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齐瑄
陈齐瑄(1894年—1992年1月29日),号诚曾,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人,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军事人物。1930年代前期,割据以福安为中心的闽东北地区[1]。
生平
[编辑]陳齊瑄早年,先后就读于福建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预备学校。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加入学生队,参与光复福州的战斗。 民國八年(1919年)10月,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分配至福建陆军,历任第一师步兵团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应邀赴东北,加入奉军,先后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学堂区队长、教育副官等职。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返回福建,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張發奎)第十一军(军长陳銘樞)司令部参谋,继而历任福建省防军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暂编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闽东警备旅副旅长等职。1928年10月,升任福建保安第一旅旅长。民國十八年(1929年)10月,任福建绥靖主任朱紹良公署參議,并兼任闽南“清剿”区司令部司令,参与对闽西红军及其根据地的“围剿”。
中華共和國元年(1933年)11月,参与“閩變”,任福建独立第一师师长,旋即脱离人民革命军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投靠南京国民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陆军新编第十师师长,第十师驻防福安、霞浦、寿宁、福鼎等县,师部最初设于福安赛岐,后迁至福安县城,1935年1月后,又移驻赛岐[2]。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进入庐山中央訓練團高级班受训。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晋升陆军少将;同年,保送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毕业。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部高级参谋等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获忠勤勳章。1946年5月,获胜利勋章;同年7月,转为预备役。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在福州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开展策反國民黨人員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政协第一届至第三届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78年2月,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10月,当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1983年6月,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任民革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11月,再度连任民革第七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1992年1月29日,因病在福州去世[3][4]。