年),韩欢加大将军,当时北齐进攻汾水一带,韩欢率兵抵抗。天和六年(571年),北齐平原王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领大军前来,齐国公宇文宪命令将士布阵迎敌。韩欢被齐军偷袭,在姚襄城被流箭射中,于是奔走撤退[2][3]。回到京城后,韩欢疾病发作,天和七年正月廿五日(572年2月24日)在京城私人住宅中去世,虚岁六十三。周武帝诏令赠予韩欢原本的官职,加少傅、恒夏灵银长五州诸军事、恒州刺史,谥号建德元年岁次壬辰十一月廿二日(572年12月12日),韩欢与夫人尉迟氏合葬于雍州石安县[4]

其他

[编辑]

《匹娄欢墓志》没有记载匹娄欢的汉姓,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仲荦教授提出匹娄欢本姓韩,但没有说明理由[5]。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历史研究院陈鹏副教授指出,匹娄欢墓志提到“汉世尚书,赐龙渊而表德”,这是指汉章帝赐尚书韩棱龙渊剑的事,可知匹娄欢本姓韩[6]

家庭

[编辑]

祖父

[编辑]
  • 韩驹,北魏军将[4]

父亲

[编辑]

夫人

[编辑]
  • 武威尉迟氏,虚龄十七岁嫁给韩欢,封文城县君,魏前二年八月廿五日在华州郑县去世,虚岁卅六[1],追赠普安国夫人[4]

子女

[编辑]
  • 韩达,第三子[4]
  • 韩氏,嫁隋朝上开府仪同三司、泽州刺史、宜阳郡公梁衍[7]

孙子女

[编辑]
  • 韩罗刹,韩达之子,虚龄十二岁早逝,与韩欢夫妇合葬[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毛远明校注.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第10册》. 北京: 线装书局. 2008年12月: 262–264. ISBN 7-80106-947-1 (中文(繁體)). 
  2. ^ 《周书·卷十二·列传第四》: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引兵大至,宪命将士阵而待之。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遂以奔退,宪身自督战,齐众稍却。
  3. ^ 《北史·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引兵大至,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遂退。
  4. ^ 4.0 4.1 4.2 4.3 4.4 4.5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周使持節少傅大將軍大都督恆夏靈銀長五州諸軍事恒州刺史普安壯公墓誌銘。公諱歡,字〓歡,雲州盛樂人也。宗緒之興,備諸方册。若乃晉國宣公,□嘉樹而留□。漢世尚書,賜龍淵而表德。風猷弈葉,莫之與京。祖駒,含光抱質,官爲軍將。父買,握瑜懷瑾,名播當塗。並立功立事,不殞其業。公資靈峻岳,禀氣中和,體識詳明,志尚雄果。子南超乘,末得比蹤;申屠蹶張,曾何足喻。屬魏道云季,中原幅裂,人懷問鼎,世若綴旒。公情存殉國,委身行陣,疾風知勁,實著勳庸。解褐授統軍襄威將軍,奉朝請,加別將,封上谷縣開國男。永安三年轉都督。及晉陽甲起,魏主西遷。公時陪奉輿輪,備嘗艱險,進爵爲侯,加安東將軍。時鴻溝尚隔,官渡未夷,負海猶強,開關屢出。公結髮戎旅,妙善孫吴。如雲如鳥之形,因山背水之勢,莫不深明權變,躬先士卒。雙鞬並帶,二戟兼提。滕灌之驍雄,關張之勇扞,復見於玆矣。大統三年中,征沙苑有功,加封八百,進爵爲公,授衛大將軍帥都督,除恒農郡守。弦韋並設,恩化大行。俄轉大都督,尋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姓匹婁氏。魏世郭淮,軍麾既等;漢朝鄧騭,榮望斯同。暨鍾石變音,謳歌改運,皇周應曆,大弘褒賞。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普安縣開國公,食邑通所合三千六百戶,除鄧州諸軍事鄧州刺史。還朝補民部。天和五年授大將軍。屬東齊背約,競我汾方。公受委臨戎,志在清復。於姚襄交戰,爲流矢所中。還京增疾,翻成大漸。春秋六十有三,以天和七年正月廿五日薨於京師之第。公少懷節概,夙擅英略,居盈念損,處險如夷,遇士有恩,臨敵能勇。屬車書未一,元戎啟行,攻城野戰,大凡五十,榮勳行賞,功恒居多。雖遇泣痍之恩,奄夫輔仁之效。致以悲纏宸極,痛結親賓。詔贈本官,加少傅恒夏靈銀長五州諸軍事恒州刺史,諡曰壯,禮也。夫人文城縣君尉遲氏,武威人,世傳令德,家擅清徽,性識柔明,音儀昭著。生甫十七,歸於壯公。以魏前二年八月廿五日薨於華州鄭縣界,時年廿六。詔贈普安國夫人。以建德元年歲次壬辰十一月廿二日合葬於雍州石安縣界。公孫羅刹,公第三息達之子,年十二,不幸夭没。即與公同窆。竊以天迴地遊,寒暑於斯遽變;山飛谷徙,金石所以不彫。乃爲銘曰:巖巖基構,舄弈宗枝,龍軒豹飾,翠眊金羈。幽并好俠,燕趙多奇,高門誕慶,英風載馳。時惟草昧,契闊兵戎,捐家事國,殉義忘軀。運籌帳裏,擐甲軍中,投醪感惠,賈勇稱雄。大□標名,高旗載譽,功刊彝器,績宣玉府。威讋□邊,聲飛六輔,奄隨風燭,長辟室宇。蕭悲五里,車尋九京,賓朋麗立,服馬悲鳴。幽幽壟路,鬱鬱佳城,丘陵若徙,冀識遺聲。
  5. ^ 王仲荦. 《华山馆丛稿续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年12月: 31、132. ISBN 9787101054460 (中文(繁體)). 
  6. ^ 赵世瑜主编. 《北大史学 25 2023 第1辑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专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07月: 217–249. ISBN 978-7-5228-1901-3 (中文(简体)). 
  7. ^ 周晓薇 王其祎, 《枕上浮生:长安新出隋代梁衍墓志铭与枕铭疏证》, 《<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 2015年: 1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