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祖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祖義(?—1407年10月2日),廣東潮州人,元末明初三佛齐豪强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因有人举报陳祖義“凶横等情”,在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寶船艦隊把他押送至明朝北京受審,斬首示眾。(链接至维基文库 瀛涯勝覽. 维基文库.  - 舊港國)

生平

[编辑]

《瀛涯胜览》记载

[编辑]

郑和的助手马欢在其回忆录(链接至维基文库 瀛涯勝覽. 维基文库.  - 舊港國) 中记载:

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居三佛齐,成为头目,郑和的助手马欢在回忆录《瀛涯勝覽》中称陈祖义为豪强,马欢说,凡有船只经过,陈祖义立即劫夺财物。但 Wadsworth 認為,陳祖義只不過是對過往巨港港口船隻採取強制繳納關稅措施,因為這是三佛齊治理的重要財政要素[1]。马欢的《链接至维基文库 瀛涯勝覽. 维基文库. 》中没有陈祖义劫掠郑和宝船的任何记录。马欢在书说,三佛齐“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

明初明太祖明成祖两代,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洪武时极为严厉,寸板不许下海。永乐年间,成祖禁止民间造船,对已有船只一律改为平头船,使其无法出海。陈显泗[2]指出:已经流落国外参与海洋贸易的海外华侨,在成祖看来是海盗渊薮,必须消除。永乐四年(1406)成祖下诏书诱招侨民归国,由郑和带往南洋宣谕,但只有800多名海外华人归国。陈祖义集团则被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期间歼灭。

雪珥[3]认为:朝廷对那些不应招回国的华人势力,便寻其借口予以消灭铲除。诛杀陈祖义本人是镇抚政策的贯彻,其罪名是陈祖义“诈降邀劫”郑和船队,实则是明政府对南洋侨民实行招抚受挫之后改行镇抚的结果。杀一儆百,让那些对招抚无动于衷的侨民有所震动,俯首听命,尽快回国。

明實錄记载

[编辑]

《明實錄》记载[4]

此记载为众多作者引用[4][5][6]:陈祖义假装投降,而密謀要劫掠官軍。永樂五年(1407年),郑和決定率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七艘,進而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永樂五年九月初二日(1407年10月2日),該艦隊回国,押陈祖义等献上受審,陈祖义等被问斩。

传说

[编辑]

传说陳祖義在三佛齊的渤林邦國,盤踞巨港(舊港、三佛齊國)十多年。該集團成員最鼎盛時超過萬人,擁有戰船百艘,曾雄霸於日本台灣海峽南海印度洋等海域,劫掠過往船隻達萬艘,攻打50多座沿海鎮城。明成祖亦曾懸紅50萬兩白銀捉拿陳祖義。(来源?)

關聯項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James E. Wadsworth. Global Piracy: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Seaborne Banditry.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118. ISBN 978-1350058217. 
  2. ^ 陈显泗《鄭和的國家觀與“華僑政策”》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26.
  3. ^ 雪珥 《与海为敌:被郑和舰队撞沉的中国商业文明》,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檔日期 2024-07-16)
  4. ^ 4.0 4.1 楊士奇. 《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七十一》. : 第987頁 (中文). 壬子,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還,械至海賊陳祖義等。初,和至舊港遇祖義等,遣人招諭之。祖義詐降,而潛謀要刧官軍。和等覺之,整兵提備。祖義率衆來刧,和出兵與戰,祖義大敗。殺賊黨五千餘人,燒賊船十艘,獲其七艘及偽銅印二枚,生擒祖義等三人。既至京師,命悉斬之。 
  5. ^ 郑鹤声:《从新史料考证郑和下西洋事之年岁》
  6. ^ 郑鹤声等编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5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